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子之子
慧貴嬪一語道出了後宮眾人的心聲,嫉妒和驚羨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了張澪身上。皇後見局麵有些尷尬,出言責怪慧貴嬪道:“好了,越說越不成體統了。”
慧貴嬪也不介意,扶了扶發簪上閃閃發光的藍寶石孔雀,淺淺一笑,便就低頭繼續剝起了橘子。眾嬪妃也都沉默不再做聲。
這時一個十歲上下的孩子從皇後身後走出,手中捧著一枚金燦燦沉甸甸的長命鎖,走到修瑾麵前施禮道:“父皇,五弟弟今日滿月,這是兒臣特請了宮外的匠人為五弟弟打造的長命鎖。”
修瑾見了,龍顏大悅,將那金鎖取過來細瞧了瞧,果然別致非常,於是笑道:“你去親自給你五弟弟戴上。”
這孩子拿著金鎖走到蘇曦言麵前,乖巧地道了一聲:“韻母妃好!”說罷就輕輕地將那枚金鎖套到了奐寧脖子上。蘇曦言心中清楚,這個孩子正是皇後撫養的大皇子奐宬,因此也半點不敢拿著長輩的架子,含笑道:“多謝大皇子了。”
說罷,蘇曦言也不覺用餘光微微掃過琳妃身側的二皇子奐宏和四皇子奐宇。奐宇還小,看不出什麽,隻知道躲在乳母懷中玩弄著手裏的一顆小蜜瓜。奐宏則是五六歲的模樣,隨了琳妃的容貌,長眉鳳眼,儀表不俗。見了大皇子這般,奐宏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微微抬眼瞥著修瑾,生怕父皇會責怪自己不如兄長懂事。
蘇曦言輕聲疑道:“琳妃娘娘帶了二皇子和四皇子出來,怎麽不見二公主?”
修瑾和楚靈霏聽見“二公主”幾個字,都變了臉色,琳妃也一改往日的傲慢,言辭閃爍地解釋道:“二公主這些日哭鬧得厲害,本宮怕帶了她出來會驚了聖駕。”
蘇曦言心頭一驚,原來幾個月過去,大家仍還在意著二公主“克弟”的名聲。說來也真是可憐,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姑娘,本該是這大梁王朝最最尊貴的公主,卻連自己的親生父母的寵愛都得不到。蘇曦言忽然想起了自己年幼時被父親丟在偏殿時的悲涼與絕望,一時間感同身受,對琳妃道:“臣妾那裏給五皇子準備的衣服玩具也多有富裕,兩個孩子差不多算是一般大,到時候差人給二公主送去些吧。”
盛情難卻,琳妃隻得點頭謝過。修瑾也並不理會她們談論起自己的女兒,隻滿意地看著自己大兒子和小兒子兄友弟恭的場景,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隆重的禮樂聲中,五皇子的滿月儀式緩緩落下了帷幕。修瑾攜著蘇曦言的手將她送回了永樂宮舒桐苑。一個月前的那場大火並未傷及院中那顆碩大的梧桐樹,茂密而巨大的葉片在秋日的涼風中發出悅耳的沙沙聲。陽光透過枝葉映射在地麵上,形成萬千斑駁的光斑,隨著清風輕輕搖曳。
韓鶴公公早就候在了舒桐苑院內,引著一眾宮人向修瑾和蘇曦言請安,修瑾指著這些人對蘇曦言道:“朕想著你生寧兒時遇到的險境,伺候你的人著實是少了些,如今你也是貴嬪了,朕叫內務府送了些宮女太監來,你自己看著選些吧!”
蘇曦言點點頭,謝過了修瑾,便走到這群宮女太監麵前,把他們一個個都細細端詳了一番,她可再不想招來如同雀兒那般的奸邪小人了。那些宮女太監一個個屏聲斂氣,眼神中透露著說不出的渴求,這也難怪,蘇曦言現在身居貴嬪位份,又有皇子,自然是宮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蘇曦言隱約認出其中兩個宮女有些眼熟,略回憶了一下,想起她們正是當年貞貴嬪宮中灑掃的小丫頭,心中暗暗想道,貞貴嬪那時已是無寵多年,身子又不見好,這兩個丫頭竟也能一直忠心伺候,可見是好的。想來再回到永樂宮也是這二人的緣法,於是蘇曦言便選了她們兩個,順著“茯苓”這草藥的名字,分別賜名“紫蘇”、“白芷”。
至於太監,蘇曦言見了那些眼睛滴溜溜轉的就心煩得不行,指不定他們心裏都揣著什麽鬼主意呢!於是隻選了一個年紀尚小,看起來呆頭呆腦的,賜名“小安子”。
修瑾見了,又頗具威嚴地說了幾句:“跟著韻貴嬪是你們的福氣,要盡心服侍!”之類的話,便轉頭又對蘇曦言道:“如今你便是這永樂宮的主位了,這永樂宮總領宮女、太監,朕便再叫內務府給你安排了好的來。”
蘇曦言笑吟吟道:“臣妾想著這事也就不必勞煩內務府了。臣妾身邊的茯苓是宮中的老人了,做事是極穩妥的,臣妾瞧著讓她做總領宮女也是擔得起的。至於總領太監嘛,服侍臣妾的小豆子雖然資曆尚淺,但臣妾覺得他十分伶俐,倒是可以先領總領太監的位置曆練曆練。”
修瑾點頭應允道:“既然是言兒信得過的人,那自然是不錯的,便叫他們先幹著試試,若日後有什麽不周全的,你就來告訴朕,朕再給你選好的來。”
茯苓和小豆子沒想到蘇曦言竟給自己求來了這麽大的殊榮,又驚又喜,慌忙跪在地上磕頭謝恩:“奴婢(奴才)謝皇上恩典!謝娘娘恩典!日後必定盡心服侍娘娘!”
蘇曦言又指著站在一旁,正一臉羨慕的小合子道:“小合子也是跟了臣妾許久的了,臣妾覺得他做事最是周全,臣妾想著就叫他來做寧兒的貼身內監,皇上覺得可好?”蘇曦言想起那日曾嫣然的話,心中確信作為太後的人,小合子一定不會傷著奐寧的。
修瑾猶豫片刻,又把小合子叫到身邊,上下打量了一番,方才道:“倒的確不是個毛手毛腳的,叫他去照顧寧兒大約也使得。”
小合子大喜過望,直跪在地上給蘇曦言“砰、砰、砰”地磕了三個響頭。要知道自古伺候皇子長大的太監日後都能成為皇子的心腹,倘若他日皇子能夠繼承大統,這心腹太監縱使不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能是足夠威名滿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