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 另一片太空

  一百 另一片太空


  好,我接著說,說說蟻窩。


  一個蟻窩是一座奇異的宮殿,有門樓,有宮牆,有大殿和花園,還有暗道和密室。


  一片落葉是千裏山脈,或者萬裏沙原。如果手中鏡片有足夠的放大功能,我們還可以看到奇妙的細胞結構,雪花狀的或蜂窩狀的,水晶狀的或胞胎狀的。我們還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結構,看到行星(電子)繞著恒星(原子核)飛旋的太陽係,看到一顆微塵裏緩緩推移和熠熠閃光的星雲。


  但人們不習慣凝視,總是長於奔走和張望。我曾從鄉村進入城市,從湖南遷至海南,還眼睜睜看著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國或南非。我的機會也來了。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談話,動員我去中國作協工作。兩位已入仕途的文學界朋友,也在賓館裏私下勸我直至深夜,說你留在海南有多大意思?不就是待在中國一個角落嗎?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個位置,很多東西沒法看到,豈不有點可惜?

  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錯過了北京,會確實錯過很多見識。但那又怎麽樣?我還沒有到過南極洲,沒有到過月亮,沒有到過火星,沒有到過銀河係以外的空間。我也不可能看到二十二世紀以及往後更遠的年代,看到兒童們在幼兒園裏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婦人們在雜貨店購買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遊的星際列車和激光天梯,看到人類用藥片或芯片改變人性——那樣的世界會不會像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同樣把我嚇暈?


  從這一點看,即使進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過來說,即便我能夠風光活上三輩子乃至三十輩子,同樣難以做到無所不至和無所不知。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窄逼和速朽的身體,不管到了什麽地方,前麵仍有地平線和太平間的冷冷攔截。


  旅遊是對履曆的一種彌補。坐入帝王坐過的椅子,翻上牛仔騎過的駿馬,走上大師走過的小橋,戴一戴異族新娘戴過的花冠,大概能給人們各種想象。旅遊業鼓勵人們對世界展開足跡擴張和鏡頭攻掠,引導人們朝遠看和朝外看。鐵路、航空、賓館、餐飲、通訊、感光器材等行業因此日進鬥金。但旅遊者的看大多重複,不過是把大多數已經出現在媒體的場景,來一次現場的核對和印證;不過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嚐過的場景,再來一次殘渣咀嚼和舊貨收買。其一般過程,是交出一筆錢以後,被交通工具規定了觀察線路,被旅遊設施規定了觀察方位,被講解員規定了觀察時的聯想,還有“到此一遊”的擺拍地點以及固定的笑容。旅遊者於是心滿意足:天下第一峰嗬,舉世無雙嗬,不虛此行嗬,諸如此類。


  這幾乎是一套法定的公共成套動作。如果人們不願意這樣,一心要把世界化為獨享和私藏,那他們就隻是不斷地為難自己。別說做一富豪,做一高官,就算做了帝王,他們的權勢也隻會日益剝奪他們的自由。他們在宮牆外隨意散步都幾無可能,更沒法經常照看自己的遼闊疆域,沒法像一個乞丐、水手、騎手以及工匠那樣隨意漂泊。


  他們離世界越來越遠。


  我是個不可救藥的旅者,連黃山、廬山等等都沒有去過,一聽哪裏火就對哪裏怕,尤其不耐那些假帝王、假牛仔、假大師、假新娘的身份客串。在我看來,事情是被人們的野心弄壞的,更是被傳統的空間意識弄壞的。F.佩索阿說,他更願意“遊曆第八大洲”,即蝸居鬥室裏的個人想象。我沒有他那樣自閉,隻是相信空間還有另一種展開方式,相信人們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種遠行,比方以前麵的荒坡一角為目的地,訂一張免費船票或免費機票,於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黃山,在雜草裏發現大興安嶺,在身旁的石澗清潭中觸摸太平洋。


  隻要人們願意,他們還可以自立憲法,發動革命,在細胞、分子、原子的世界裏任意創建共和國。隻要人們願意,他們還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顆冥王星放入口袋,在細胞、分子、原子的世界裏舉步跨進另一條銀河——這一切隻需要我隨便找個什麽地方蹲下來,坐下來,趴下來,保持足夠的時間,借助凝視再加一點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燦爛太空。


  我終於在一片落葉前流連忘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