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景仁帝的打算是利誘。


  新政給商賈和農民帶來的好處都是巨大的,商賈們是不缺錢的,的確提高商稅會給他們帶來利益上的損失,可對於商賈來說,比起這點小小的損失,他們更想要子孫後代能夠有個光輝的前途。他們有錢,而錢能買來許多東西,卻買不來身份。就算有些商賈能用大筆的雪花銀買來一個捐官,這官職也只是虛的,沒有權利也沒有實職,只是一個買來用作心裡安慰的東西。


  可後代能夠參加科舉就不一樣了,屆時朝廷照樣能夠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商家子弟日後也有了前途。


  比起景仁帝,一些巨富們大概是最想要推行新政的。這項新政他們不會反對,反而會盡全力排清一切困難,讓新政得以執行。


  不過有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讓固執的清流黨們改變主意,那麼想要推行新政,就必須要有人能夠站出來對抗清流黨,並且將未來所有文人的罵名全都背上身來。


  景仁帝是不能背的,可是早就已經聲名狼藉的李相國卻是不在意的。他名聲早就臭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還可以順著皇上一次,李相國絕對願意承擔這個罵名,與清流黨們對著干,將新政推行下去。


  現在李相國沒有做聲,還是利益不夠。只要景仁帝將新政的風聲放出去,自然會有人帶上萬貫家財找到李相國門下,到時候事情就好辦了。


  這種行賄受賄的事情按理說是該禁制的,可是身為帝王,有些政令想要施行,反倒還要利用這些。


  景仁帝知道想要做一個心繫萬民的帝王,有些時候就無法做一個史官筆下的明君。但是只要百姓得益,那麼他願意做個昏君。景仁帝心中有一把標尺,有些原則他不會退,而另外一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是可以做的。


  景仁帝計劃好一切后,打算過兩日就放出風聲。現在不行,林大學士剛剛撞柱,他必須穩一穩清流黨才行。等林大學士傷好了,他們認為自己這次用生命戰勝了帝王,打了一場勝仗有些麻痹時,計劃才好實施。


  可有句話叫計劃沒有變化快,景仁帝還沒放風聲,第二天上朝時,林大學士的兒子,御史台的言官林博遠,便上書力挺景仁帝。


  林博遠是三年前的狀元郎,寫得一手好文章,這篇奏摺寫得是文采一流有理有據,將之前昨天林大學士提出那點論點全都反駁了個遍。


  一般官員是不敢跟文官吵的,他們讀的書太多,說每句話都引經據典,話語間的學富五車讓人聽都聽不懂,景仁帝也是從小受教育長大的,可昨日卻被林大學士說得深深懷疑自己不學無術,什麼都不懂。清流黨們滿口的子曰子曰,全是聖人之言,根本無法反駁。


  可是林博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同樣引經據典,同樣列舉聖人之言,可是偏偏就能把自己父親昨天說過的話全都反一遍。有清流黨站出來指責他不孝,他更是理直氣壯言,天地君親師,君為上,親為下,他聽君之言從君之令,何來不孝之說。


  林博遠不愧是御史台的一號人物,一個小小的六品言官,將滿朝清流黨都說了個啞口無言,總之就是力挺景仁帝,我爹昨天撞柱那是他老糊塗了,實在不行皇上你讓他回家種白薯吧,有我接替呢。


  景仁帝很開心,很開心。


  他坐在高台上仔細觀察了一番林博遠的容貌,雖說不是什麼美男子,但也是文質彬彬氣質翩翩,難怪三年前遊街的時候,無數女子向狀元車架擲花,果然是個俊秀的少年郎。


  因為林博遠的出現,昨天本來被林大學士壓下去的新政又被提上來,並且今天還有景仁帝獲勝的趨勢。不過這種戰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所以到了下朝,文官們還沒吵出個名堂來。


  下了朝,林博遠也沒走,被景仁帝留下來到內殿好好商談。


  以防隔牆有耳,景仁帝連伺候他的蓮公公和小順子都攆了下去,只留下暗衛。不過在林博遠眼中可看不到這些暗衛,能夠與景仁帝單獨相處,林博遠十分激動!

  「陛下!」屋子裡只剩下兩人後,林博遠就噗通一下重重跪在地上,隨口做出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景仁帝的景仰,其辭藻之華麗,感情之真誠,讓景仁帝不得不懷疑這是林博遠早就寫好背好的文章。如果真的是隨性而坐,那景仁帝就要考慮一下以後是否要重用林博遠了。能夠隨口說出這麼一大堆誇張到噁心的敬慕之詞的人,其拍馬屁的功力實在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天賦才能全都放在了做文章上,這樣的人做學問倒是可以,做實事嘛,真的不會紙上談兵?


  好容易等林博遠說完后,景仁帝喝了口茶壓壓驚,這才開口道:「林愛卿文章做的不錯,可是朕的新政不需要一個歌功頌德的人,朕要能做實事的人。朕觀方才在朝堂上,林愛卿對於新政之事頗有體會,不知林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林博遠聽后立刻從袖口中拿出一……摞紙,紙張的厚度讓景仁帝不得不懷疑他袖子里裝了個乾坤袋,否則怎麼能一邊和人吵架,一邊還揣著這麼多紙呢?

  「自聽到陛下關於新政的打算后,臣徹夜不眠,寫下關於新政如何實施的一些想法,還未來得及整理成奏章交由通政司審查,這樣面呈陛下,實在是有些不妥當。」林博遠一邊說著,一邊將那摞紙呈上。


  景仁帝:「……」


  既然沒有整理成奏章就帶在身上,那本來打得就是不走程序直接面呈他的準備,卻說得這麼好聽,看來這位林御史也是個相當圓滑的人。不過這樣也對,通政司大部分都是清流黨的人,如果他們中間截留了這個奏章,將它以格式不對的名義打了回去,等傳到自己手裡的時候就不知道會是哪年哪月。通政司是不敢扣押奏章不報的,可是他們可以拖,一拖二拖三拖,拖到新政不了了之,這奏章就沒辦法再見天日了。


  大致地掃了一眼奏章,景仁帝大為驚訝。對於新政他目前只有一個大致想法,具體如何實施還要再商議。可是林博遠的計劃將新政的背景、好處、未來的趨勢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分析得頭頭是道,連將來科場舞弊的概率極有可能大大提高這個問題都想到了,並且針對現在科舉考試的監考制度還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辦法。


  景仁帝一開始只是草率地看,後來變成細細地看,這一看就是兩個時辰,連口水都沒喝,而林博遠在下面站得時間太長,還一直弓著身,腿都有點抖了。


  景仁帝口渴得不行方才回神,見林博遠抖腿的樣子,立刻喚了人進來給林博遠賜座。


  蓮公公和小順子黑著一張臉進來,一個給景仁帝倒了茶,另外一個則是為林博遠搬椅子。


  小順子長得又嫩又好看,平日一張圓臉笑起來還有兩個小酒窩,景仁帝很喜歡讓小順子伺候在身邊,看著他就會心情好。可現在小順子是虎著臉看向林博遠的,林博遠則挑釁地瞪了一眼小順子。


  而蓮公公在給景仁帝倒茶的時候,聞到一股熟悉的熏香味道。他用餘光看到景仁帝書案上那摞紙,味道就是從那些紙上傳出來的。


  宮裡的香都被皇后搜走了,可是宮外還有。皇上今天拿著這混了熏香的紙看了這麼長時間,不知今晚會做什麼夢。


  蓮公公靜靜地垂下眼,倒了茶后就退了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