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最早的相聲投資人
「不要,千萬不要啊!」肅小六看著遠處富察氏頃刻間就要吐到那大木桶中,一顆心已然懸到了嗓子眼兒上。
[網友]:唉,半路殺出個老福晉!
[網友]:我的天,真的吐出來了!
[網友]:我勒個去,快打馬賽克吧,好噁心!
[網友]:別看了,小六!把鏡頭移一移,這畫面太噁心了!
[網友]:算了吧,小六,等會讓廚房再給你做一桶!
[網友]:拍拍哦,可憐的小六!
[網友]:咦?那個給老福晉拍背的丫鬟好像長得蠻不錯的,皮膚好白!
[網友]:樓上真是個奇葩!
[網友]:我在想,這老福晉剛才是去喝酒了嗎?怎麼吐這麼多?一分鐘連著吐都不帶喘氣的!
[網友]:我擦!樓上什麼怪癖!
[網友]:真噁心,你!
[網友]:吐!
[網友]:吐!
[網友]:你賠我鍵盤!新買的機械鍵盤啊!
[網友]:樓上我有個問題,你是在鍵盤上吐完才打的字嗎?
[網友]:……
「啊——」肅小六伏地大慟,「我的牛肉麵呀!我等了這麼久,就是為了吃一口飯,為什麼呀!為什麼呀!」
這時,鄭親王府的大總管帶領著幾位白須長者和一群差役走了過來,他讓太監侍女們把各自的主子攙扶起來,然後交待了一番,讓他們分別把福晉、世子們送回各處寢殿,服侍他們摘紅換衣、整理髮飾。
另一方面,大總管還派人專程將客人惇郡王奕誴、壽恩公主悅齡、順承郡王春山、多羅貝勒綿偲,以及張三祿、朱紹文、沈春和等分別送走。
臨行時,悅齡遠遠地望了肅小六一眼,向身旁的惇郡王問道:「這鄭王府的喪禮要辦多長時間?」
惇郡王想了想,答道:「戴孝三個月,守孝得二十七個月吧。」
「這麼長時間?」悅齡心裡原本想著肅小六過幾天就能來自己這裡當差,沒想到戴孝就得三個月,她也明白這其間肅小六肯定是要在王府里守靈的,於是跺腳撅嘴,十分不滿地對惇郡王道,「你不是說過兩天就給太后說,讓他來我這兒當差嘛,這怎麼又得三個月,又得二十七個月了?」
「我的公主,」惇郡王真是拿這個妹妹沒辦法,「那會兒不是鄭親王還健在嗎?這會兒人家阿瑪死了,我能怎麼辦?我能把鄭親王拉起來,說『你先別死』?」
「咯,」悅齡笑了一聲,慌忙用手掩住,她知道這悲傷的場合絕對不能失了禮制,「好吧,好吧,本公主暫且不治你的罪了!」
「哼,」惇郡王不服氣地道,「我有什麼罪?你一小丫頭還擺這麼大的譜!」
「騙皇上呢,叫欺君,」悅齡眼珠一轉,打趣道,「你騙了我,就是欺公主,此罪暫時擱一邊吧,不過,本公主回頭要你將功折罪啊!」
惇郡王沒有理她,只是拉著她,跟著綿偲他們一起出了王府。
張三祿等人臨行時,專程跑來向肅小六慰問一番,張三祿語重心長地對他道:「爺們兒,如今進了王府,可不比往日,你可一定要處處謹慎小心啊!」
「是啊,」朱紹文也提醒道,「這王府里的福晉眾多,俗話兒說『三個女人一台戲』,現如今這王府有八位福晉,您這一下多了八個媽,我的天爺,差一個媽就三台戲了,您可有得聽了!您想想,《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要是挨著唱,還能聽得下去,可要是搭三個戲台同時唱,您聽得過來嗎?」【注①】
沈春和也正要來摻和兩句,但卻被張三祿給插了話。
「沒錯兒,」張三祿覺得有幾句重要的話還是得交待一下,於是趕緊搶過話頭,「我今兒看出來了,這王府裡頭的八個福晉各有各的算盤。那位最大的嫡福晉是擺明了跟您過不去,您可一定得加小心!不過,你們說相聲那會,我在旁邊兒把這八位福晉觀察了一個仔細,我覺得那位姓瑚佳氏的側福晉興許對您有點好感,因為您甩包袱的時候,就她樂得像真的,其餘幾位都是假樂兒!還有,這兄弟之間您也得多注意了,在這大戶人家裡,兄長為父,您可別有事沒事拿那位三爺砸掛,砸不好把自己腦袋都砸缸裡頭了!」
「我師父這可是把腸子都掏出來的心裡話,」沈春和終於有機會說上兩句,「這王府居喪期間啊,不能講笑話,不能穿紅,這您可得注意了。咱們說相聲那嘴都碎,您呢,說相聲還總不按詞兒說,這回呀,千萬別有事兒沒事兒就抖包袱,我覺得您現在應該學朝里做官的那些人,『多磕頭,少說話』!這樣,才能保您平平安安!」
「我看呀,」朱紹文點頭道,「您就從現在開始,多磕頭,不說話了。因為禍從口出嘛,要是不說話,不就沒事兒了!」
「那,」肅小六眨巴著眼睛,問道,「我能不能現在再說一句?」
「哦?」張三祿左右望了望,神神秘秘地道,「趁這會兒人都不身邊兒,您還有什麼要問的?」
「我就是想問吧,」肅小六搔了搔頭,有些為難地道,「那五百兩銀子,咱們四個怎麼分啊?」
「嗐!」沈春和想笑又不敢笑,他指著肅小六手裡攥著的那個大紅封套,「你這裡有地契,有銀票,您還惦記那五百兩銀子啊?」
「就是啊,六爺,」朱紹文也過來幫腔,「我們仨都捧著您當上世子了,照評書里帝王將相的行話來講,這叫『擁立之功』啊,您不賞我們點什麼就算了,怎麼還惦記那點兒銀子呢?」
[網友]:哈哈,這相聲的祖師爺們也很愛財啊!
[網友]:一說到分錢,祖師爺的表情也會變哦!
[網友]:不過,小六已經佔了大便宜了,何必要跟他們分銀子呢?
[網友]:看他們三位穿的衣服也不怎麼好,看來平常也挺窮的,小六就把銀子給人家吧!
[網友]:就是,人家是祖師爺,你給人家分錢,回頭還怎麼相聲行里混?
[網友]:你們沒看出來他們是在開玩笑的嗎?這幫說相聲的說起話來,七分是假三分是真!
「爺們兒,你放心吧!」張三祿輕聲笑道,「他們倆這是逗你玩呢,咱們說相聲的行有行規,今兒的相聲,您是主角兒,我們仨兒都是給您捧場的。照規矩,這賞錢都是王爺賞給您的,全都由您來做主,您說怎麼分就怎麼分!我們平常跑堂會也是如此,堂頭說了算!」【注②】
「是,」朱紹文也正色道,「我師父說的沒錯。今天的相聲說的驚心動魄還帶流水兒,老王爺也是全看您一個人兒的,我們呢也沒賣什麼力氣,也不好意思拿這賞錢!」
「不,不,」他們這一客氣,肅小六反倒不好意思起來,「我倒不是這個意思。您三位是相聲的老前輩,沒有你們發明這相聲,我不是也吃不上這飯不是?不過,說實話,憑相聲我也沒吃上什麼飯!」
「那可不,」沈春和附和道,「我說相聲也沒少餓肚子!」
「我是這個意思,」肅小六看著三人,「你們三位把這五百兩銀子都拿走,多收些徒弟,把相聲發揚光大。還有,最重要一點,你們把你們說過的相聲啊,都給記錄下來,刻印成書,這樣才能流傳下去。要不然啊,後世想學相聲的,想找你們的相聲本子都找不到,得多著急啊!都說傳統相聲有上千段兒,可是到傳到後來能看到的也就那百十段了,好多都散失了,您說可惜不可惜?」
[網友]:好!肅小六終於說出點有意義的話來!
[網友]:的確,以前相聲都是師徒口授相傳,好多段子都流失了。
[網友]:我記得在哪看過,早期「清門」的相聲由於不怎麼收徒弟,所以很多「文哏」的本子都沒流傳下來,太遺憾了!
[網友]:「清門」是什麼意思?「文哏」又是什麼意思?
[網友]:早期的相聲分為「清門」和「渾門」,清門大概是指清朝八旗子弟中喜歡相聲的票友們組成的門派,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只是聚會時為了熱鬧而表演,像《鈴鐺譜》、《八貓圖》之類的文哏類相聲,多數人認為是出自於「清門」。「文哏」就是用詞文雅、書卷氣濃郁的意思。
[網友]:那「渾門」呢?是專門講葷段子的相聲嗎?
[網友]:不是,「渾門」就是我們常見的撂地演出、賺錢為目的的相聲。不過,後來清朝滅亡后,「清門」和「渾門」合流了,之後才有了民國時期相聲的繁榮。
[網友]:這意思是說,肅小六現在變身成世子,有可能會發揚「清門」的文哏相聲?
[網友]:就肅小六?屎尿屁、葷段子不離口,還文哏呢?
[網友]:我也表示懷疑!
「哎呀!」肅小六的話讓張三祿感動不已,他年事已高,一直想著廣收門徒來傳承自己的這門藝術,但藝人的地位低下使得許多有些才氣的人都不願從事這個行業,所以相聲門第一直桃李不旺,是他最為傷心的事。此時聽到肅小六的一番話,不禁老淚縱橫,「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對相聲的傳承如此用心!雖然相聲說得不怎麼樣,但這份心還真是真真誠誠的!」
「嘿,」肅小六一愣,「什麼叫相聲說得不怎麼樣啊?銀子都給您了,您也不說句奉承話。」
「得,拍馬蹄上了!」張三祿笑著拭了拭淚,站起來拍拍胸脯,「那我就代表相聲的門徒們謝謝咱們六爺了!這五百兩銀子,我和紹文、春和他們就收了下,保證全都用到相聲上面,要是有一個子兒用在別處,天打……」
「師父,先別起誓呢!」沈春和忙攔住他的話,「咱剛才不是說去聚福樓吃烤鴨子嗎?不從這五百兩銀子里出,咱們身上可湊不出那麼多錢來?」
「就是啊,師父,」朱紹文也道,「您別把話說死了啊,我還準備這銀子分到手,換一身兒新行頭呢!您怎麼一激動就起開誓了呢?這一會兒要真是打雷了,這烤鴨咱還吃不吃了?」
「瞅見沒?」張三祿指著朱、沈二人,對肅小六笑道,「這相聲一行里啊,打我這兒開始,這師父和徒弟就不是一條心!」
[網友]:這祖師爺的預言很准哦!
[網友]:哈哈,原來那些年相聲圈鬧出的事,這祖師早有預言啊!
[網友]:我覺得他們三位情商都很高啊,什麼事都能自嘲!
[網友]:五百兩在清朝,應該是大數目了,我覺得如果成立個相聲團體應該不成問題。
[網友]:之前不是有人算過了,大概相當於現在五十萬,放現在恐怕註冊資金都不夠呢!
[網友]:那五百兩在清朝是不是能買個豪宅?
[網友]:古代也看地段,好不好?五十萬放在現還不夠首付呢!在清朝也夠嗆吧!
[網友]:如果收徒弟教學,應該是不少了,像他們平常在天橋演一場也只能收一堆銅錢。
[網友]:張三祿最早是走「清門」演出的,應該以前是有家底的!
[網友]:不管怎麼說,肅小六也算最早的相聲投資人了!
「咦?」張三祿低頭一看肅小六,見他突然又淚流滿面,忙問道,「爺們兒,這是怎麼話兒說的,您怎麼又哭啦?」
「我,我,」肅小六突然抱著張三祿的腿,大聲哭道,「我也想去吃烤鴨,能不能帶我一起去!我好餓呀!」
【注①】:《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是京劇的傳統曲目,由於是劇情相互銜接的故事,所以經常作為連台本戲連續演出,合稱為「失空斬」。
【注②】:堂會,是指古時官宦富貴人家逢喜慶壽宴等紅事,將演員邀至家中演出,清朝時的堂會以京劇、崑曲居多,也常有雜耍和曲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