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 善惡終有報
當初突遼人攻破中神城,只得到了一件傳國重寶,就是平周朝六百年前,開國太祖竇匿萬親制的傳國玉璽。這方玉璽乃是用最好的玉石刻成,通體晶瑩剔透,上用平周太祖獨創的鳥篆文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而平周朝另一件傳國重寶,則是當初平周開國太祖找來天下的能工巧匠,用失蠟法鑄造出來的紫金鼎,鼎身上銘刻著開國三十六功臣的名字。這鼎專門放在金鼎台里,世世代代受竇氏皇族供奉,用來彰顯平周開國三十六將的豐功偉績。
當年突遼人攻破中神城后,卻只找到傳國玉璽,並未得到紫金鼎。後來不知怎麼,石麥州偶然得知這紫金鼎的下落,便命人去尋找,然後,卻對外宣稱並未找到。等到石麥州後來稱帝,建立晉朝,也並未拿出這紫鼎來表明自己的正統。
這幾年,石麥州手下大將不是造反就是擁兵自重,其中有位造反的,在失敗之後,乾脆也學著石麥州,轉身投了突遼人。這位晉朝大將把這金鼎的消息,當做投名狀,告訴了突遼皇帝。
如今突遼人中路和東路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攻佔無數州縣,掠來不計其數的財富,跪奴,女子。突遼皇帝眼瞅著自己打下這麼大的疆域,已經據有平周朝的半壁河山,就動了心思,想要證明自己的正統,湊齊傳國玉璽與傳國紫金鼎兩樣東西,藉此向天下證明自己這突遼帝國才是承傳平周朝的正朔。征戰天下么,講究個正統性,不然你縱然建國,也要被天下讀書人暗中譏諷得國不正,難以聚攏天下人心(主要是讀書人和士紳的心,平頭百姓不算)。
這時,突遼皇帝就想起了好兒子石麥州知道傳國金鼎的事,於是,就派人來催石麥州交出金鼎。你這當兒子的天天仗著老子的實力作威作福,稱王稱帝,現在也該孝敬孝敬你爹了。
可石麥州手裡,是真沒有這金鼎,這讓他上哪兒去弄個金鼎應付自己的突遼爹呢?
可惜,這工夫說自己沒有紫金鼎,誰會信?突遼皇帝爹爹只會以為自己想私藏重寶,不肯上交。倒是萬一降下雷霆怒火,派來突遼大軍踏平自己這晉朝可怎麼辦?!石麥州從老太監嘴裡聽到突遼皇帝爹要那平周傳國紫金鼎之後,腦海中頓時就想到這些,憂愁抑鬱之下,卻苦無辦法推脫,再加上身體早已是個空架子,兩相交加之下,這才吐出一口血,昏迷了過去。
石麥州從昏迷中醒來之後,召集群臣商議了許久的對策,卻也沒想出個好辦法來。他那些大臣,現在都看出這位御座上的皇帝已經日薄西山,馬上要完,因此都選擇了明哲保身,不肯再為這位將死的皇帝出主意。只有宰相馮不倒尚算盡責,勸皇帝老實跟突遼皇帝說出實情,就說沒有此鼎。
可石麥州打了一輩子仗,從一個小小節度使到如今坐擁三省,稱帝建制,這些年也不知耍了多少心機,使了多少壞心眼兒,坑了多少袍澤,他哪裡肯採納馮不倒的這個笨辦法。石麥州這一輩子,就是靠著心機與欺詐才得登皇位,哪裡肯實話實說。而且在石麥州心中,十分肯定,即便自己說出實話,突遼皇帝也不會相信,仍會再派人來討要金鼎。
馮不倒的意見未被採納,自己也渾不在意,老實坐那兒再不吭聲。他是元老重臣,石麥州把朝中所有政事都交給他打理,每次覲見必然要特賜其一個矮凳,以示恩寵。
馮不倒都閉了嘴,其他人就更不敢說話。石麥州這幾年老了,又連遭打擊,心性越發陰沉,喜怒不定,眾臣稍有怠慢,便要被其責罵,甚至鞭撻。眾臣對待這位喜怒不定的老皇帝的辦法,就是沉默以對。所謂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眼瞅著自己手下重臣都說不出個一二來,石麥州也沒了興緻,揮揮手,讓人都退了下去。當天夜裡,石麥州又吐了一大口血。
第二天,突遼使節依然來催問平周傳國金鼎的下落,石麥州交不出鼎,又不敢得罪突遼人,更不敢得罪他那位突遼「好爹」。就這麼著,一來二去,石麥州居然憂鬱成疾,沒過倆月,兩眼一閉,兩腿一蹬,就這麼窩窩囊囊的沒了。
石麥州一代梟雄,亂世中據有三省之地,建立帝王基業的割據豪強,居然最後死得如此窩窩囊囊。可見這也是天道循環,因果報應。當初石麥州為了借的突遼人的勢力稱帝,不惜卑躬屈膝,拱手送上燕雲十六州,後來更是認突遼大汗為爹,用十六州數百萬生民的鮮血與淚水,還有他自己的尊嚴,換來了這皇帝大位。
突遼使節沒拿到傳國金鼎,兩月後,卻帶回了晉朝皇帝的死訊。聽聞自己這位孝順兒子死了,突遼皇帝還假惺惺地掉了兩滴眼淚,然後就一拍大腿,迅速出兵,開始入侵下河,江北兩省,迫不及待要接管好兒子留下的這點兒家業。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石麥州仰仗自己的突遼爹,得以登臨皇帝大位,享受起人間極致的榮華富貴。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突遼大汗-突遼皇帝,石麥州的「好爹」,就派人活生生逼死了自己這位好兒子。真真是因何成事,就因何敗亡。莫道蒼天沒有眼,抬頭看,饒過誰?①
突遼中路大軍一路殺來,沿途招了不少降服的世家兵馬,此次往西入侵下河,江北兩省,就是用這些投降的兵馬做先鋒。
至於突遼騎兵,還要暫時留在已經攻佔的數省,繼續平定(劫掠)地方。此時的突遼皇帝,早已收到西路大軍兵敗的消息,正在整頓兵馬,準備揮師西征,徹底剿滅那膽大包天的李家。至於突遼人整頓兵馬的方式,就是放任手下肆意劫掠地方,蹂躪那些「兩腳羊」,藉以增長士氣。反正這些「兩腳羊」在突遼人眼裡,都是些不值一文的「菜人」,有的是,殺光一批,再抓就是。
而李家,也開始集中全力備戰,準備應對突遼即將到來的中路十二萬大軍。為了增強自己的號召力,李寺乃忙裡偷閒,也建制稱帝,國號平唐。稱帝之後。李寺乃舉起北拒突遼,福澤萬民的大旗,號召天下英雄加入李家,共舉大事。
視線再拉回鄴城,經過一番慘烈的殺價兒之後,鄴城最終被定北守備團賣給了劉敗夷。但是作為雙方盟約的一部分,谷城縣,皮縣,朔縣,這三縣,雙方不得派駐任何兵馬,全由三縣百姓自治。
買下這座鄴城,幾乎耗幹了劉敗夷這些年積攢的財貨,糧草,軍馬,軍械。除了留下夠自己大軍一年所用之外,劉敗夷幾乎是傾盡家底兒。
但即便如此,劉敗夷依然認為自己賺大發了,鄴城如此多的丁口百姓,四周如此多的膏腴梯田,不用兩年,自己就能再次恢復到府庫充盈,並且能順勢擴軍十萬。這鄴城,在劉敗夷眼中,就是兵源,就是糧餉,就是他將來的帝王基業。
回去的路上,定北守備團拉著三千多輛板車,幾乎所有的兵士,馬匹都用來拉車,這才順利把這趟的收穫帶了回去。李得一提前把消息傳到定北縣之後,孫老醫官還特意加派了七千二等戰兵,隨軍五千民壯,又拚命湊出兩千馱馬,騾,驢等,來幫著一塊兒搬運。
這七千二等戰兵的到來,也徹底打滅了劉敗夷最後的那點兒小心思。劉敗夷眼瞅著定北守備團的二等戰兵,一個個都如此精銳,自家最厲害的精銳兵馬拉出來,都比不過人家的二等兵。務實的劉敗夷最終選擇老實交出錢糧財貨的尾款,接過鄴城,然後一路目送定北守備團離去,再也不敢起搞事的念頭。
回去的路上,小劉團長接到秘密情報,石麥州這個兒皇帝,被他的老子爹,突遼皇帝活活給壓迫死了。點點頭,小劉醫官心想,果然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石麥州沒想到兜來轉去,還是死在了突遼人手裡,看完之後,隨手把這秘密情報遞給師弟。
李得一接過來,兩眼掃完這張細長的小紙條,卻有些惱怒,憤憤道:「可惜了,那石麥州居然就這麼死了。俺原來還指望有一天,咱們攻破那汴州,俺親手把他從那皇帝寶座上揪下來,問問他當初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送給突遼人燕雲十六州,為什麼要認那個突遼大汗當爹。就這麼死了,便宜了這個鳥廝。」
小劉團長騎著馬徑自往前走著,順口答道:「還能為什麼,為了稱帝唄,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唄。」
李得一哪裡知道稱帝是個什麼滋味兒,不解道:「師哥,這當皇帝就那麼饞人?這石麥州為了當皇帝,拱手送出北面大片州城,還都是些戰略要隘,能養馬的關鍵之地。然後又給自己認了個歲數比自己還小的爹來家。這人是瘋了?這些事兒也能做的?為了當這個皇帝,就啥都不顧了?」
功名富貴他動人心啊,古今多少英雄漢,難過權利功名這一關。為著這權利與功名,慘死了多少無辜,又害死多少忠良?可憐世間的爹與娘,代代仍叫兒孫爭功名,爭富貴。
你若問天下殺戮何時休,除非人人棄了這功名富貴。
哎,胡謅幾句與人聽,你若不喜切莫怪,散人我一生得自在,哈哈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