三百四十一章 各方面都更合適
「《鬼滅之刃》成績一直提不起來,我們想了幾個辦法作推廣都沒效果,始終在七八名徘徊,真是很奇怪的事。」
集英社編輯部去年進行了小範圍整修,每層工作區之外增加了小會議室,可以用於編輯和作者會談,終於改善了工作環境。
四月初江川回到東京,依然和以前一樣定期前往集英社與編輯面談。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現代,集英社仍堅持與作者面談,更多是對傳統的尊重和情懷,也體現了曰本人一板一眼對新事物反應慢的特點。
而雅美在江川的關懷愛護之下,經濟實力恐怕早就超過了她的社長鳥島和彥,但依然堅持打卡上班,也算是一種自食其力的情懷。
最大的改變是之前江川跑單幫,現在一去就是三個人,三浦或者香苗開車,似乎成了小野寺與集英社之間公對公的合作。
三浦和香苗收入不菲,都買了豪車,江川沒有駕照一直沒有自己的車,不過小野寺倒是從豪華大巴、中巴到轎車買了好幾部,用於演出交通以及團員們日常往返六本木之丘和會社地點。
雖然六本木之丘與會社只有幾分鐘路程,但平時也不能讓團員們暴露在大眾之下走路來回,反而江川自己比較無所謂,經常戴個墨鏡晃晃悠悠,也經常被媒體拍到,算是當地一景。
三人到了集英社三浦去找自己的編輯,而江川帶著香苗和雅美面談。
《進擊的巨人》一切順利,《周刊YOUNG JUMP》問卷調查常年第一,單行本每冊發行量都超過四百萬,以曰本漫畫閱讀人群來計算的話,這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動畫第三季也馬上要開始製作了,之前兩季的DVD銷售情況很好,累計已售出十九萬套,為小野寺帶來了合計一百二十億円的版稅,與《熱血高校》系列兩部電影的收入差不多。
《食戟之靈》成績也還算可以,常年排在《周刊少年JUMP》死火海三大漫之後的第五第六名左右,有時候能衝到第三、四名,單行本也能每冊賣出一百五十萬本左右,按發展軌跡略微低於《熱血高校》,但符合預期。
目前TV動畫在三浦主持編劇下,已經由東寶製作完成,因為檔期的原因富士電視台沒有購買,最終確定朝日電視台四月中旬開始播出。
比較有問題的是《鬼滅之刃》,連載一年了成績一直在《周刊少年JUMP》的八九名左右,有時甚至掉到十名之外,非常出人意料。
單行本已經發了四冊,平均銷量始終一百萬左右,沒有怎麼增長,有江川的名字在上面,這成績是不太行的。
所以雅美不止一次對江川說:「這個成績如果僅僅是香苗這樣新人或者過氣作者的,可以算不溫不火,但與您合著卻這樣,有些令人難以接受。」
《周刊少年JUMP》也做了些推廣,增加彩頁、線下籤售、讀者見面會等等,但都不見起色,之前如何仍如何。
比較弔詭的是,香苗的人氣倒是蹭蹭往上漲,後援會員已經超過百萬,與問卷調查和銷售情況實在是不相匹配。
「這就像一位漂亮可愛的小姑娘出道唱歌,大家喜歡她的長相,寧可交會費加入後援會直接打賞支持,或者買她的寫真集以及周邊商品,卻不太願意捧場買唱片。」
情形的確是這樣,她就像那些美女作家、美女畫家一樣,最大的噱頭是「美女」兩個字,而且長得像日向雛田,至於作品什麼的有些無所謂。
江川曾經和香苗逗趣:「或者你出道演戲吧,我先給你拍本寫真集,泳裝至少能賣出二十萬冊,如果露屁股那就前途不可限量了。」
然而香苗不為所動:「我的理想是成為漫畫家,老師不要開玩笑。」
漫畫成績不好在意料之中,原作就這德行。
原作作者也是個年輕女孩,據說長得挺漂亮,但很神秘,從來沒有露過面,一張照片都沒有流出過,但這並不影響她吸引了大量粉絲,同樣是人紅作品冷。
解決之道很簡單,原作就是動畫出來以後全面改觀的,江川只要拿出製作《進擊的巨人》的勁頭製作《鬼滅之刃》,哪怕分鏡、打鬥風格有點類似,也能夠取得成功,反過來將帶動漫畫熱銷。
實際上受觀眾喜愛的好作品都有某些共性,而江川已經很善於把握這一點。
所以今天與雅美見面,除了討論漫畫之外,就是確定《鬼滅之刃》的動畫與《進擊的巨人》第三季同時開始製作。
因為已經有過兩次改編合作,《進擊的巨人》動畫到時間就按部就班開始製作,把之前的合同拿出來改頭換面重新簽一下就是。
而《鬼滅之刃》的動畫化,之前江川已經對集英社提出了,經過討論后也已經同意了。
現在漫畫改編動畫的門檻越來越低,好題材好作品越來越少,只要成績差不多的都會試著改一下,《鬼滅之刃》雖然差強人意,畢竟是江川的作品,沒有拒絕的道理。
集英社方面通過雅美也提出了要求:「為了提升動畫方面的成績,您最好親自編劇並導演,香苗和《進擊的巨人》一樣作為原畫監督參與,這樣可能更加符合觀眾期待。」
《鬼滅之刃》的劇情和分鏡本來就是江川負責的,香苗也贊同這的建議:「只是如此一來就辛苦老師了,兩部動畫一起做將是很大的工作量。」
這對江川來說倒不是大問題,左右開弓同時做幾件事是他的一大特點,就和他對待女人一樣。
他的計劃是四月就開始做兩部漫畫,八月八號之前完成,別影響去鳥巢看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
奧運開幕式的門票應該不是問題,樂視賈總說包他身上了。
奧運之後就開拍《寄生蟲》,年底之前做完,零八年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離開首爾之前,李英愛已經開始配合《熔爐》上映前的宣傳工作,仍不忘提醒江川:「如果可能的話,《寄生蟲》還是來韓國拍吧,各方面都更合適。」
江川回到東京后,很認真地考察了一番。
在他穿越之前,大陸沿海一些城市開始搞垃圾分類,這方面無疑是曰本做得最好。
現在首爾也在推廣這一套,然而卻有個很大的問題是曰本沒有的,那就是首爾分類好的垃圾經常被職業撿垃圾的拾荒者收走,因為從業人員很多,以至於經常在分類回收處爆發搶奪鬥毆。
首爾和大陸一樣,還有許多依靠垃圾廢品買賣維生的人,然而曰本這個職業早就消失了。
深入調查下去就會發現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比如《寄生蟲》的窮人一家依靠給披薩店製作盒子維生,這樣的職業在曰本也沒有。
曰本的食品衛生抓得很嚴,直接接觸食物的外包裝必須得在有相關資質的工廠加工製作,個人作坊拿不到這種訂單。
大陸幾年前還有這種家庭手工作坊,甚至是街道集體企業,但現在也因為製造業的突飛猛進而被淘汰,畢竟機器的生產能力大大降低了成本。
所以表面上的類似沒有用,骨子裡日韓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大,不亞於與大陸的差異,所以《寄生蟲》這個故事移植到曰本是缺乏說服力的。
曰本人看的《寄生蟲》這三個字,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啃老躺平一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