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長幼有序
李世民正捧著一本古籍閱讀,他時而蹙眉,時而舒展,似乎沉浸在這本書裏。
“陛下,越王爺求見。”宦官稟報之後,便垂著頭立在一旁。
而李世民卻恍若沒聽到一般,依舊沉浸在書中。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
李泰一直躬著身子,此刻也有些吃不消,隻覺得渾身酸痛。
但卻不敢有絲毫鬆懈。
翟羽在朝堂上突然跳出來,坐實李寬出手傷人的行為,是李泰怎麽都沒想到的。
在他的計劃中,並不打算插手於李承乾和李寬的鬥爭。
李泰是想坐山觀虎鬥,而後在雙方兩敗俱傷的時候,再跳出來。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隻是翟羽的做法,無疑是提前把李泰拉下場。
奪嫡一事,是父皇心頭大忌,無論最後得勢的是誰,恐怕都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
所以他此次前來,便是向父皇請罪,試探一下父皇的態度,而後將自己跟翟羽之間摘得幹幹淨淨。
“完犢子。”
李泰心急如焚,父皇明明就在禦書房,卻怎麽都不肯召見自己。
這無疑是父皇在告訴自己,他現在很不高興。
開春的時候,氣溫仍有些寒意。
但李泰的額頭卻滲出細小的汗珠。
就在李泰萬念俱灰的時候,禦書房內緩緩走出一位宦官,湊近到他身邊,低聲招呼道:“皇子殿下,陛下要見您。”
“呼~”
聽到這則消息,李泰徹底鬆了口氣。
父皇肯見自己,哪怕是訓斥或是責罵,也都好過不見,這就證明事情還有轉機。
隻要自己能把關係撇清,一切都還有補救的機會。
李泰藏起心中竊喜,裝出一副愧疚的樣子,走進禦書房。
此時李世民已將手中書卷放在案牘上,微微闔著眼依靠著椅背,似在午睡。
“兒臣參見父皇。”
李泰行禮道。
“嗯。”李世民沒有動作,也沒有睜眼。
李世民沒有問李泰覲見的原因,也沒有讓李泰說話的意思。
這叫李泰站在前方,開口也不是,不開口也不是。
空氣安靜了下來。
過了許久,李世民才緩緩伸了個懶腰,睜開眼,“呼,人老了,精氣神都不夠了。”
“依著都能睡著。”
“要是我再年輕個幾歲···”
說著,李世民緩緩搖了搖頭。
這一席話看似在感歎自己嗜睡,可落入李泰耳中卻不是如此了。
人都會老,人老了,底下子女就開始討論遺產。
那麽皇上老了呢?
在李泰的想法中,父皇是在說他們這些個皇子覺得父皇老了,所以就都萌生出奪嫡的心思了。
“父皇風華正茂,神勇威武。”李泰慌忙恭維道,“兒臣祝父皇長命百歲。”
李世民嗤笑一聲,緩緩站起身道:“風華正茂,神勇威武,長命百歲?”
李世民走到李泰近前,笑著說道:“我要是長命百歲,這龍椅是坐安穩了,怕是你們這群小子一個個都坐不安穩。”
!!!
李泰霎時間心涼了半截,冷汗淋漓,衣物緊緊貼著脊背。
“兒臣不敢!”猛然跪倒在地,額頭緊緊貼著地麵。
“行了,朕不過是感歎一下,泰兒又何須如臨大敵?”李世民笑眯眯把李泰扶起來,說道:“起身坐吧。”
“謝父皇。”李泰惴惴不安地坐下,屁股隻挨了半邊,簡直是如坐針氈。
待李泰坐定之後,李世民拿起書籍,緩緩說道:“泰兒,你身為皇子,如何看待你的兩位兄長?”
我滴個乖乖。
李泰差點沒被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悄默默地捏了把汗,咽了口唾沫,試探著說道:“二位皇兄,皆是大才?”
“嗯?”李世民饒有興趣地瞥了眼李泰,笑道:“朕要聽的是你真心想法。”
李泰深呼吸了口氣,說道:“兒臣愚笨,確實覺得二位皇兄皆是大才。”
李世民放下書籍,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覺得長幼有序這句話如何理解?”
話說到這兒,李泰已隱約猜到了父皇的意思。
無論是如何看待兩位皇兄,還是長幼有序,都表達著這樣一個意思:太子的位置,再怎麽都輪不到你頭上。
長幼有序很好理解,在李泰頭頂還有這李寬和李承乾兩位兄長。
而如何看待兩位皇兄,這其中意思就可以如此理解。
李承乾是當今太子,而李世民將李寬與李承乾放在一起比較,證明在李世民心中,李寬是李承乾的強力競爭者。
若是有扶持李泰的心的話,此處的話術就應是,你覺得你與兩位皇兄如何?
李泰麵如死灰。
生在帝王家,試問古今往來,有多少皇子心中沒有奪嫡之心的?
就連父皇這樣的明君,還不是抵不過皇位的誘惑。
長幼有序。
這句話曾被李泰拿來激怒過李承乾,可他萬萬沒想到,風水輪流轉,最終這句話也成為了攔住他的天塹。
“兒臣愚鈍。”李泰幾乎是帶著悲聲如此說道。
李泰在曆史上是個聰明人,他何其不知父皇這話是在點醒自己,要李泰消了奪嫡的心思。
縱使心有不甘,麵對著父皇的勸誡,李泰也隻能悲哀的暗自歎息。
“愚鈍?”李世民看出李泰的失魂落魄,輕笑說道:“朕的兒子沒有一個愚鈍的。”
“倒也不算聰慧絕頂。”
“寬兒也好,乾兒也罷,他們都覺得自己做的隱蔽,朕察覺不到。”
“但他們卻忘了,這大唐還是朕的大唐,長安——”
“還是朕的長安。”
李泰被這話驚到,猛地抬起頭,看向滿臉笑意的父皇。
他沒有見過父皇在沙場運籌帷幄的英姿,但這一刻,恍惚間,他似乎看到已不年輕的父皇,卻有著意氣風發的模樣。
“父皇,兒臣···”
李泰咬了咬牙,隨即作出了一個徹底改寫大唐曆史的決定。
甚至許多年以後,李泰站在被硝煙包裹的倭國宮殿前,也禁不住會感歎,若是自己沒有做出這個決定。
又如何會看到現如今的大唐盛世!
“父皇,兒臣請求前往封地,離開長安。”
就在李泰主動請示要離開長安時,李承乾還在思索如何趁勢添把火,而李寬則是埋首在《詩經》中。
也許是肩負了重任,也許是因為想要憑借著《詩經》注釋收攏大唐學子的
不得不說,這是李寬第一次如此認真的去看書,去抄書。
“呼~”眼下詩經注釋已過小半,李寬才從《詩經》注釋中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