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議事
可是董萬忠的心裏卻很不是滋味,當他剛一聽到國書裏以及奏章裏所描述的那支陰兵全身著白的樣子,心裏就咯噔一下。
白色,是他最不喜歡的顏色,那顏色讓他想起了一個他最不願想起的人——睿王爺!
睿王爺就是全身著白,白色幾乎成了睿王爺的標誌,因為睿王爺的生母,那個連名字都沒留下的宮妃就姓白,睿王爺為了紀念她那可憐的母親,就一直隻穿白色的衣服。
就連大婚的時候,睿王爺也是外罩紅袍,內穿白衣,當時還惹得王妃娘娘很不高興。
但當王妃得知了王爺穿白衣的原因時,不僅不生氣,還將自己的衣服全做成了白色的。
當他最初聽到所謂的陰兵殺人之事時,心裏就覺得這應該是個陰謀,而且應該是針對自己的陰謀,因此他才將如今已在朝裏為官的親信召集到棋盤大街的府裏商議對策。
董萬忠最先想到的就是遠在潞州的廢太子,所以他第一個就詢問負責監視廢太子的人,可是監視廢太子的人回答廢太子自去年八月份離京後,大部分時間都在病中,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王府的人也一直沒有離開潞州。
董萬忠心下起急,總覺得這事不尋常。他其實是不信神鬼的,因此就覺得這應該是人為,卻也沒有證據。
如今皇上下旨派他去邊關祭奠陣亡將士,他必須離開京城,可是離開京城,會不會有人趁機作亂?甚至聯合反他的勢力顛覆朝政?以此除掉他?
這可非同小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他必須安排妥當。因此,他會同親信,進行了嚴密的布局,將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都列了進去,逐一商議對策,直到大家都認為萬無一失了,會議才結束。
首先是繼續嚴密監視廢太子,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飛鴿傳信,如果事情緊急可以先斬後奏。
第二,此次國公爺去到邊關,一是祭奠曆年的陣亡將士,二是給邊關將士加餉,邊關將士每人都加兩個月的餉銀,一下就是一千萬兩銀子,數百輛大車。這筆銀子若是出了差池,便是國公爺也吃不了兜著走。所以沿途先派下前哨讓各地官員派兵護送。
第三,國公爺此次遠行,至少得三、四個月才能回來,所以要謹防有人趁機作亂,京城的防衛尤為重要,著兵部會同禦林軍指揮嚴加防範。
另外,就是國公爺家裏的事,紫衣衛在此期間將任務放在保護北苑上,那裏有國公爺的家眷,包括國公夫人和公子小姐們,當然還有那幾百位美人,他們的安全必須保證。
保護國公府還因為,能夠調動邊關四十萬大軍的虎符藏在府中,雖然那藏虎符的地方隻有國公爺一個人知道,但是也不敢說就是萬無一失,因此國公府是要重點保護的。
另外,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京城眾位官夫人到白馬寺進香以及向乞丐施舍的日子,本來國公爺說,此次他不在京城,他府裏的幾位夫人就不去白馬寺進香了。
可是九門提督笑著說,國公爺盡管放心,往年國公爺雖在京城,卻也不出麵去白馬寺,一直是九門提督衙門派兵士前往保護,與國公爺在京城和不在京城並沒有太大關係。
再說,這白馬寺進香與朝堂上是一樣的,在朝堂上,若是哪一天某位官員沒有露麵,那人們一定猜測他是怎麽了?是出了什麽事?還是被皇上警告了,也許是要被革職甚至是殺頭的先兆?而白馬寺進香,如果是國公府的夫人們突然沒有出現,街麵上一定會出現議論,知道的是國公爺去安撫邊關,不在京城,夫人們不便出來;不知道的會說也許是國公府出現了什麽情況?亦或是國公爺出現了什麽情況?這樣對國公爺也不利。
所以夫人們照常去白馬寺進香就是,有九門提督衙門彈壓地麵,負責保護,一定萬無一失,若是真出了問題,那就拿九門提督衙門問罪就是了。九門提督的一番話,讓心情本來有些沉重的董萬忠也隨著輕鬆起來。
國公爺離京的日子定在七日之後,在此期間,戶部要安排餉銀的裝運,兵部要安排隨行護送的將官士卒,事情很多。國公爺也要回北苑去安排安排,所以眾位大人與國公爺商量完畢後,就起身告辭走了。
眾位大人出來的時候,國公爺並沒有送,大家也不在意,知道國公爺心裏煩,再說和國公爺也不見外,也就安安靜靜地走了。
等四周安靜了,董福不知所措地站在緊閉的花廳門前,快一個時辰了,國公爺一直待在裏麵,無聲無息,今夜到底回不回北苑?國公爺也沒個話,他也不敢安排,也不敢問。若是惱了國公爺的性子,那他不是自己往刀刃上撞嗎?所以他隻好一直站在門外等著。
一直等到傍晚,國公爺才叫人,在門外等得腰酸腿疼的董福連忙推門進去,隻見國公爺臉色依然陰沉,董福不敢說話,等著國公爺吩咐。
董萬忠站在台階上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吩咐到,“回北苑。”董福趕緊一聲答應,轉身讓小慶子去通知馬號。
等董萬忠走進西跨院,馬夫早已將馬匹備好鞍韂,隨護的紫衣衛也整裝待發。董萬忠一語不發,翻身上馬,也不等其他人,兩腿一夾,靑鬃馬立刻從敞開的大門衝到了大街上,董福和隨護的紫衣衛都被國公爺的舉動嚇了一跳,不敢怠慢,也都隨著國公爺衝了出去,大街上立刻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震響。
此時,正是傍晚時分,大街上的人們正在買菜買糧,準備回家做晚飯,馬隊不管不顧地徑直衝向城門,一路上,人們紛紛驚慌躲避,有的扔了籮筐,有的掉了菜蔬,有的擠倒了路邊攤位,還有人跌傷了的,一路驚叫嚎哭,眾人正在心中憤憤,可是一看到那紫色的旋風,立時便住了聲,帶著孩子的連忙將孩子的嘴捂上,瑟瑟地躲在路邊,甚至連一個不滿的眼神都不敢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