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嘟嘟上線
關於這四條出兵路線怎麽選擇的問題,其實並不算什麽問題。
因為就像於琦所說的那樣,這四條路線各有利弊,無非就是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的問題,具體到怎麽選擇上,關鍵還要看當時的情況。
至於這四條路線的利弊,徐庶等人略作思考,就給於琦分析的明明白白,尤其是劉曄跟周瑜兩個淮南本地人,一個九江郡成德縣人,一個廬江郡舒縣人,通過他們的口中,於琦輕鬆的捋清這兩個郡中包含的三條出兵路線在內的各種利弊優劣。
聽完他們的描述,於琦便在腦海裏不斷的模擬這四條出兵路線,就在這個時候,劉曄出來道:“主公,屬下想向主公舉薦一人,若能得其相助,主公出兵九江之途將會容易許多。”
於琦饒有興致的問道:“哦?是誰啊?說出來我聽聽,看看我聽沒聽過。”
“此人名喚魯肅,乃曄之好友,為同郡東城人士,為人方嚴,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屬下本打算近期寫信給他,邀他前來江東輔佐主公的,恰好今天主公提起了淮南方略,屬下便將冒昧將其舉薦給主公。”
果然是魯肅。
剛才劉曄提出想向自己舉薦一個人才的時候,於琦腦子裏最先冒出來的也是魯肅,隻是於琦記得演義中魯肅跟周瑜早年相識,本打算過段時間讓周瑜去招攬魯肅的,沒想到劉曄竟然也認識魯肅,而且率先向於琦舉薦了他。
看了一眼周瑜,果然發現周瑜正從劉曄身上收回目光,看來周瑜跟魯肅確實也是認識的,隻是連周瑜自己都沒想到,就屋內這幾個人竟然還有間接好友。
於琦隻能暗自感慨: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這個知識被世家大族壟斷的社會,這些牛逼的人物總能沾親帶故的扯上關係。
想到這裏,於琦忽然福至心靈,對劉曄道:“魯子敬之名我亦聞之,本打算果斷時間派人前去招攬的,沒想到子揚竟與他認識,這倒好辦了,你趕緊寫信……對了,公瑾,你也是淮南人,你認識魯子敬嗎?”
周瑜遲疑了一下,點點頭道:“以前曾打過交道”。
說罷,周瑜又對劉曄道:“子揚你寫完信後,我也署個名吧。”
“如此甚好”,於琦直接替劉曄答應下來,隨後又對眾人說道:“子揚的這次舉薦倒是提醒了我,你們都是一方英才,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們肯定也認識其他的賢才,或是同鄉,或是同學;有道是舉賢不避親仇,你們盡管向我舉薦。”
說著,於琦衝著徐庶、石韜笑了笑道:“你們可能還不知道,當初我剛剛上任豫章太守的時候,就曾讓元直、廣元,還有公威他們給鄉裏、同學去信,邀請他們前來豫章共謀大事,來了幾個,如今各有司職。”
徐庶跟石韜聞言亦是相視一笑,徐庶更是自嘲般的笑道:“唉,可惜我等交遊不廣,未能給主公招攬來什麽大才,甚是遺憾啊。”
於琦擺了擺手,不以為意的道:“不說這個,你們回去後都好好捋一捋自己認識的人,分別去信或者派人前去招攬,這也算是我給你們的一個任務吧。”
似魯肅這般賢才畢竟是少數,於琦也沒指望他們能再拉攏來一個類似的賢才,就算隻是跟當年徐庶他們那樣,隻招攬來一些普通的讀書人也好,也能充實下江東的基層文官力量——讀書人,尤其是有點才能的讀書人,永遠都是缺的。
這個時候,周瑜忽然開口道:“使君,若是我們舉薦的人才,是淮南人士,並且在當地有些聲望,那不妨讓他們等一等,讓他們在當地為使君北伐之事出一份力;使君雖然禮賢下士,願意招攬他們,但是也要顧及屬下們的心情,若是他們能在使君北伐的事情上立有功勞,那麽使君就算給他們高官厚祿,他們也拿的心安理得,而屬下們不會心生攀比嫉恨之念。”
這是人之常情,也確實是需要顧及的一點,於琦記在心中,對周瑜稱讚道:“公瑾說的有道理,我希望以後也能這樣,我有什麽思慮不周或者考慮不當的地方,你們都能及時的給我指出來,我又不是那種因言罪人的獨夫,你們不用顧慮。”
又商議了一些雜事,見天色不早,眾人這才紛紛告辭離去,唯獨周瑜走到門口又折了回來——小喬今天跟著來府中看她姐姐,說好了今天一起用餐的。
在前往後宅的路上,於琦對周瑜道:“公瑾啊,你今天的表現就很好嘛,你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你不要有所顧慮,要大膽的展現你的才能。”
“今天咱們提到了北伐的事情,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若是陳登的計劃能得以實現,讓呂布跟袁術之間的盟約破裂,讓袁術就不得不麵對曹操、呂布、劉表還有咱們這四方的壓力,若是條件合適,我可能會遣一路偏師,到時候我希望你能幫我。”
於琦話音剛落,原本亦步亦趨的跟在於琦身後的周瑜頓時腳步一停,隨後神色複雜的望著於琦的背影,抿了抿嘴,這才快步跟上。
說實話,周瑜一直自負才華,又逢亂世,心中自有一展才華、平定亂世的抱負,這也是當初他在小喬的勸說下半推半就的跟了於琦的原因,如今聽到於琦願意以一路偏師相托,一直平靜的心中頓時橫生波瀾。
自孫策去世之後,周瑜雖然追隨了於琦,並在最近的議事上開口建言獻計,但其實他的心中一直是如封似閉的,因為他還不能走出他跟孫策的情誼給他製造的回憶圈,他甚至會暗地裏拿於琦跟孫策做比較,雖然他自己曾對小喬說道:這世上卻也不會有第二人能像孫策那樣信重他。
沒想到……
就在周瑜心思紊亂的時候,卻聽於琦繼續說道:“日後咱們的地盤越來越大,難免需要人都督一方,或者是獨領一軍在外征戰,如今我的幾個部下中,你是最有希望的;不過在這之前,你要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又能讓他人信服的能力。”
說著,於琦轉身拍了拍周瑜的胳膊:“好好幹,我看好你。”
周瑜長出了一口氣,按捺不住心中的激蕩之情:獨擋一麵、都督一方,這幾乎是一個主君對其屬下的最高褒獎了,若真能如此,那才真稱得上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了。
雖死無憾矣!
周瑜的心思因為於琦這一番話而重新變得活絡、變得生機勃勃,以至於一見麵,小喬就發現了周瑜身上的變化,癡纏著追問了幾句,周瑜卻隻是笑而不答,不過從周瑜對小喬寵溺的舉止中能看的出來,周瑜對小喬是越發的喜愛。
周瑜跟小喬的狗糧並沒有酸到於琦,因為跟周瑜身邊隻有一個小喬相比,於琦的身邊有足足三個姿色各異的美女。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於琦仿佛又回到了去年他剛剛舉行完結婚慶典的時候,每天都要會見不同的客人。
轉眼間到了建安二年的二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時節。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縱觀種花家五千年曆史,糧食問題始終是製約著社會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土地產出有限,沒有足夠的糧食,就喂養不了更多的新生兒,無形中就給種花家的人口上限設置了一塊天花板。
而於琦要做的,就是打破現有的這塊天花板。
改進生產工具,改變生產模式,改良生產資料……這些手段,有的在於琦的幹預下能被迅速推廣,譬如曲轅犁;有些就算是於琦出手幹預,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見效的,譬如輪作製,譬如稻、菽間種,譬如桑基魚塘,譬如兩季稻的試種。
畢竟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就算是於琦,也不能強製推進
似魯肅這般賢才畢竟是少數,於琦也沒指望他們能再拉攏來一個類似的賢才,就算隻是跟當年徐庶他們那樣,隻招攬來一些普通的讀書人也好,也能充實下江東的基層文官力量——讀書人,尤其是有點才能的讀書人,永遠都是缺的。
這個時候,周瑜忽然開口道:“使君,若是我們舉薦的人才,是淮南人士,並且在當地有些聲望,那不妨讓他們等一等,讓他們在當地為使君北伐之事出一份力;使君雖然禮賢下士,願意招攬他們,但是也要顧及屬下們的心情,若是他們能在使君北伐的事情上立有功勞,那麽使君就算給他們高官厚祿,他們也拿的心安理得,而屬下們不會心生攀比嫉恨之念。”
這是人之常情,也確實是需要顧及的一點,於琦記在心中,對周瑜稱讚道:“公瑾說的有道理,我希望以後也能這樣,我有什麽思慮不周或者考慮不當的地方,你們都能及時的給我指出來,我又不是那種因言罪人的獨夫,你們不用顧慮。”
又商議了一些雜事,見天色不早,眾人這才紛紛告辭離去,唯獨周瑜走到門口又折了回來——小喬今天跟著來府中看她姐姐,說好了今天一起用餐的。
在前往後宅的路上,於琦對周瑜道:“公瑾啊,你今天的表現就很好嘛,你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你不要有所顧慮,要大膽的展現你的才能。”
“今天咱們提到了北伐的事情,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若是陳登的計劃能得以實現,讓呂布跟袁術之間的盟約破裂,讓袁術就不得不麵對曹操、呂布、劉表還有咱們這四方的壓力,若是條件合適,我可能會遣一路偏師,到時候我希望你能幫我。”
於琦話音剛落,原本亦步亦趨的跟在於琦身後的周瑜頓時腳步一停,隨後神色複雜的望著於琦的背影,抿了抿嘴,這才快步跟上。
說實話,周瑜一直自負才華,又逢亂世,心中自有一展才華、平定亂世的抱負,這也是當初他在小喬的勸說下半推半就的跟了於琦的原因,如今聽到於琦願意以一路偏師相托,一直平靜的心中頓時橫生波瀾。
自孫策去世之後,周瑜雖然追隨了於琦,並在最近的議事上開口建言獻計,但其實他的心中一直是如封似閉的,因為他還不能走出他跟孫策的情誼給他製造的回憶圈,他甚至會暗地裏拿於琦跟孫策做比較,雖然他自己曾對小喬說道:這世上卻也不會有第二人能像孫策那樣信重他。
沒想到……
就在周瑜心思紊亂的時候,卻聽於琦繼續說道:“日後咱們的地盤越來越大,難免需要人都督一方,或者是獨領一軍在外征戰,如今我的幾個部下中,你是最有希望的;不過在這之前,你要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又能讓他人信服的能力。”
說著,於琦轉身拍了拍周瑜的胳膊:“好好幹,我看好你。”
周瑜長出了一口氣,按捺不住心中的激蕩之情:獨擋一麵、都督一方,這幾乎是一個主君對其屬下的最高褒獎了,若真能如此,那才真稱得上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了。
雖死無憾矣!
周瑜的心思因為於琦這一番話而重新變得活絡、變得生機勃勃,以至於一見麵,小喬就發現了周瑜身上的變化,癡纏著追問了幾句,周瑜卻隻是笑而不答,不過從周瑜對小喬寵溺的舉止中能看的出來,周瑜對小喬是越發的喜愛。
周瑜跟小喬的狗糧並沒有酸到於琦,因為跟周瑜身邊隻有一個小喬相比,於琦的身邊有足足三個姿色各異的美女。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於琦仿佛又回到了去年他剛剛舉行完結婚慶典的時候,每天都要會見不同的客人。
轉眼間到了建安二年的二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時節。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縱觀種花家五千年曆史,糧食問題始終是製約著社會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土地產出有限,沒有足夠的糧食,就喂養不了更多的新生兒,無形中就給種花家的人口上限設置了一塊天花板。
而於琦要做的,就是打破現有的這塊天花板。
改進生產工具,改變生產模式,改良生產資料……這些手段,有的在於琦的幹預下能被迅速推廣,譬如曲轅犁;有些就算是於琦出手幹預,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見效的,譬如輪作製,譬如稻、菽間種,譬如桑基魚塘,譬如兩季稻的試種。
畢竟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就算是於琦,也不能強製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