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聖跡仙蹤> 第七回 新婚蜜夜新娘歸天 新郎誓言終不續娶

第七回 新婚蜜夜新娘歸天 新郎誓言終不續娶

  日月穿梭,時光飛轉。周景王繼位五年,老聃已過而立之年。這日接到母親玉女老婦人書信,崔其告假歸家完婚。老聃便遵從母親心愿,告假半月,騎青牛奔往曲仁家中。


  老聃騎青牛走在路上,真有一種喜上加喜感覺。因為他這時在王宮之外已經有了自己的住房。這是年前重陽節分得的,三間青色瓦房,坐落於一片官民雜居之地。雖然比不得前院那幾家官邸的深宅大院,卻也比西院那些平民百姓住宅品級略高。一圈墨藍的低矮磚牆,圍起一座南北略長的方形院落。院落東牆內,還有一小棚舍,正好可飼養青牛,這也是老聃相中此房原因之一。


  老聃牽青牛剛搬進新居,喜氣未盡,家鄉便來人捎來母親玉女老婦人書信,催促其歸家完婚書。他還曾設想過,待完婚之後,便將母親玉女老婦人與新婚妻子接來,一同享受天倫之樂。


  青牛走在路上,老聃在牛背上心中有美滋滋的感覺。他知道,他將要迎娶的新娘,原本相識,且與其有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情。這新娘,就是兒時家中女僕胡氏之孫女嫣紅。


  老聃至今還記得兒時與嫣紅的許多趣事:渦水河救險,偷摸其寶貝,拉手同看外祖父與太乙元君煉丹……等等,歷歷在目。


  自當年外祖父與太乙元君煉丹,無意間煅燒成金剛鐲,交與李耳,食仙丹離家出走後,胡氏也辭別,領其孫女嫣紅回隱陽山老家去了。此後二十餘年沒再見過嫣紅。老聃兒時雖然與嫣紅相處不到半年,然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情卻一直難以忘懷。老聃入周都洛邑后,每年探家都能想起嫣紅,那年回曲仁里參加徐二子婚禮后,還曾登上陰陽山頂向北眺望,想象嫣紅突然出現,能見她一面終生無憾。直到去年春日,老聃再次回曲仁里探家,這一願望方得以實現。


  那是因花狸貓鬧朝,景王賜老聃龍柱下可坐小椅子記事不久,老聃告假騎上青牛,心情愉悅地回鄉探家。這青牛似乎較往日放快腳步,三天路程兩天便趕到家中。走進院門便聽到笑聲,卻是母親與胡姓氏坐在庭院中說笑。胡氏身旁還站立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老聃一眼便認出,那姑娘就是嫣紅。二十餘年不見,嫣紅已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這時,母親沖老聃道:「李耳,還不來拜胡奶奶。」老聃忙對胡氏作揖道:「胡奶奶好!」胡氏上下打量后看定老聃言道:「二十年不見,已長成大小夥子。」言罷,便對身旁姑娘道,「嫣紅,見過你李耳哥哥。」嫣紅粉臉微紅,沖老聃作萬福道:「耳兄好!」老聃忙點首道:「好,好,問嫣紅妹妹好!」


  眾人又客套一番,家僕搬來飯桌,廚娘端來飯菜,一同圍在庭院中,共進晚餐。飯後,玉女老婦人拉胡氏去東屋敘舊。嫣紅與老聃來到西屋,坐於桌前閑嘮攀談。


  時才餐中三杯酒下肚,老聃感到渾身熱乎乎的,心裡很興奮。一時不知說啥為好,嫣紅則小心地搜尋著投之所好的話題,什麼「天道」、「自然」、斗轉星移之類。這便引起老聃興緻,滔滔不絕地言說起來。不知不覺,兩人便開始回顧兒時所共同經歷的趣事……


  直到深夜,嫣紅才,女老婦人為其母女安排的房中。臨出房門前,突然站住,回頭笑道:「兒時落水獲救時,我曾言道說過,待我長大后,耳哥必須娶我。現如今我已長大成人,耳哥可有打算?」言罷,不待老聃答話,便緋紅著臉頰,跑出屋門。


  老聃若有所思地愣在屋中……


  這晚,老聃剛要鋪床睡下,玉女老婦人便來其房中,直言相告,此次胡氏帶孫女嫣紅來家用意:主動提親將嫣紅許配於老聃。胡氏還言道,嫣紅早已有言在先,今生今世非李耳不嫁。


  老聃聽母親如此言說,自然喜出望外,一口應允。


  玉女老婦人即刻向胡氏報了囍,並商定,來年春暖花開后,選良辰吉日,為其二人完婚。待老聃返回周都洛邑,轉過年,胡氏獨自再到曲仁里,與玉女老婦人商定:李耳與嫣紅二月十五日即李耳生日那天完婚。胡氏走後,玉女老婦人便託人捎信與洛邑老聃。


  老聃騎青牛走著,想著,終於來到村南的渦水河邊,兒時經常在這渦水河中洗浴,還曾救過小嫣紅性命,小嫣紅還叫嚷長大成人要嫁給自己。不想卻一語成真。


  老聃想到這裡,青牛趟過渦水河。


  老聃又見到了那片李子林,那是他出生之地。儘管他早已忘記前世及出生時細節,但聽母親講過,懷他七十二載后,在這片李子林下頂破母親左肋出生。


  老聃爬下牛背,虔誠地為李子林作揖致謝。


  老聃騎青牛回到曲仁麗里家中,是二月二十三日中午。玉女老婦人逼著他,去往本村裁縫家,趕做做了一套新衣,還讓其寫好請柬,讓家僕送往村中各戶。


  二月十五日這日在清晨,老聃家中庭院張燈結綵,賓客紛紛前來賀喜。因新娘家堅持要自備花轎送新娘至村邊,老聃與好友徐二子等一幫男女,老早便前往村邊迎候花轎。


  吉時剛到,花轎進門,奏樂放鞭炮迎轎。停轎后卸轎門,老聃掀開轎簾,二子長子徐甲與一童女便迎嫣紅新娘出了轎。童女用手微拉新娘嫣紅衣袖三下,攙扶著新娘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新娘碎步攆上紅氈,到喜堂右側便停了下來。是時,新郎老聃站左側,新娘嫣紅站於右側,喜娘將紅色花帶兩頭分別放在新娘與新娘手上。婚禮司儀便喊道:

  「見禮,奏樂!」


  隨著悠揚的音樂奏起,新郎與新娘,在伴郎與伴娘及童男與童女的簇擁下,跪於香案前。


  「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一眾人聽著司儀的指揮,做著動作。司儀接著贊唱:「升,平身,複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


  一個十三四歲小儇的聲音傳來,慢慢的讀著祝章。祝章很長很長,老聃暈乎暈乎,根本就沒聽清楚他在念什麼。終於又聽見司儀者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也就是「三跪,九叩首,六升拜」。嫣紅在晃晃悠悠的鳳冠重量的下,鬱悶的熬過了這些繁文縟節的俗禮。最後司儀唱:「夫妻對拜,禮畢,退班,送入洞房!」眾人便歡笑著擁著新娘嫣紅和新郎老聃到了洞房。


  待新郎與新娘雙雙於床邊做好,喜娘於床頭柜上,拿了一盤「床頭果」,按習俗新人要共吃「床頭果」。童子便等先挑了一顆放入老聃嘴裡。童女也又挑一顆放入嫣紅口中。接著,新郎與新娘又喝過交杯酒,吃些瓜果糕點,喜娘便喚新郎老聃及一眾人,離開洞房。新郎老聃由喜娘引領,去院中為參加喜宴賓客敬酒。洞房內便自有新娘嫣紅,盤腿坐於床上不動,名曰「坐福」。


  院中的喜宴足有二十餘桌,曲仁里全村男女老少近二百口人,皆傾室而來。新郎老聃由喜娘引領挨桌敬酒,有時還被逼罰酒,直到把所有宴桌全部敬過後,待賓客散去,傍晚時分,方由喜娘引領回到洞房。他哪裡知道,其身後又跟來一幫青年男女,開始鬧房。


  按規矩新娘今天是不能多與客人說話的,但是鬧房時先逗新娘開口,那幫青年男女也就極力逗新娘,還什麼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


  老聃心想,這是什麼婚禮么?早知道這樣一切從簡算了。


  鬧至午夜始散,新郎老聃送客了,喜娘開始鋪被褥。這時新娘嫣紅真真漲紅了臉。喜娘鋪好被褥過來道:「小姐,床褥鋪好了。」新娘嫣紅裝詳點點頭,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後方出。


  新娘嫣紅趕緊蒙蓋頭於頭上,靜候床邊等候新郎老聃。


  不久,老聃就回來了。


  不知道是不是敬酒時被逼喝烈酒的緣故,老聃胃裡儘是一片翻騰,好在嫣紅並未注意,正等他掀蓋頭。


  老聃手顫抖著拿起喜稱,挑起蓋頭,嫣紅羞怯的低下頭。還好還有一層珍珠掛飾遮面,卻一下被老聃的大手撩起掛在鳳冠一側,這下子嫣紅的面貌是完完全全展現在老聃的面前。


  老聃在嫣紅耳邊呢喃道:「嫣紅,你今天真美。」


  「難道我只有今天美么?」嫣紅裝詳生氣,卻發現老聃一動不動的歪在在她肩膀上睡著了。


  嫣紅輕笑,費勁的將他扶好躺平,蓋好被子。心裡尋思,看來是要我一個人「坐花燭」了。


  嫣紅靜靜的看著床上躺著的這個已經成為夫君的老聃,眉如北斗,色綠,中有紫毛,長五寸;目方瞳,綠筋貫之,有紫光;鼻雙柱;口方,頤如方丘,頰似橫壟。連睡顏都帶著一種天生的仙家的風範,特別有趣。她看得入神,忽然被他一個翻身一把過來倒在床上。「啊呀」嫣紅叫了一聲,「坐花燭」還沒完成呢,就順勢攤開雙臂,抱住老聃,滿臉燒紅在新郎的急促呼氣聲中。


  一陣疾風暴雨式狂吻之後,嫣紅輕推老聃。老聃賴伏在她身上不下。嫣紅就嬌聲道:「如此和衣而伏,怎能行夫妻之實?」


  老聃如夢方醒,急忙起身,退去自己衣褲。又將嫣紅剝得一絲不掛。嫣紅忙拽過錦被掩蓋玉體,老聃卻又鑽入被中……


  然而,老聃由於激情過盛,剛探出正道,不待入門,便泄氣而下。兩人終於平靜下來。


  嫣紅把玩老聃寶貝,嬉笑道:「時才那樣碩大堅挺,此時為何變得短小柔軟?」


  老聃似有慚愧笑道:「被你陰柔所克。」


  嫣紅道:「時才並未入內?」


  老聃道:「被你陰柔所嚇。」


  嫣紅拽老聃手於自己****,嬌羞言道:「此乃生育天地萬物之穀神玄牝,你若用之,必屈服與它。」


  老聃道:「但不知穀神玄牝可用多久?」


  嫣紅道:「穀神玄牝是永恆長久,它是玄妙生育之產門,就是天地萬物產生之根源。它孕育萬物生生不息。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嫣紅說道此,手中寶貝再度崛起,不僅驚叫道,「哎呀,變化如此之快!」


  老聃嬉笑道:「既是如此,我再用之。」說罷,如同翻身上馬,再探路徑。嫣紅自然主動引路。老聃順利入內,如願以償……


  一陣鶯歌燕舞后,兩人皆感歡喜滿足。再度平靜下來,又相擁而卧,情義纏綿,難捨難分。竊竊私語一番,老聃便迷迷糊糊就睡著。


  這正是:

  兩小無猜憶當年,青梅竹馬結良緣。


  洞房花燭尋天道,入得****順自然。


  百年醴醪成佳釀,奼紫嫣紅伴君賢,


  好聲好氣真情駐,和和睦睦並蒂蓮。


  也不知過了多久,老聃被身邊的嫣紅推醒。勉強的睜開眼睛,發現天還未亮,還要再睡,卻聽得嫣紅的哭泣聲。


  老聃一驚,急忙起身,抱其問道:「何故哭泣?

  嫣紅撲進老聃懷中,哭訴道:「夫君呀,我昨夜方知,我自身並非凡人,而是上界先天聖母後花園中一盆鮮花,被祖母偷抱於人間,所變化成人。」


  老聃先是驚愕,而後便摟緊嫣紅,安慰嘆道:「如此說來,你便是仙女下凡,我求之不得,快別再啼哭。」


  嫣紅也摟緊老聃,便如此這般地向老聃接著哭訴了事情的原委:


  「昨夜你熟睡后,祖母來你家喚我至窗外,告知我身世。並說婆母玉女老婦人原本也是天庭先天聖母之童女下界,其職責便是寄胎生你,待你成親后即需返回天庭。祖母還言說,昨日用花轎送我出嫁后,她去往天庭先天聖母處,請求懲罰偷花之過,並稟報我倆現已成親。先天聖母笑道:『此事早在我掌控之中。我早已稟報玉帝與王母,玉帝說你育花有功,還封你脫離妖界,歸入仙界。還可於天地間自由選定居所。王母也許諾,日後你可參加神仙所聚蟠桃會,』先天聖母還對祖母言道:『你下界轉告嫣紅,待其新婚後,即刻與當日天亮之前,與婆母玉女一同返回天庭,不得拖延,我將派玉輿前去接迎。』祖母還說,昨夜從天庭回來后,便已轉告婆母,讓她早些準備,等候玉輿接迎。想必婆母此時正在……」


  嫣紅哭訴至此,便摟緊老聃,泣不成聲:「夫君啊,你我僅有一夜夫妻緣分啊!也不知別後何時再能相聚……?」


  正在此時,猛聽得玉女老婦人與窗外叫道:「李耳我兒,速送嫣紅出來,不可耽誤時辰。」


  老聃一臉淚水,擁抱嫣紅走出。


  老婦人玉女已等候在院中,對老聃言道:「李耳,你與嫣紅夫妻之情及你我母子之情,就此割捨。你要切記:你原本為太清轉世,日後莫忘講經授道黎民,及解惑教化生肖之責。還要切記;我婆媳倆歸天之事,天機不可泄露,萬萬不可相告他人,」言罷,老婦人玉女淚水奪眶而出。


  ……


  嫣紅於院中掙脫老聃懷抱,淚流滿面對老聃道:「耳兄,夫君,你我緣分未盡,日後定能相會。」


  嫣紅說完,攙扶婆母走出院門,已有千車萬馬,五帝上真,擁抬著八景玉輿,迎接這婆媳緩緩升天。


  嫣紅於空中還在喊道:「夫君,一日夫妻百日恩情,多多保重!」


  老聃於院門外長跪不起,高聲對天發誓:


  「李耳將終生不再續娶!」


  天亮后,老聃與家僕買來兩具棺槨,停放與院中,將母親所遺衣物、妻子戴過鳳冠霞帔,分別裝入兩具棺槨中。對外言稱婆媳一夜先後仙逝。並守靈三日,將棺槨於村南李子林中埋葬。並立墓碑,親手書寫:慈母玉女老婦人與愛妻嫣紅之墓。


  此後,一連多日,老聃都在渾渾噩噩度過,如同在夢境中。


  就在老聃準備回京都洛邑之事,又傳來一個信息,其少年時好友徐二之子徐甲,因參加老聃婚禮,喝過喜酒大醉,夜晚走失,一連七日未歸家中。老聃與二子及其家人又四處連尋三日,仍然不見蹤影,才騎青牛悶悶返回周都洛邑。


  唐人杜甫《新婚別》詩句借吟此處,卻也貼切: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