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鳳凰之涅槃> 第七章 好友吳善

第七章 好友吳善

  江寧城中有兩位舉人,一個就是魏明遠,另一個是魏明遠的朋友,此人名吳善,乃城東吳大富家的二兒子,也是吳家的庶子。吳家乃商賈之家,吳大富為善一方,為鄉親鄰里修橋鋪路,做了不少好事,人稱吳大善人,吳大善人雖說家財萬貫,可惜始終是商戶,地位低下。吳大善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吳有財和小女兒吳娟均為正室蔣氏所出,二兒子乃蔣氏的陪房丫頭孫氏所出,此子就是吳善了。吳大善人雖說金銀滿屋,可商賈的身份讓他受了不少閑氣,便立志要兒子們考個功名回來,所以兩個兒子從小便延請西席,悉心教導。可惜吳大少爺心性貪玩,讀了三十多年書,正妻小妾娶了一大堆,兒女也都五個了,卻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上。好在二子勤勉,二十歲那一年終於考上了個秀才,一舉成為了吳大富心目中的第一人。從此以後,吳家事事以二少爺為先,吳大富敞開了手使銀子到處打聽哪裡有厲害的先生,終於尋得當年的於真清先生,聽說此人教書極為厲害,他的學生十有八九都是考得上舉人進士的,最得意莫過於他的得意門生顏寧顏大人,乃是隆德十八年的狀元。狀元爺的師傅,自然拜師的人多,如能拜在於師傅的門下,豈不是就成了狀元爺的師弟了!於是乎,當時吳大富花了大把的銀子和金子,使出吃奶的勁兒,還是不行,於大人不收銀錢和賄賂,只看重學問,好在吳善學問不錯,通過了於大人的考試,終於得歸於大人門下。


  於真清此人學問極好,在隆德元年第一場大考中連中兩甲,會員,解元,可惜在最後的殿試中只被點中了探花郎。其實,當年那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按說於真清的學問如此之好,卷子拿上去,是連左尚書大人都誇了的,尚書大人看過於清真的試卷后,連道三個好字,這豈是一般學子可比的?只是在最後一場殿試中面見了皇上,皇上見他相貌醜陋(眼睛小鼻子大,眉毛太過濃密且逆向上額長,加之表情冷硬,帝望之不喜,不討人喜歡),頓時心生不快,當下就把他的第一名名次異給了本當是第二名的林瑞安。林瑞安自然也是一個人才,詩詞歌賦無一不通,琴棋書畫樣樣拿手,騎射劍藝也不在話下,最重要是他相貌堂堂,身長七尺,體格精壯,英武過人。林瑞安出生於赫赫有名的上陽林家,世家公子,風度翩翩,加之才華橫溢,大概當時皇上想把公主許配與他,便有意抬了抬他的身份,雖說上陽林家家世不俗,但配公主也嫌低了些,再加上個狀元爺的身份,便足以匹配了。這些在當時只是揣測,帝王心事,誰敢言說,就算後來林瑞安確是尚了皇上的胞妹安慶公主,做上了駙馬爺,這一臆說也只能在各位的腦子裡淺淺自品一下,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一言不慎,便可招致私自揣測聖意的大罪,恐怕小命難保,甚至連累了全家。所以,雖有為於真清抱不平的,比如哪位尚書大人任錫文,也只是自個兒呆在自家書房裡暗暗嘆息了幾聲。


  隆德十年,於真清因罪被貶至永州,又被褫奪了一身官職,只好閑賦在家,突然從日理萬機的朝廷大員變成每日碌碌度日的閑人,什麼事也做不了,心中又煩悶廟堂之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不能去管。只好每日把自己悶在書房,哪裡也不去,只是不停的看書習字,日日哀嘆,飲食不理,才兩個月整個人便瘦了兩圈下來,於夫人見夫君如此煩悶,已致鬱結成病,想他長此以往,豈不是人都要沒了。幾次相勸不下以後,於夫人招來兒子們商討法子,詢問三個兒子有何良策。長子聰慧,他說父親雖然這兩個月行為怪異,行動偏執,但有一樣是不曾落下的,仍是照舊。原來於清真自己學問極好,對兒子們自然也要求嚴格,雖說他被罷官貶斥后心情鬱悶,不甚理人,但他對幾個孩子的學業仍然日日必問,無一日落下。於夫人心中思量了幾番,終是開口對於清真講了,說:「夫君,現時雖說不用日日去當班了,但總在家中也是無事,不如出去走走吧,三月里西山的海棠和桃花都已經開了,聽洪伯說開成了一片,滿山都是。」於清真抬起一張臉來,長滿了鬍鬚的嘴抿了抿,嘆了口氣,道:「夫人想去便去吧。」轉過頭去向窗外抬高聲音喚道:「小紅,備轎,送夫人去西山,叫大少爺陪著。」


  最後,於大人還是一同去了,因為於夫人說,三月正是賞花季,這永州的才子俊傑們估計也都聚在了桃花樹下了,可能有才氣縱橫的能寫出精彩絕倫的詩詞也不一定呢!


  三月桃花迎風開,十里粉雲送春來。


  於府一行人漫步在西山連綿不絕的桃花林中,春花爛漫,路邊兩旁綠茵青嫩,不知名的各色野花開得遍地都是,偶爾看見桃花樹下來踏青的人家,或有攜朋伴友而來的少年們圍坐在樹下,飲酒作樂,談笑言歡。一路上,於大人與夫人總算是一掃貶官而來的不快,心情舒暢了許多,兩人也隨意的邊漫步邊偶爾說上那麼幾句話,於大人吩咐大兒以此景賦詩一首,大公子做了一首詠桃,道還算過得去。於大人對夫人與大兒子感嘆道:「堂堂永州,竟無一人?今日上山賞桃花,見幕色而來之人眾多,其中青年小子不少,但無一人見美景而動才情,吾觀之竟都是上來喝酒斗耍的,難道諾大一個永州,竟然沒有一個讀書種子?」


  夫人道:「老爺學問不差,怎麼不教幾個學生出來,將來或成國家棟樑也未可知,總算是為國為民的好事。」


  聽夫人如是說,於大人鎮了鎮。


  夫人又說:「前幾日,我見了知府夫人,她與我談得來,便托我一件事。知府家大公子今年都十七了,此子聰穎好學,最愛讀書,只是因為所請夫子學問總不夠好,常常被知府公子問得啞口無言,已兩年沒有夫子願意去做西席了。知府老爺每日公事繁忙,無暇顧及公子學業,知府夫人見兒子總是自己讀書,無人教導,總不是個辦法,怕耽誤了明年的省試,便托我問問,你有沒有空教導一下。」


  夫人如是說來,於大人似受了點撥,覺得是該收幾個學生了,於是,放出話去,要收學生。如此一來,前來拜師的學子就多了起來,於大人請自考核,從這些學子里挑選了品行上佳,資質尚可的五人,親自為他們講學授課,悉心教導,其中,永州知府顏大人的公子顏寧。從此之後,於大人每年均收學生五人,數十年間,教人無數,這些學生大部分都考取了功名,最後成為了國家各個階層的官員,終成朝廷之棟樑。


  隆德十五年,於真清大人又收了五個學生,這其中,有兩個來自永州的江寧城,一個叫吳善,另一個就叫魏明遠。吳善和魏明遠他們雖然都是江寧城的老鄉,可以前從不認識,一個家貧,一個家富,一個寒窗苦讀,一個生活富足,一個生活在城東,一個生活在城西。但此時,命運把他們連在了一起,這一年,他們共同投入了於大人的門下,一起生活和學習,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和好同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