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白銀的故事
“老王,你傻啊,做得比它還精美,豈不是要告訴別人這是假錢?給我做成一模一樣就行,隻做兩種即可,壯泉和大泉,其中以大泉為主,大泉值五十,是新朝鑄量最大的錢幣,民間不易察覺。民間私鑄大泉,一般采用的是薄小之法,就是將大泉做得更加薄小,但此種假泉,重量一稱便知真假,熟悉之人便是手中一掂量,也能發覺。
??我們無需如此,新朝錢幣麵值虛高,根本無需造假,隻需按其一模一樣製作,便有厚利可圖。前朝五株錢曾經被廢,如今雖然重新啟用,但民間多疑,有些地方甚至不收五株錢,這便是我們可趁之虛。我會安排人大量購進五株錢,你重新融化後,再鑄成泉幣即可。
??老王,你可別逞能啊,給我鑄成一模一樣即可,否則,拿你是問!”
??“主公,我覺得可以加些鐵,外形同樣可以製成一模一樣,成本還更低,你看可行?”
??“呃~隻要一模一樣就行,加些鐵便加些鐵吧”,淩霄又不是傻子。
??至於假幣的使用,淩霄已經想好了,九霄會明麵上絕對不能使用,他準備將假幣拿給離歌去出售,用假幣換黃金。
??王莽為了保證貨幣的改革,杜絕民間私鑄含有黃金的錢幣,比如金錯刀等,就曾經下令列侯以下的人家不準私藏黃金,必須送交國庫置換等價錢幣,但越是如此,黃金便更加堅挺保值。
??據說王莽因此屯積了數百噸的黃金,當新朝長安被起義軍攻破時,未央宮發現的黃金便高達一百七十多噸。據考證,這些黃金儲備量,相當於十六世紀前整個西方世界的黃金流通量。
??但這並不代表民間就沒有黃金,在貴金屬方麵,漢代以來都偏愛黃金,所以用假幣置換黃金,價格不低,但確實可行。反正是假幣,再高的置換價格,都是賺。
??那為什麽不換白銀呢?
??原因很簡單也很複雜。
??首先漢代白銀並不是流通貨幣,一般隻是用來做首飾器皿用,使用範圍小,兌換也不方便,所以價值並不堅挺。存一堆白銀,將來需要使用時,沒人兌換可就是一個慘字。
??其次,漢代的白銀很貴,《漢書》記載,漢武帝為了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又造銀錫為白金”,鑄造名字叫做“白金三品”的貨幣,最貴的是圓形的龍幣,一枚價值三千;第二貴的是馬幣,一枚價值五百;最便宜的是龜幣,一枚也值三百。
??銀和錫的合金,卻麵值如此之高,簡直就是瘋狂斂財,從而引起了社會上空前的私鑄假幣行為,“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雖然後來漢武帝廢除了白金三品,但因為白銀本就稀少,無形中也提高了白銀的價格。
??請注意,白銀很稀少這個說法。
??這也是淩霄不換白銀的主要原因。
??很多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動不動就會出現用銀子買單的情形,好像銀子曆來都是流通貨幣一樣。其實不然,在明朝以前,主要流通貨幣還是以金銅為主,明朝開始,才將白銀當作主要流通貨幣使用。
??最搞笑的是,明朝把白銀當作流通貨幣,最後卻被白銀所絞殺。
??道理非常簡單而且可笑,大明是一個白銀儲藏和產量都不大的國家,竟然去選擇別的國家富藏豐厚的白銀作自己的流通貨幣!這等於把自己的金融命脈拱手於人,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作死的節奏。
??如果要問明朝為什麽滅亡,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和答案,什麽官員腐化、農民起義、海寇作亂、天災不斷、滿清崛起等等。
??但在淩霄看來,所有王朝的滅亡,最後都是財政惡化造成的。按淩霄粗俗的說法,老百姓沒飯吃,就要造反。導致明朝老百姓沒飯吃,最後起義造反的,當然有政策的原因,但白銀卻是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為關鍵的因素。
??上麵這個理由一點都不扯談,有想論證的人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此處,我們簡短的進行一下分析,本文不作詳盡的考究。
??第一,明朝並不是產銀的大國。雖然現在中國的白銀儲藏量在世界排名前五,產量能排到前三。但是在古代,各王朝境內偏偏沒有發現像樣的大銀礦,白銀富集的內蒙古和寧夏這些地區,當時並不屬於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所謂的白銀礦要麽雜質多,要麽很小,要麽就是開采難度很大。
??第二,目前世界產量排名第一是澳大利亞的坎寧頓露天銀礦,這家銀礦1997年投入運營,至今不過二十幾年。但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墨西哥弗雷斯尼洛銀礦,卻是在1554年就開始開采了,正好是明朝的中後期。
??而這個時候,墨西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後,為了方便把白銀運回主國,就在墨西哥當地設立了造幣廠,開始鑄造銀幣。到明朝中期時,墨西哥造幣廠用銀已經占全世界耗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美洲墨西哥的銀幣和明朝有什麽關係?
??墨西哥造幣廠的銀幣,質量、工藝、成色都是一流,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銀幣,被很多國家接受和認可,成為當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硬通貨,全世界都認可這種支付手段。其中就包括明朝。
??硬通到什麽地步?
??魯訊小說《祝福》裏曾經寫道:“祥林嫂整日緊閉了嘴唇,頭上帶著大家以為恥辱的記號的那傷痕,默默的跑街,掃地,洗菜,淘米。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裏支取了曆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這裏的“鷹洋”指的就是墨西哥銀元,因為墨西哥獨立後,造幣廠的銀元上有他們的國徽圖案雄鷹。
??直到清末明初,這種國外的貨幣仍然還要流行,直到“袁大頭”麵市後,仍然流通了很久,由此可見一斑了。當然了,明朝的銀元並不是鷹洋,因為墨西哥還處於殖民時期。
??回到明朝來,那時候的明朝,還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物產豐富,質量又好,像絲綢、瓷器、茶葉、麵粉、醃製的豬肉、活禽、堅果、家具以及價格低廉的小飾品等等,都是老外喜歡的東西。於是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西歐國家流入的沒有數據,我們隻看一下日本知道了,統計數據證明,在1560至1600年間,日本每年輸出白銀約40噸,其中大多數進入了中國。而以墨西哥造幣廠為代表的西班牙等國,流入中國的白銀更是日本的數倍。
??按現在的說法,在明朝中期,明朝與國外的貿易過程中,都處於貿易順差的地位。
??第三,萬曆年間,出了一個所謂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就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最出名的改革方略叫“一條鞭法”,這條新法最重要的規定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張居正的改革本意並不是為百姓減負,而是為了將收稅、征勞役化繁為簡,使得各級官吏不能從中貪腐。
??請注意,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合並征收銀兩”!
??這代表著,此時的明朝,事實上已經采取了白銀本位製,即以白銀為本位幣的貨幣製度,朝廷雖然沒有規定白銀作為貨幣的法律地位,但事實上已經承認了其地位。
??白銀這麽重要,但是明朝的白銀產量又低得可憐,別看在貿易順差下,每年流入的白銀以十噸計,仍然不夠用。萬曆年間,明朝的人口接近峰值,估計有1.3至1.5億人,一個人擁有一兩白銀,便需要幾百噸白銀。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自從“一條鞭法”導致白銀本位製以來,白銀的地位更加高漲,需求量旺盛,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要覺得奇怪,白銀雖然貴為本位製,但它畢竟不是法定貨幣,仍然還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有供需的矛盾存在。此時,法定貨幣仍然還是銅錢。
??供不應求就導致了白銀價格上揚。據史料記載:“1632年,白米每鬥一百二十文,直銀一錢……”、“1642年,時錢值日落,每千值銀不過四錢幾分……”。
??史記證明,朱由檢做皇帝期間的十年內,米價和銀價都上漲了很多,米價差不多漲了十倍,銀價漲了五倍。
??什麽跌了?錢跌了,真正的貨幣“銅錢”貶值了,也就是我們說的通貨膨脹。
??第四,十七世紀中葉,歐洲爆發貿易危機,西班牙荷蘭日本爆發貿易衝突,導致流入明朝的白銀驟減。於是,雷爆了!
??前麵講得很清楚,白銀已經是稀缺產品,銀價節節攀升,這還是在貿易順差的前提下。貿易危機爆發後,流入明朝的白銀突然減少,白銀更加成為了香餑餑。
??誰最慘?農民!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規定稅收要折合為白銀來征收。這就讓農民陷人了任人宰割的被動局麵,以前交糧就可行,現在必須將糧食換成銀子交稅。
??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詳細寫道:“為納糧不得不以穀易銀。而開征太早,預向客(商)借,謂之揭穀,穀二十擔始得銀一兩;倘期滿不償,則各台遠控,拖累無休。瀏陽之民折屋棄產,常鬻妻賣子。”
??然後明朝末年,各地又遭遇天災。於是,西北農民起義,迅速燎原,明,滅。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