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唐奴牙郎> 第108章 尋功

第108章 尋功

  夜深人靜。


  周鈞躺在床上,輾轉反側。


  他的腦海中,依舊在想著晚膳時的談話。


  根據後世的蝴蝶效應理論,周鈞原本以為,他入了這大唐,無論做什麽事,哪怕再怎樣微不足道,都會影響曆史的進程。


  畢竟,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都能在大洋的彼岸掀起一場風暴,更何況一個大活人,回到了過去呢?

  但是,在與柳載和孔攸交談之後,周鈞意識到,他之前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事物之間普遍是有聯係的,這一點的確沒錯。


  但是並不是每一次聯係,都是以主觀意誌驅動的,它也受到了客觀規律和既定事實的限製。


  就像孔攸說的那樣,一滴雨水落在雪山巔峰,或許會引起一場雪崩。


  但是,如果這滴雨水,落下的地點是在山腳呢?

  那麽雪崩還會出現嗎?

  就拿安史之亂來說,它的發生並不是一次簡單的蕃將叛亂,它是君王、臣工、民生、政策、外交、地理等等多方麵因素共同影響後的結果。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不考慮那麽多,直接殺了安祿山,誰又能保證,會不會有第二個野心家取代其位置。


  而且,這第二個人,如果比安祿山更加聰慧,更有城府,那就可能會給大唐帶來更加嚴重的災難,甚至將整個中華文明帶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所以,胡亂做事,非但阻止不了悲劇的發生,反而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想要避免安史之亂的爆發,不應僅僅隻是落眼於一個人或是某件事,而更應該弄清楚,造成這次混亂的背後原因。


  周鈞想到這裏,從床上坐了起來,看向窗外的明月,不由想起了孔攸最後的那句話。


  『洪水衝堤,倘若隻知封堵缺口,最後免不了一個決堤的下場。』


  『與其想著堵缺,不如挖渠引流,另開天地。』


  安史之亂與洪水衝堤一般,皆是『大勢』所趨。


  那麽孔攸口中的封堵缺口和挖渠引流,又分別代表著什麽意義呢?


  孔攸說那一番話,究竟又是什麽意思呢?


  想了半天,周鈞也想不出一個章程,索性一頭栽在床上,漸漸睡去。


  第二天,畫月入廂房叫醒了周鈞。


  後者揉了揉昏沉沉的腦袋,穿戴整齊,出了房門,這才得知柳載大清早就出了別苑,去遊山玩水了。


  簡單用了早膳,周鈞拿了從解琴那裏尋來的西廂記全冊話本,先是朝著殷大榮的府上走去。


  到了殷府的門口,一番詢問,周鈞這才知曉,殷公得了龐公之邀,過去做客了。


  周鈞隻得又返身去了龐公的小院。


  在玉萍通報之後,周鈞進了書房,見到了正在手談的殷公龐公二人。


  見周鈞手中捧著幾冊書,殷大榮一個激靈,從月牙凳上跳了起來。


  快步來到周鈞身邊,殷大榮一臉希冀的問道:“可是那……?”


  周鈞輕輕點頭。


  殷大榮樂得跺腳,趕緊接了西廂記的話本,坐到一旁去翻看了起來。


  龐公瞧了眼殷大榮,搖了搖頭,將手中的棋子丟回棋簍,對周鈞招了招手。


  周鈞走了過去。


  龐公又指了身旁。


  周鈞坐了下來。


  龐公先問道:“都官司的視事,可一切順利?”


  周鈞道了無異。


  龐公點點頭,又說道:“那孔伯泓,乃是罪人之後,也是賀監門下。”


  聽龐公說起孔攸,周鈞打起精神,仔細聽著。


  龐公:“他身負賢才,卻裝癡扮愚,不曾黨結,不與友達,卻偏偏甘願賣身於你。”


  周鈞聽到這裏,隻是在心中苦笑。


  他總不能對龐公說,那孔攸認定周二郎是受了神仙點化,所以才跟了他吧?


  龐公又道:“防人之心不可缺,咱家找了人正查著他的底細,相信不用多久,自有結果。”


  周鈞應了一聲。


  龐公看著周鈞點點頭,剛想開口繼續說道,卻想起什麽,轉頭朝殷大榮說道:“那話本,回去看著便是,且先來說話。”


  殷大榮戀戀不舍的收了話本。


  龐公說道:“前日,有河北將士入奏,盛言裴寬在範陽能政,塞上思之。”


  “聖人瞧了奏本,嗟賞久之,與左右雲,寬乃棟梁也。”


  周鈞聽見這話,又想起之前去李林甫府上的那一番交談,開口問道:“這可就是那一『粘』手?”


  龐公點頭道:“是了,李林甫曾言,李適之欲引裴寬入相,先布飛子,後有粘手。”


  “這河北將士的入奏,便是那一招『粘』。”


  “李適之步步緊逼,布子如謀局;而那李林甫卻招招算中,唯實前瞻爾。”


  “唉,這左相右相,可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都得提防一些。”


  聽見龐公這話,殷大榮一愣:“李林甫不是和咱們一路的人嗎?”


  龐公低聲喝道:“甫麵善心沉,又謀算無遺,此等人隻能相循互利,怎可指望同舟共濟?”


  周鈞輕輕點了點頭。


  龐公又歎道:“貞順皇後在世的時候,能指上的人還有不少。”


  “這麽多年過去,倒的倒,散的散,咱們這些老人,在朝堂上無人可依,卻隻能仰人鼻息了。”


  殷大榮說道:“那內侍省裏不還有些小輩?也是龐公的助力啊。”


  龐公搖了搖頭,沒再和殷大榮言語什麽,隻是看向周鈞說道:“二郎,聽咱家一言,莫要和李林甫走的太近。”


  周鈞連忙稱是。


  龐公又沉吟了一會兒,開口說道:“你這書令史,得過了八考,才能入流內。”


  “得尋個法子,給你請些功賞。”


  見龐公沉思不語,殷大榮隨意說了一句:“想要升官,最快的便是軍功吧?”


  龐公聞言一愣,再猛地抬頭,朝殷大榮問道:“咱家沒記錯的話,明年開春,掖庭又要放奴了吧?”


  殷大榮想了想:“算算日子,也的確是了,今年放奴的人數,怕是不小。”


  龐公又問道:“宮中有傳聞,聖人有意接楊太真入宮。”


  “倘若此傳聞是真,那舊苑、潛園、溫泉宮、長歡宮,怕是都要短了人手。”


  殷大榮聽到這裏,依然不清楚龐公話中的深意,隻是說道:“掖庭放奴,倘若楊太真再入宮,人手短缺那是自然的。”


  龐公一邊沉思,一邊說道:“前幾日,聖人令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出兵平突厥。”


  “此役一經,怕是俘虜甚眾,正好補了掖庭的缺。”


  殷大榮有些明白了:“龐公的意思,是宮中會派人,專門督辦俘隸一事?”


  龐公點頭說道:“咱們先打聽清楚,內侍省中,負責督辦之人究竟是誰?”


  “再尋個由頭,將二郎以刑部都官司書令史的身份,安排進去。”


  “令那督辦之人,讓些功勞出來,不就成了二郎入流的功簿?”


  殷大榮聽見這話,拍著大腿說道:“好法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