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伯克希爾
巴菲特遇上他的老師格雷厄姆之後,學習的當然不僅是大學裏的那些知識,巴菲特把老師手裏的股票都研究了一遍,發現一家保險公司GEICO很有投資價值,他做了一堆研究後寫了一篇報道,說GEICO的股價在5年之後有望翻倍。
巴菲特不僅自己二話不說就重倉持有GEICO的股票,還教唆身邊各種親戚朋友多買GEICO,見到人就推銷,有些瘋魔,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巴菲特不靠譜,甚至他的老師格雷厄姆也並不認為GEICO當時的股價多有吸引力。
在這裏上雪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撿煙蒂理念。
大家都知道別人抽完的煙扔在地上肯定很不值錢,這個時候我們把這個便宜到幾乎不要錢的東西撿起來,就是投資學裏的“撿煙蒂”。
格雷厄姆喜歡在市場上找尋那種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公司,也就是把這個公司的各項資產(如辦公大樓、桌子、電腦等)拆開來賣掉,都比買入價格高,這個投資就可以做,而且肯定要做。
舉個例子。
我們去買一台手機,假設它的新機售價是3000元,我們買過來用就是消費,不是投資。
但如果這台手機的市場報價突然變成了200元,我們把手機的各個組件全部拆開來分別賣出去,價格都不隻200元的時候,你說我們買不買呢?
當然買,因為這是白撿錢的機會!
巴菲特一開始也是跟著老師一起撿煙蒂,覺得這個投資理念沒毛病,但市場上這種煙蒂落地的機會比較少,而且往往便宜到“煙蒂價格”的公司,是優秀公司的概率也不是特別高,巴菲特年輕那會兒科技不發達,沒有互聯網,所以得知公司內在個資產價值的機會不多。
再加上“撿煙蒂”的投資理念其實對投資人的資產清算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是一個資產清算大師,煙蒂可不敢隨便撿,免得撿起來不是煙蒂而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而且巴菲特發現,很多優秀的公司,往往價格一直被高估,很少有低估的時候,所以對於特別優秀的公司,價格隻要回歸合理就可以立刻買進,如果一直等,那會錯過很多機會。
於是巴菲特堅持自己,還是一直非常看好GEICO保險,他還告訴老師,隻要這家公司可以快速成長,那麽買入價格就算不太低,也沒啥關係。
GEICO保險算是巴菲特未來投資模式的一個啟蒙,大家看到這裏,有沒有意識到巴菲特與保險公司的關係?
巴菲特目前創立並自己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本質上就是一家保險公司!
在此引用百度的解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以直接的保險金和再保險金額為基礎財產及災害保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設有許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General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巴菲特的投資都是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完成的,但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保險,我們一起想想,保險公司是幹什麽的?
是不是免費拿了我們的錢,然後也不怎麽給利息,承諾當我們哪天遭遇了不幸,賠我們一筆錢的公司?
這樣理解大體沒錯吧?
我們每年交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都不要求保險公司給利息,那麽保險公司其實就可以每年免費拿一筆又一筆穩定的錢去搞事情,尤其是這一筆又一筆的錢不僅年限長,還沒成本。
人家商業銀行拿我們的錢好歹還給個活期存款利息,但是保險公司可是白拿的,別的險種我們先不提,單單是養老保險,我們隻要交了一筆就年年都會交,一交就是三十年,不退休還根本用不到。
年限這麽長,這麽穩定,成本這麽低廉的“保費”就這麽被保險公司拿走了,如果這個保險公司的掌舵者是巴菲特這樣的股神,隨便搞搞投資,你說能不有錢麽?
當時年輕的巴菲特就搞明白了我們這裏說的,保險公司就是收取客戶的保險金,然後進行投資,增值後保障客戶的利益,說白了就是拿別人的錢免費用,保險公司的這種商業模式對巴菲特而言吸引力太大了,他甚至認為GEICO是一家永遠不賠錢的公司。
上雪可以斷言,如果巴菲特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掌舵者,他一定不是股神,或者說他肯定不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因為巴菲特其實人生中也選錯過不少公司,他其實買過的企業有三四百家,但最後獲得巨大成功的,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也就十來家。
並不是說這十來家公司的收益把那幾百家公司的虧損都掩蓋了起來,而是巴菲特在其他公司裏很難虧損出局,他的保險公司給他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就足以讓他可以犯比較多的錯誤。
上雪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如果巴菲特看準了一家公司A,他100塊買進去,買了100股,結果被證明判斷失誤,買高了,公司A的股價在巴菲特買入後跌了20%,變成80元每股。
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慌了,但巴菲特不會,因為他手上有保險公司白拿來的現金,源源不斷的現金,於是他很淡定地在下跌後買了80000股,100比上80000,也就是1:800,之前他第一次判斷錯誤的那個買入行為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買入80000股後,巴菲特的持有成本基本就是80元每股。
這個時候隻要股價往上反彈一點點,變成82元或者83元,巴菲特就可以立刻解套,結束這次失敗的交易不虧錢走人。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巴菲特可以不斷犯錯;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巴菲特注定了在投資上很難賠錢,他的很多投資,其實都是隻輸時間不輸錢。
隻要不輸錢,伯克希爾的股價就可以一直一直漲,以至於漲到現在43萬美金一股,折合人民幣275萬,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就算把家當全賣了都買不起伯克希爾的一股股票。
這就是上雪在《投行之路》裏說的,金錢有一種逆天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降低風險。
這也是為何上雪要在《雪視角》花大篇幅跟大家反複強調,永遠不要滿倉,留有一定比例的現金,這個比例最好在40%左右,因為這40%的現金在關鍵時候可以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擁有一家保險公司,但是我們也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這個現金流就是我們的工資,所以其實巴菲特的模式我們是完全可以模仿的,隻要我們懂得如何投資,就可以把每月到手的現金流的威力通過時間這個放大器,釋放出來。
當然,上雪知道讓大家留有40%的現金對於那些隻有幾百、幾千或者幾萬塊去投資的小夥伴而言幾乎沒用,因為當我們沒錢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哪個股票或者基金好就滿倉砸進去賭收益,畢竟賭輸了也就虧這麽點錢,可一旦賭贏了就是十幾萬甚至上百萬了。
有這種心理非常常見,上雪也不打算繼續對這些小夥伴進行毫無效果的規勸。
無論我怎麽勸,他們都會去賭。
你們去吧,上雪是真心希望你們能贏,滿倉的情況下大贏一把,把摩托車開回家。
但是當你們有幾十幾百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時候,記住上雪說的,40%的現金比例。
沒有這樣的現金比例,一次大的回撤你就毫無還手之力,複利的魔力也就無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得江山易,守江山難。
切記。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