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名人墨跡
喬家大院的名人聯額以仿製居多,但一院外宅門光緒三年(1877年)平定州李穀(gǔ)人題聯乃真跡。聯曰:“近聖人之居美富可瞻,顧多士升堂入室;從大夫之後典型在望,仰前賢舉善稱仇”。上聯為孔子之典,“美富可瞻”見《論語·子張》之“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下聯“舉善稱仇”為祁奚大夫之典。上下聯相結合,表達了希望子弟以古聖先賢為榜樣,功成名就的美好祝願。同時,一院屋門前有聯曰:“積德為本,續先世之流風心存繼往;淩雲立誌,振後起之家法意在開來。”此聯各地多有引用,同樣希冀子弟能夠在修身養性的基礎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五院正房二層有聯“讀書好,經商亦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尤難,知難不難”,原為介休大賈“侯百萬”侯慶來過廳楹聯。侯慶來曾根據其父之字“蔚觀”,將侯氏的一係列商號改為帶有“蔚”字的蔚字號,以銘記其父創業之艱辛。後來,經過侯慶來父子的努力,蔚字號終於發展為國內著名的票號。該聯典出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之萬雪齋先生的書房楹聯。文曰:“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兩聯相比,原來的耕田變成了經商。讀書與經商結合,恰得“儒商”之妙。 二院屋門前有清代學者、著名書法家陳希祖所書“言必典彝行修壇宇,門無雜塵家有賜書”一聯,意在彰顯雅量高致的君子之風。上聯為言行有度。其中“典彝”為常典。晉郭璞注《爾雅注疏·卷一》有“典彝、法則……常也”。宋邢昺(bǐng)疏曰:“皆謂常禮法也”。“壇宇”為界限。戰國荀況《荀子·儒效》有“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唐楊倞(liàng)注曰:“累土為壇;宇,屋邊也。防,堤;表,標也。言有壇宇,謂有所尊高也。行有防表,謂有標準也”。下聯典出唐姚思廉《梁書·王暕》之“居無塵雜,家有賜書”。唐李善注曰:“韋昭《吳書》曰:劉基不妄交遊,門無雜賓。《漢書》曰:班彪幼與兄嗣共遊學,家有賜書,好古之士自遠方至。” 四院影壁龕懸有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海陽四家”之一的查士標所書楹聯“有書留晉魏,無事話羲皇”。此聯與上聯類似,表現出非經典、聖賢不尊的氣節。上聯之魏晉為書法史上的巔峰時期,當時書法大家輩出,尤以並稱“二王”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最具影響力。東晉王羲之有書聖之稱,其《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同時,清乾隆“三希堂”所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三件墨寶皆為晉魏之書。對晉魏書法的推崇,恰與查士標的書法家身份相吻合。下聯中的“羲皇”為華夏三皇之一的伏羲,與神農、黃帝一道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更重要的是,伏羲還創造了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在唐代詩人儲光羲的《同王十三維偶然作》中,就有“腹中無一物,高話羲皇年。落日臨層隅,逍遙望晴川”之句。 四院屋門前有清成親王永瑆(xīng)書聯“秩敘昭宣彌綸廣大,文章揮霍傾吐宏深”。成親王為清代著名書法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翁、劉、成、鐵”。聯中“秩敘”為次序,“彌綸”為包羅、涵蓋。此聯之大意為天理昭彰包羅萬象,文章揮灑盡顯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