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古來恩遇無堪比,重臣議取二十年
京師沒什麼動靜,越王繼續在草廬過夜,諸王在府中閉關,趕到京師的諸王們沒有敢公然勾結京官的。
但前首輔楊廷和有些不安,根據西軍的偵察楊廷和有致仕的心思。
「楊公之子楊慎今在何處?」衛央問王守仁。
王守仁也不知,楊廷和被罷免首輔之位之後其子似乎被調離翰林院了吧?
「還在翰林院,」老皇帝奇道,「你問這個做什麼?」
「楊慎廣有才學,博聞強識士林擁戴,不當隨之而罷官去職,」衛央道,「楊廷和在任,與我軍多有交鋒,西陲文管體系多有他安排的人手,此人有手段,有決斷,若是能優渥對待,也不失為天子恩德,朝廷洪福。」
老皇帝想想就覺著為難了。
前首輔若不允許致仕,你給安排在什麼位置?
「我記得,前朝也有一種對高級官員的優待,不許致仕之時,任命為軍國重事同平章事,可為參謀,」衛央道,「楊一清手段激烈,我擔心他在東南會有所過失,楊公有名望,當知曉這些事情以為諮詢。至於楊慎我倒有個想法,陛下,我記著先帝的廟號為憲,是不是?」
「你是說,要修《憲宗實錄》?」老皇帝笑道,「那簡單了,楊慎才學的確很不錯的,讓他來做這件事,以楊廷和為首,楊慎具體執行,倒也算得上優待老臣。不過,這樣一來恐怕楊廷儀的兵部右侍郎當不成了。」
「若是有才能,去江西也好,去浙江也行,若是沒有才學,高其官而削其權,國朝開國至今,英烈十數代人,總得有編纂他們的故事留給後代兒孫看,」衛央建議,「更何況楊廷和的一些做法是很有必要繼承的,此人位極人臣,然不恤自身,不置業,不買田,不從商,不受賄,有他在,朝臣就多了一面鏡子,何況……」
他原本不了解這個人,多的是彼此交手時候的討厭。
但這次偵察所獲,令衛央大開眼界。
楊廷和罷官之後,依舊統領京師的大小官員,在短短數月內,此人安撫民眾,清查冤獄,鎮壓地主豪強,緩和階級矛盾,革除一部分弊政,最要緊的是,中原深秋遭遇了洪災,流民被人組織起來意圖謀反,楊廷和不動聲色,強令戶部開倉放糧,一面裁撤軍隊中的老弱,清查軍隊中的空頭軍卒,空出一大批名額,在這短短數月內為朝廷招納新兵三萬戶。
這可是相當了不起的魄力,可以說楊廷和是拿著自己的腦袋評定民亂。
做完了這些,楊廷和令老卒帶領新兵出京師三百里,一方面鎮壓流民,一方面鎮壓趁機兼并土地的地主豪強,雖說目的是為了給大明朝廷續命,但效果是利國利民,有利於窮苦人活下去的。
「亂民中,有當年劉六、劉七甚至於楊虎留下的人員,此次趁亂而起,卻未能驚動一州一縣,這是楊廷和的功勞。」衛央讚歎道,「平定流民起義而天下不知,此公有大功於社稷。」
還有這等事?
王守仁一路所見竟沒察覺這個。
「沒錯,楊廷和在奏摺中說了此事,他的出發點是擔心西軍出關,不過做的事情的確是好的,」老皇帝笑道,「只是沒想到你能這麼高看他。」
「公是公,我何必與一個老者斤斤計較。」衛央道,「故此,楊公不可致仕,他得鎮壓朝廷文官集團,楊慎才名顯著於天下,自該有文教事讓他去做。楊廷儀此人我不認識,也沒聽過有什麼大的能力,但既然是楊廷和的胞弟,應當也有一些才學。」
「楊廷儀才學不淺,但御史彈劾他貪墨。」老皇帝一笑道,「其中兩成是真,八成是假。也罷,朕即刻下詔,以楊廷和為太師,加軍國重事同平章事,參與國家大事。」
這一手,反倒讓群臣驚呆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宰輔也是如此,換一個宰輔尤其是首輔,三省六部也要跟著換一批人,如今他們都商量好,甚至串聯好要什麼人上,什麼人下了,結果楊廷和這個本該致仕回老家或者居住在京師賦閑的老頭兒,他居然以太師銜諮詢軍國重事?
貴勛們也慌了。
張懋聞之險些打翻了珍貴的玉如意,那還是英國公家傳的寶物,是太宗皇帝賞賜給張家的。
「怎麼會這樣?」張懋揉著眉心問,「可知是何人所說?」
「能讓天子言聽計從者普天下還能有誰?」徐俌很惱火,「我等剛命人在京師造勢,要把楊廷儀趕出兵部,讓五軍都督府的人過去,這一來,楊廷和雖退而不退,依舊掌握著巨大的權力,楊廷儀還怎麼出兵部?」
內閣四個人也惱火得很,他們當然欽佩楊廷和的能力。
李東陽公開說道:「我與楊廷和,別的都敢有爭一日之長短之能,唯獨經邦濟世我始終不如他。」
佩服歸佩服,可到了宰輔這個位置上那不是個人感情能夠決定的。
楊廷和不走,李東陽始終有所挾制。
「還有楊廷儀,兵部尤其輜重方面,此人掌握的很牢固,一旦他不離開,兵部恐怕,」劉大夏憂慮,「我最怕西軍趁機把手伸到兵部。」
「沒用,」謝遷從外頭進來,坐下后通報,「天子以錦衣衛、東西兩廠盡皆交付於衛央,並命籌備天子親軍二十六衛,此事完全越過兵部,乃是天子詔令,五軍都督府也出面不及了。」
當時隊伍中愁雲慘淡,群臣想不通,老皇帝莫非老糊塗了嗎,他怎麼敢把天子親軍的組建大權交給秦國公?
「山海關那邊我們沒辦法伸手,王守仁不會放權;楊一清那邊倒是能爭取一下,但嘉陵侯在側,楊一清掣肘顧忌很大,須小心安排。」劉健果斷決定,「天子親軍自是天子出面組建,但我們還有個競爭之處。」
京師衛戍部隊。
「原本京營掌握京師衛戍大權,河套那一場慘敗斷送了貴勛們掌握兵權的根子,現如今,京師完全由從山東河南調過去的戍卒負責守衛,這些人,總歸是要回原地的,我估計,楊廷和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我們得加快,若不然,」劉健沉聲道,「別的都好說,一旦儲君選定,京師將落入諸王之手。」
「太子妃既然已經有身孕,天子為何不能傳位給皇孫?」李東陽總覺著心裡不踏實。
劉健道:「西軍如狼似虎,天子之尊尚要百般恩遇,一旦皇孫長成,只怕受西軍影響太大,何況,聖天子龍體不等人了。」
四個人默然無話。
他們當然最希望皇帝能再堅持二十年,那樣對大明江山是最有利的。
「不但不能寄希望於此,恐怕還要考慮怎麼樣把秦王妃接到京師,」李東陽嘆息不已,「不然,皇孫長成,西軍手中便有一個大義,天無二日,決不可出大明江山分兩家掌握的局面。」
那就不能……
「誰若敢有這個想法,天子不動手,我們也該動手,」李東陽告誡,「天子可就只剩下這麼一個子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