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抑佛

  “啪啪啪”一陣鼓掌聲在小院中突然響起。


  劉伯欽一邊鼓掌一邊讚歎道:“某一直都以為,你們這些讀書人所謂的‘博聞強記’不過是自我吹捧的話頭。卻是沒想到,楊兄的記憶力當真是好到讓人羨慕啊。”


  誇獎完楊嘉賓,劉伯欽繼續說道:“我倒是想到一起由太上皇一手挑起來的佛道之爭。當時好像是太史令傅奕上疏廢佛,後來與濟法寺的法琳大和尚鬥得有來有往。”


  楊嘉賓點頭說道:“這是兩年前的事。當時的爭辯確實是激烈,雙方著書立說,進行反駁,言詞硝煙,一時籠罩京城。隻是沒料到連劉兄這種行伍之人都知曉了。”


  齊諧想象著當時鬥法的場景,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道最後是誰勝了?”


  楊嘉賓搖搖頭:“雙方相持很長一段時間,可惜最後還是無甚結果。”


  齊諧不動聲色地說道:“先前楊兄提到詔書中,有要求長安城內寺廟隻留下三座。隻是為何我無論在長安城的何處城坊,依舊能時不時聽到寺院裏的鍾聲呢?”


  作為大唐朝的首都,雖然還遠遠沒有後世的長安城那般繁華。但此時的長安城也稱得上是人聲鼎沸。


  長安城裏到處都是鍾聲鼓聲。


  比如接近宵禁的鍾聲,解除宵禁的鼓聲……甚至深夜也有街麵上巡邏武侯的打更聲。


  但最特別的,還要數城裏的各個寺院傳來的鍾聲。


  楊嘉賓似笑非笑地看了劉伯欽一眼,然後扭頭看了看小院門外,輕聲說道:“方才小生忘了說了,這最後一道詔書,是今年五月份發的……”


  “轟隆”齊諧的大腦像是被雷劈過一般。


  果然,是這個原因嗎?


  五月份李淵下了《詔書》,六月初,爆發了玄武門事變……


  要說這一切都是巧合,簡直傻子都不會相信。


  楊嘉賓似笑非笑地看著齊諧,小聲問道:“齊兄可是想到了什麽?”


  齊諧不動聲色地搖搖頭。


  楊嘉賓看向劉伯欽,問道:“不知劉兄是否知曉,當今太子可是崇信佛教?”


  劉伯欽搖頭:“想來是不信的。據我所知,聖人早些年確實有佛教有些淵源。”


  齊諧和楊嘉賓齊齊看向劉伯欽。


  劉伯欽笑著說道:“倒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忽然想起來,便跟二位隨意說說。前幾年,聖人還是秦王時,在平定洛陽割據勢力,因為孤軍深入,被敵軍困住。當時便曾有十三棍僧救秦王一事。”


  齊諧立即說道:“少林寺!”


  劉伯欽看向齊諧,略有些驚訝:“此時雖然不涉隱秘,不過外人倒是少有人知。不知齊兄是從哪兒知曉那十三棍僧是少林寺的?”


  齊諧:“道聽途說而已。沒想到確有其事。”


  難道當年看《少林寺》的事,我也會告訴你嗎?

  劉伯欽深深看了齊諧一眼,繼續說道:“齊兄方才所說不錯。當初聖人便是被少林寺僧人所救。平定叛亂後,聖人也曾在少林寺樹碑讚敘這一事件。”


  這應該便是李世民跟佛教搭上線了吧。


  齊諧在心裏揣度著。


  劉伯欽繼續說道:“隻可惜當時太上皇已經決議遏佛。平定王世成,進入洛陽城後,聖人不得不遵照太上皇的詔書,宣布廢除佛教的諸道場。當時明麵上洛陽城中的僧尼僅留有名德者各三十人,其餘的皆下令還俗。”


  楊嘉賓插口說道:“前幾年我因為家族中事,還去過一次洛陽城。雖然洛陽城的僧尼佛寺不若我們長安城這邊昌盛,可也絕對不止三十餘人……”


  劉伯欽神秘一笑:“可當初聖人確實已經下過令啊。若此事未執行下去,就要追究洛陽令的責任了。”


  楊嘉賓頓時了然,不再多說。


  看著這兩人的雞賊模樣,齊諧心裏忍不住還是哀歎了一聲。


  千年已降,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為官之道終究是沒什麽變化的啊。


  這個話題終究不好擺明了談,齊諧便插口問道:“二位可知,我朝武德年間為何一定要抑佛呢?”


  楊嘉賓是“李淵派”,劉伯欽是妥妥的“秦王派”。


  齊諧夾在中間,表麵上終究不好偏袒某一方。


  提到李淵的時候,既不能稱為“聖人”,更不想昧著良心叫他“太上皇”,所以隻好用一個含糊的“武德年間”來代替了。


  畢竟李世民再怎麽霸道,也不可能連他阿爺的年號都給否了吧。


  楊嘉賓不答反問道:“齊兄可知,我朝有僧侶多少?我長安城裏有寺廟幾何?”


  齊諧搖頭。


  楊嘉賓歎一口氣,自己回答道:“前朝留下的寺廟便有大興善寺、菩提寺、靈感寺、月愛寺、萬菩尼寺等幾所寺院,到如今,長安城中淡淡盤查那些比較大的廟宇便有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當今國內,僧尼已有接近二十萬人。”


  八十一座寺廟!二十萬人!


  齊諧倒吸一口涼氣。


  長安城的外郭城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八十一座寺廟,差不多每一個坊市都有一座了……


  而且要知道此時的大唐朝,因為經過前朝的連年征戰、近十幾年的割據混戰,總人口已經從前朝最繁榮的時期,跌至如今的不足三成。


  也就是兩千餘萬人而已。


  而這兩千餘萬人中,居然有二十萬的佛教徒……


  這麽龐大的人口數量,隻知道在寺廟裏吃齋念佛,不事生產。也難怪李淵會下令抑佛。


  楊嘉賓繼續補充道:“更何況,每一座大的寺廟又是占地,且鑄造佛祖、菩薩、羅漢金身,所用銅簡直不計其數。”


  齊諧默默點頭。


  此時還沒有紙質貨幣,最早勉強可以稱得上“紙幣”的東西——“交子”,也要等到五百年後才會出現。


  官方流通的貨幣便是開元通寶。


  武德四年,李淵廢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此間也鑄造過其他錢文的錢幣,但都行用不久。


  當然民間還是少不了用原本的五銖錢或者布帛進行交易。


  可無論是五銖錢還是開元通寶,它們的主材料便是——銅。


  而每個寺廟裏那些動輒身高一丈的純銅佛像……


  在不信佛的皇帝眼中,那根本就是一座財神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