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密謀
張玉蝶與約翰會面地點依然是在紐約。美國中央情報局專家整理出張玉蝶提供的錄音資料后,約翰立刻作出約見張玉蝶的決定。他對張玉蝶的情報搜集能力佩服之至,即使他曾經最得意的「飛魚」組織也無法與她相比。
「錢已經存入你的瑞士銀行賬戶。」這是約翰見到張玉蝶后的第一句話。他永遠是一身不合體的西服,看上去像個不修邊幅的物理老師。
「謝謝。」張玉蝶落落大方。
「我想知道你這次交給我的錄音資料的來源。」約翰說。張玉蝶交給他的錄音資料聲音是經過處理的,凡是涉及可能證明談話人身份的地方都進行了變音遮蓋處理,無法分析出消息的來源。
「這不合規矩。」張玉蝶攏了攏自己如瀑布般筆直的長發。
「我知道這不合規矩,但是確定消息的來源,對判斷這情報的可信度非常重要。」約翰說。
「是嗎?說說看,重要到什麼程度?」
約翰知道張玉蝶是在試探他的底牌,但是為了換取情報的來源,他不得不如實相告。
約翰介紹說,這關係到中國新研製的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否真的已經應用了「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的理論最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蘇聯提出,六十年代後期曾經專門就此技術展開討論,因為在當時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兩國都爭相研製新一代的隱形戰略轟炸機,但是當時要使起飛重量有上百噸的大型戰略轟炸機達到三倍以上音速有很大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就是機體材料在三倍以上音速時無法承受以這麼快的速度與空氣摩擦產生的上千度的高溫,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便能有效地突破對方的防空網進行密集轟炸,從而增強自身的核威懾能力。但是在當時研製這樣的材料確實有很大技術難度,主要瓶頸在於對材料的力學強度計算和加工成型時的合成元素配比精準度要求特別高,對配比精準度的掌握稍有差錯就會造成加工成型的失敗。當時蘇聯雖然沒有上馬這一項目,但是並沒有放棄對這一技術的研究,每年都專門撥款。八十年代,在材料力學有了很大發展之後,蘇聯將研製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列入正式計劃。1986年第一塊材料板研製成功。但是,就在其準備正式上馬批量生產這種新材料的時候,蘇聯解體,此後這個項目就擱置了起來。
「這是美國民主的勝利,不是很好嗎?」張玉蝶笑了。
「本來美國是有機會接過蘇聯的接力棒使用這一技術的。」約翰說,「雖然我們研製成功了B1B和B2這兩種隱形戰略轟炸機,但是由於機體材料的問題始終達不到三倍以上音速的超高速,這樣一來面對像俄國和中國那樣密集的防空網就不太有優勢。1993年,曾經獲得過蘇聯『一級功勛』獎章的巴爾連科叛逃到美國,他攜帶有關於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的重要核心機密並期望以此獲得美國國籍。但是巴爾連科本人生活比較放蕩,到美國以後整天吃喝嫖賭還吸毒,導致美國沒有重用此人。蘇聯解體后,中國的許多軍品研製在九十年代開始取得進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引進了大量蘇聯專家。」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方面的專家。」張玉蝶說,「所以中國在雙相鈦鋁合金複合材料研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你絲毫沒有理由感到驚奇。」
「根據你提供的情報,」約翰說,「中國新型的隱形戰略轟炸機速度在3到4音速之間,正常洲際速度提高到1.3倍音速,起飛重量達到了230噸,有效負載46噸,有效作戰半徑5800公里,這種轟炸機的綜合實力已經足以對抗美國空軍B1B改進型,在隱身性、武器負載和自動化性能上,仍然比美國空軍的B1B和B2落後,但中國新型轟炸機具有的速度和攻擊範圍,已經領先於美國轟炸機。是個可怕的對手。」
「其實,你已經知道我給你的情報是真實的,你只是想再證實一下而已。」張玉蝶笑。
「是的,這對我非常重要。」約翰說。
「我無法告訴你確切的情報來源。」張玉蝶說,「但我可以告訴你,這情報來自轟炸機研製的最核心成員。」情報來源就是她的隱藏金庫,傻瓜才會告訴別人。就算是對自己的上級也不能暴露具體的情報來源,這也是做情報工作的潛規則之一。
約翰點點頭,張玉蝶不說,他也無法強求。
「我需要中國新型戰略轟炸機更詳細的資料,尤其是在隱身性能方面的詳細數據,這對於我們十分重要。」約翰說。
「那需要冒很大風險。」張玉蝶如此強調的目的是想趁機敲他一筆竹杠,多要點活動經費好讓自己得點好處。情報戰也是商戰,能敲不敲是傻瓜。
「我們很樂意再撥付雙倍的活動經費。」約翰很聰明。
「我會儘力而為。」張玉蝶說。實際上她早已經布置了竊取中國新型戰略轟炸機詳細資料的計劃,現在該到收穫的季節了。
「另外,我聽說中國正在研發一種超音速7~8倍的洲際導彈。」約翰說。
「我也有所耳聞。」張玉蝶說。負責開發這種洲際導彈的國防611所就設在濱海市,她一直在關注。
「防禦這些超音速7~8倍的洲際導彈,美國軍隊目前一點辦法也沒有。」約翰說,「軍方急於了解這方面情報,以便尋找最快捷的應對措施,但『飛魚』在完成『FEA行動』時遇到障礙,我希望你能夠繼續完成這一計劃。」
「FEA行動?」張玉蝶想了想,「是關於611所的?」
「對!」
「我需要先了解『FEA行動』的具體內容和進展情況,才能給你答覆。」張玉蝶說。
「『飛魚』會告訴你全部細節,這很重要,請你一定要圓滿完成這個任務。」約翰說。
「我會儘力。」
「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中國用於干擾美國GPS衛星、合成孔徑雷達的裝備的研究情況。」
張玉蝶認真聽著。對於她來說,情報的需要就是最好的商機。張玉蝶彷彿看到一沓沓美元在向她微笑。
「幾年前,中國人成功摧毀一顆自己廢棄的氣象衛星,表明他們已經具備成熟的反衛星能力。」約翰說,「他們開發的KT-3固體燃料火箭可以將超過800公斤的微型衛星送入近地軌道,而我們的分析家認為,這些微型衛星最佳的選擇就是用來摧毀美國的衛星。這可能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點穴戰略』吧?」
張玉蝶不打算給約翰解釋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諸多範例,以及中國人「四兩撥千斤」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美國人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很難理解中國文化中對弱和強的辯證認識,如「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等等。這些畢竟是中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謀略智慧,而美國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些東西確實不是能夠簡單理解的。
中國近幾年的軍事發展動向很大程度是受到美國軍事能力和政策的影響。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和巴爾幹戰爭中所取得的壓倒性軍事勝利,讓中國軍事戰略人員看到了美國間諜衛星和導航衛星在實施精確打擊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相信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要與美軍對抗,那麼它就需要一種方法來抵消美國在太空軌道上所擁有的高科技優勢。中國發展反衛星這一高科技戰力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美國的軍用電子通訊設備無法發揮作用,從而打破美國的科技優勢。
其實,據張玉蝶所知,中國並沒有刻意隱瞞自己發展各種高科技戰力的意圖。過去三年,中國至少有60篇文章詳細討論如何攻擊航母。中國自主開發的全球定位技術,最明顯的功效就是可以引導導彈重新進入大氣層,攻擊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當今全球列強中,美國是唯一有能力從戰略上威脅中國的國家,而中國周邊的南海爭端、東海爭端等需要解決的領土領海問題背後又都有美國的影子。所以,中國方面大力發展針對美國軍隊的高科技武器系統,張玉蝶並不感到意外。如果中國不這麼做,她才意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