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章 名利雙收
紫菱推開門,輕步走了進來,手裡頭端著一些茶點。元烈和太子止住了話題,抬起頭望向她。紫菱跪在榻邊將東西擺好后,她抬頭對太子笑了笑,楊鈺不自覺回了她一笑,紫菱才退了出去。
元烈等人走了,才說道:「你對那個小宮女很上心?」楊鈺神色有些尷尬:「也不是,孤不是……」紫菱服侍他很盡心,知人善解,也從不打探任何消息。
還沒有太子要和臣下解釋自個情事的。
元烈打斷他:「我很快要搬離東宮了,以後身邊的人你要多注意。」元烈徹查了那八個宮女,又安排的宮裡的人盯住她們,目前並沒有什麼異動。
就算有什麼心思,估計背後的人也不會那麼快自曝陣腳。
楊鈺似乎沒反應過來:「那麼快?」元烈解釋道:「祖父說,等你大婚後,我先去地方走一走,熟悉熟悉地方的政務,出點政績,再回金都,六部或者御史台……」兩個人很快又湊到一起談論正事去了。
紫菱站在門側,輕輕吁了一口氣,回頭狠狠瞪了如意一眼,如果不是如意借著劉卓劉公公的話吩咐她送茶進去,她也不會就這麼大大咧咧進去,恰好撞見太子和元公子說正事。
「你竟然騙我。」紫菱氣道。
太子殿下看到她時,似乎非常驚訝,她心裡就知道糟了——她被如意騙了,太子和元公子談論正事的時候,劉公公是絕不會吩咐人送茶進去的。
也幸好他們倆人都沒生氣,要是放在其他事情上,以不守規矩的宮規拖下去打死都有可能。
如意靠在院子的柱子邊上,手指輕輕點了點唇,笑容別提多刺眼:「小聲點,待會被劉公公聽見,要吃排頭的。」
這東宮上下,目前就紫菱和如意兩人最得太子歡心,平日說不上爭鋒相對,也是暗暗比較,但紫菱沒想到如意一出手就這般狠毒。
如意理了理身上內務府給她新做的衣裝,那身蓮色襯著如意的膚色,真真如其名——如意如意,玉如意,如玉人一般。
她微微笑,扭腰轉身離開:「這次算你運氣好。」
紫菱抓著托盤,幾乎只能咬牙吞下這股氣,自認倒霉——打擾了太子說話,肯定有損她好不容易在太子心目中建立的信任感,她也無法向劉公公告狀,只能以後防著一點。
宮裡的夜風很涼,淑妃下了華麗的二品妃步輦,推開了安陵宮的殿門。
月光照亮這座華麗的宮殿,奢華的傢具布置,名貴的擺設衣物,因為她幾個月待在慈和宮的空置,蒙上了一層細細的灰。
這原本是她的宮殿,是她榮華的象徵,如今彷彿一個垂死的老人一般,苟延殘喘著,沒有了生機。
黑暗中,一個模糊的身影站在陰影里,似乎等了很久。淑妃輕輕擦乾眼角的淚,走上前,跪倒在地。
她對黑暗裡的人說道:「天使在上,我,大梁淑妃唐氏,願意受天使驅使,忠於天師天尊,粉身脆骨,再所不惜。」她一字一句,如同虔誠的立誓,如同義無反顧地赴死。
只要,能讓她,得償所願。
黑暗裡的人慢慢走出來,是個身影曼妙的女子,如一團迷霧,隱在模糊的灰色地帶。
九月,秋高氣爽,艷陽高照,整個金都洋溢著一片喜氣,不說金都天子腳下簪纓世家的喬家、元家、祝家……就是膠州府的王家,晉中的墨家等地方豪族的嫡親小姐、少爺們也受到了宮中安寧公主的邀請。
陸陸續續有各世家龐大的車隊從大梁各地趕來,百姓們在金都四大城門都能見到或低調奢華或香車寶馬從城門而進,每個世家車隊手中都拿著名帖,而守城的兵將們增添了一倍,要細細查了名帖,才將車隊放入,金都車水馬龍,豪族相聚,客棧人滿為患,成為了一時的盛景。
貴太妃拿著一個西洋鏡細細瞧著手上的名單,對王嬤嬤說道:「連江寧府的家族都請過來了,是誰安排的?」
王嬤嬤低聲道:「是安寧公主吩咐禮部和內務府那麼辦的,說只要世家背景良好的,都被請進宮裡,還請了各大王府的郡王郡主,說是……」她抬頭看了看貴太妃的臉色:「說是既然辦了這春秋宴,就合該普天同慶……」禮部和內務府現在是安寧公主說什麼就怎麼辦,不能辦也得死命想辦法辦了。
貴太妃冷哼了一聲,春秋宴,還普天同慶,真是好大的口氣,這規模都堪比陛下壽宴的規格了。
也幸好只請了年輕的少年少女、郡王郡主們,也只能算年輕人們的聚會,若是把各大世家的誥命夫人們都請進來,那她安寧公主真是擺著皇太后的譜了。
可是就算這樣,也幾乎攪動了半個大梁的朝局和勢力,那些富豪家族的子女身為商賈後裔,從沒有這個殊榮能進宮來,紛紛感激安寧公主的盛舉,四處搜羅各種名貴的禮物一起帶進金都來說是要進獻給安寧公主。
更有甚者,直接送了白銀黃金給安寧公主,安寧公主雖然收了,卻都上交給國庫,說是給各地百姓賑災援救的錢財。
師出有名,又是惠民之策,眾人紛紛效仿,向此次舉辦的春秋宴捐獻錢財。安寧公主讓人把每個捐獻錢財的少爺小姐的名字記下,捐得越多,排名越靠前,用大紅燙金紙寫著,用紅木牌刻好名字,就掛在金都城門之上。
試想一下,金都此番風雲際會,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名門豪族,要是在這張名單上有一席之地,讓眾人津津樂道,就是能在天下人面前宣揚美名的機會。
甚至在皇帝心中,都能留下一個印象,便是再最好不過之事。
安寧公主名利雙收,可以說辦了這場春秋宴,沒花費戶部一分錢,還讓國庫進賬不少,據說皇帝連連誇讚安寧公主的巧妙心思,特意設了一個令牌,讓安寧有權動用這筆錢。而安寧卻私下派人宣揚將這個功勞全都推給了元烈,為元烈入仕前造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