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卓君宮主
“大興城”原是已滅隋朝的都城,如今已盡收“唐王府”囊中。“唐王”李淵進駐之後,將“大興”改為“長安”,乃是旨在表達其“大唐國”將“長治久安”之願景。
大業十二年七月,離開大興城許久的隋朝皇帝——隋煬帝楊廣,卻完全沒有返回他的皇城的打算,而是帶著一眾妃嬪百官,從洛陽,又遊幸至江都。次年五月,“唐王”於太原起兵,僅數月時間便攻下了這“無主之城”——大興。而第三年的四月,楊廣便死於“許王”宇文化及之手。然隋朝在覆滅之前,天下已然大亂。
且說此前楊廣之父——隋文帝楊堅,曾頒布詔令:務必將“大興城”修擴至他本人滿意為止。“唐王府”攻下大興之後,便自然而然地占據了這一“地利人和”的寶地。堅固的城防、繁華的都市,讓許多番王諸侯均對長安城垂涎不已。而諸如梁師都、朱燦等一方霸主,俱都對當初未來得及對大興城“出手”,而追悔莫及。這也使得李唐在眾“王府勢力”的“仇恨簿”上,又多加了一筆。
長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及宮城三部分組成。外郭城的每一扇城門外,均挖掘出數丈乃至十數丈寬的溝壑,或灌以流水,或埋以陷阱,與四丈高的城牆相輔相成,守護著城內的君臣百姓。時逢亂世,李淵下令:將城外野山荒田中的野畜、糧食、草料等有用之物定時收繳,全部匯入城中。
城內格局縱橫有序、方正劃一。間或有巡防的衛士,穿梭於大街小巷,維持著坊間的秩序。各大小街市商行之間的交易往來,自有法度。
由“大興宮”更名為“太極宮”的宮城,東西八百餘丈,南北四百五丈,其內開鑿的人工湖數以千計,引長安城外的水源而注。假山怪石、回廊朱亭,應有盡有,更搭建起祭祀天台及數座宗廟所。宮城內每一處雕繪的圖案壁畫,均是經由風水先生或神匠大師精心設計所致。
“紫宸殿”是宮城中用於議事的大殿之一。不同於“太極殿”等大朝之所,日常閑雜事務或隱秘之事,“唐王”李淵多半會選擇在“紫宸殿”與親近的臣屬商討。“紫宸殿”的布局,少了幾分肅穆之感,多了幾許親和之氣。整座殿堂三進三出,由白玉石階環繞圍建的三座宏偉的閣樓組成。前堂乃是議事廳,後兩處樓宇則是憩息所。
此時已是深夜,殿內卻燈火通明。李淵、其夫人竇氏以及幾個皇親國戚、親信大臣正聚集在大殿之中。他們商議的,不是別事,正是那“賞劍大會”的舉辦之事。
“眾位卿家,此事當如何應對?”李淵沉聲問道。
“紫宸殿”的帝座隻設三級台階,拉近了皇帝與立於台下的群臣的距離。階上的龍椅亦非耀眼奪目的黃金打造,而是由雕刻了雲龍圖紋的千年紫檀木所製,雍容貴氣中又不失雅致祥和。李淵的座位旁,加放了一張“飛鳳椅”,其上正坐著皇後竇氏。
已過中年的李淵,雖說盡顯歲月風霜,但他平日裏很注重養生之道。別人若是到了他這個年紀,隻怕已是滿臉皺紋,但他的一張麵皮上,也隻不過才找著幾條稀疏的紋路罷了。而此刻這張保養得很好的臉,卻是布滿了愁雲。
殿堂內分等級官階分別站立著: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宰相裴寂、太子中允王珪、劉文靜和李靖。
李建成及李世民為“唐王”李淵的長子及次子,其二人均乃人中之龍,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等各方麵,皆具萬中無一之才能。而裴寂高居“唐王府”的宰相之職,李淵對其很是信任。王珪雖官職不高,卻因其聰穎決斷而深得李建成乃至李淵的器重。劉文靜則原與裴寂同階,近期卻因故被削了官職,然能力威信尚在,此次李淵將他一並宣來,令在場之人頗有些意外。而至於那李靖,卻隻不過是秦王李世民帳下的小小幕僚,其官階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兒子。然由於李靖與“唐王府國定欽使”黃伊榕師徒關係極為密切,故而一些軍機大事,他因這層“特殊身份”也時有參與。
“‘卓君宮’號稱武林中的名門正派,為何會行此不智之舉?”裴寂踏前一步,抱拳躬身,道:“陛下,那蒼夜妖婦是否告知為何要我‘大唐國’辦這‘賞劍大會’?”
李淵搖了搖頭,“我國雖有意昭告天下奪得‘龍瀛劍’,然此公告尚未發出。蒼夜必是事先得知,才有此舉。李愛卿,‘龍瀛’之事原是經‘高人’點撥,由你傳達於朕,如今走漏風聲,此事需徹查到底!”他淩厲的目光掃過台下眾人,似是要將每個人都看進心裏。相比蒼夜的目的,更讓他警惕的是:他“大唐國”軍事機密被外泄之事!
站立在最末位的李靖聞言,趕忙躬身行禮,鄭重地道:“李靖謹遵聖命!”
如黃伊榕所言:“唐王府”欲告天下得“龍瀛”之事,是她的師父給李淵的指點。而此條計謀的傳遞之人,便是與黃伊榕師徒相熟識的李靖。
雖說李靖與黃伊榕的師父相識多年,然卻從未得知其姓名,甚至連黃伊榕這個做徒弟的,亦都不知道她的師父的名字。而這位師父自從隋煬帝在位之時,便已開始暗中協助“唐王府”,故而即便李淵已然稱帝,然貴為皇帝的他,亦對這位未知姓名且素未謀麵的相助者,尊稱一聲“高人”。
李淵“嗯”了一聲,側首看向身旁的竇氏,“皇後,元吉被蒼夜擄去,朕知你心中掛念,特宣你前來聽政。”
唐王李淵與皇後竇氏共生四子。李建成與李世民還有一個弟弟——“齊王”李元吉。本應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前幾日卻被“卓君宮”的蒼夜宮主從太原的宮殿中擄走。蒼夜留書一封,要求“唐王府”務必於十月二十五日召開“龍瀛劍的賞劍大會”,否則她將置李元吉於死地!
原來,這將“唐王府”威脅至此的蒼夜,便是那日在“全清道觀”逼迫郭旭揚揭露出“其背後所背的是一柄木劍而非‘龍瀛’”的“卓君宮”宮主。
沒有人知道為何這蒼夜會對“龍瀛劍”如此執著?莫非她與天下人一樣,想在這亂世之中爭奪一片天地?抑或是有其它的原因?
想那蒼夜一介女流,出入戒備森嚴的太原寢宮,竟如入無人之境!且李元吉本人亦是驍勇善戰之輩,而蒼夜居然輕輕鬆鬆就將其拿下,足見她的武功可謂是深不可測!
蒼夜若決意取李元吉的性命,李淵相信:她即便冒著與整個大唐為敵的風險,也絕對做得出這樣的事!畢竟“卓君宮”的巢穴遠在少華山,而此門派的女弟子們又各個身懷絕世武功。“唐王府”於此群敵環伺之際,已無多餘的精力再去攻打這座地處偏遠而又易守難攻的強大門派了。
雖說李淵絕不願意按照蒼夜的意思行事,但愛子性命堪憂,這使得他陷入了兩難之境。
端坐在李淵身旁的皇後竇氏,年齡與他相若,然她的麵貌也顯得年輕許多。她身著正式的鑲邊鞠衣,發髻高高盤起,髻上戴一隻金藍兩色相間的鳳冠。她的雙手合於大腿之上,麵上秋水無波,似乎對於眾人的談話,她毫不關心。
此時聽聞李淵問話,她才緩緩說道:“回稟陛下,妾身身為元吉的母親,確實為他憂心萬分。”她向李淵微微躬身,道:“妾身在此謝過陛下的體諒!”她頓了頓,複道:“然妾身以為:妾身隻需為陛下您打理好後宮,免除陛下您的後顧之憂即可。至於國家大事,妾身相信陛下與諸位自有定奪。”
李淵會心一笑,點了點頭,“皇後一直都是這麽深明大義!然你作為元吉的母後,你理應發表你的看法,朕亦想知道。”
竇氏的春山眉輕輕蹙起,原放置在腿上的一雙手不禁抓了抓袍服,一番掙紮過後,眼神又回歸堅定,淡淡地說道:“回稟陛下,妾身以為:倘能救回元吉固然是好事,但若因此而使我大唐陷於困境,則需多做斟酌。”
“皇後的意思是……”
竇氏的理智與淡漠,讓李淵有些訝異。然他也深知竇氏所言在理。“卓君宮”宮主蒼夜的真正目的究竟為何?誰都不得而知。若蒼夜故意設局,讓他們“大唐國”被當眾戳穿“龍瀛”為假,則將對李唐的聲譽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日後即便能爭得江山,但多少已失民心在先。若落人口實,想要挽回,定是千難萬難之事。
**最近這段時間有些空閑,更文的頻率盡量快一點。日後爭取做到能保持至少每周一更,這段時間爭取能一周兩更。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寫武俠是一件很孤獨寂寞冷的事,自娛自樂的平常心吧……
PS:曆史上皇後竇氏在這個時候已經去世了,但是我特別想寫這個人,所以在我的小說裏就讓她多活了幾年(也看過一些隋唐相關的作品,皇後竇氏也活得蠻久的,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