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天下之險不在城,天下之雄不在兵
臘月二十二,鑾駕到盧溝橋,橋上重兵把守,對面諸王跪地,一大群不知幾百官僚低著頭等待。
「就這幫人,我帶一百人往過打他們連一盞茶的功夫都守不住。」西軍前鋒一韶之長馬鞭指著橋上的「重兵」嘆道。
好好一個朝廷,怎麼就養出了這麼一幫子廢物?
「那是五城兵馬司的人,鑾駕還有半日才到,下馬歇息。」哨長沒把橋上虎視眈眈的兵馬當回事,也沒做出進攻的姿態。
一下馬軍士們撓頭:「這地好歹也是官道啊,怎麼會馬蹄印都能顯現出來?」
這可是冬天,馬蹄印居然那麼深這就不合理,西陲的三級村道標準都要比這個高太多。
「修路修路,修的是官員的官路。」哨長冷笑道。
他原本就是京營的老卒,河套一戰轉入西軍麾下才有如今的精氣神兒。
可這一哨剛下馬,橋對面跑過來幾個人,瞧著穿戴整齊鎧甲森嚴,遠遠喝道:「鑾駕過處,道路不通,你等不知道嗎?」
哨長撓撓頭,這不是那誰家的誰嗎?
「喲,連你也當了官兒了?」哨長一瞧樂不可支,「怎地,你家女兒嫁給哪個郡王了啊?」
來人一瞧大吃一驚,駭然拔刀喝道:「怎是你?你不是死在戰場上了?」
「命大,」哨長嗤笑道,「你這等偷雞摸狗的小賊,竟也當上了,哦,我瞧瞧,你這是西兵馬司副指揮?正七品,嘖,恭喜啊。」
來人驚疑不定,但看西軍只這一哨人馬,見他們重兵陳列,竟連刀也不出,弓不上弦,不由心中惱怒。
河對岸眾人更是震怒。
越王雖早早就跪在地上,可他褲子里還裝著棉墊,跪著不難受。
「西軍好大的威風。」寧王在一側笑道,「越王,令婿要到了,不去與西軍前鋒打個招呼?」
「小王怎敢,寧王殿下交遊廣闊,王妃殿下也在西陲多日,想必是與西軍交情莫逆,何不上去答話?」越王反擊道。
寧王人才出眾,個頭比越王高一頭,穿一身親王常服,瞧著比越王要年輕十餘歲,反倒是越王,這兩年也累著了,竟有些虛胖,還很黑。
「到底不如越王嘛,襄陽郡主可是正兒八經的西軍主母,說不定,越王上前一答話,西軍還能給在場的諸公給一些面子,」寧王輕笑道,「小王也多些面子,回到江西與人說話都多些底氣——那可是西軍,我老朱家竟有人能號令得動它,多稀罕的事情吶。」
後頭的諸王連忙再往後退了些。
越王低頭不說話,心中的想法那麼多何必與一個旁支的親王扯閑篇。
不多時,馬蹄聲震撼大地,西軍前鋒到達,但讓群臣驚訝的是西軍前鋒竟打出國朝的日月旗,將天子儀仗夾峙在中間,瞧著真彷彿邊軍護送鑾駕返京似的。
有一騎如飛,自前鋒中馳騁而出,到橋上,持一卷聖旨喝道:「天子有詔,詔楊廷和。」
呼——
群臣愕然。
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還不知道皇帝的決定呢。
「楊廷和何在?」大漢將軍喝道。
越王連忙膝行上前,道:「楊廷和罷相,正在家中賦閑,怎可來迎接鑾駕?」
「天子有詔,楊廷和功在朝堂,功在社稷,雖罷相,依舊為朝廷重臣。」大漢將軍回頭一招手,錦衣衛校尉賓士而上,道,「既不見楊廷和,該去傳旨,你等隨我同去。」
群臣面面相覷,諸王抓耳撓腮,這太出乎他們的預料了。
那一行往宛平城而去,諸王群臣們又只好跪在地上等著。
老皇帝正和衛央說京師的事情。
自太宗年間逐步搬遷到京師的皇室,一瞧這城池,這環境,那隻好蓋,這一蓋就是一百來年。
「先帝時期,本打算將內城擴大一下,後來考慮到韃靼人軍事威脅,索性將南郊包括進去鑄造了外城,到成治二十年才修出大概的樣子來,」老皇帝憂慮地道,「為這個,國朝花的銀子太多,但總算是修起了一個天下大城,開九門,任官吏,看著是固若金湯,但隨著火器的運用,這再堅固的城池,也擋不住火炮的轟擊,朕如今擔心的就是一旦外敵打進來這小小的京師恐怕護不住百萬人。」
為何讓外敵打進來?
「陛下應該知道再堅固的城池終有被攻破的一天,但被攻破的城池,只怕並不是從外頭打開,而是城內打開,」衛央騎在馬上道,「倘若國防不整,民心不定,大好河山淪陷,守著一個固若金湯的城池濟得甚事,真要到了那一天,那就是山河喋血、暗無天日,龜縮在城裡作甚?天子該仗劍殺敵,群臣該披髮上陣,何必守著一座死城,難道要坐以待斃?」
「話是不錯,但這畢竟是京師,」老皇帝說道,「就說著西偏門,原本朕看著最好的火炮,對這西偏門也毫無辦法,西軍的火炮出現了,只怕胡人的火炮也會跟著進化,京師重地不可不防啊。」
「花那麼多錢幹什麼,有那麼多錢多建立一些精銳部隊,哪個對我有威脅,先滅了哪個就是了,」衛央不以為然,「真要讓胡人打到京師來,只能說明我們的實力太弱,四方的邊軍該殺,當然了,皇帝也該問一問自己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就讓天下糜爛成了那樣;朝廷里那幫文臣武將也該拉出午門,推到菜市口梟首。」
就知道!
「陛下與其考慮這些不如考慮城市的下水系統、垃圾處理系統以及各級衙署的建設問題,把錢花在修城牆上,那是老祖宗給我們創業的時候才幹的。」衛央道。
老皇帝訕訕地道:「這不是就這麼一說嘛。」
「皇城再威嚴,威嚴不過民心對溫飽的追求,京師再輝煌,輝煌不過四方義軍的血勇,更何況山河之險,足以抵擋大部分敵人了,邊防不強大,京師城牆高聳入雲也沒什麼用處。」衛央道,「陛下之意我明白,是怕皇孫長大之前諸王造反,怕什麼?我看了一下地圖,宛平大興設一所大營,昌平設一所大營足以拱衛京師安全,皇城安全有東西兩廠加錦衣衛,足以令五城兵馬司無可奈何,而若進一步控制崇文門,漕運就在我們手裡,還怕危急時刻聯繫不上三處大營的兵馬?」
「哦?」老皇帝眼睛大亮。
「陛下既要與西軍接軌自當先從收稅開始,收稅須人手,人多編成軍隊,而若漕運人員、販夫走卒,則是江湖勢力,」衛央不願多說,「此事要得罪太多人,陛下若不願有立一萬口棺材鎮壓朝廷的決心,這件事就沒辦法解決。而且,以成立稅務衙署為理由,暗中整編漕運勢力,廟堂與江湖雙管齊下何愁城東不在我手中,不過此事牽扯太大我可不願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