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畢昇的結局
第二天就是大朝會,秦王主動放棄鑄錢作坊的事傳遍了朝野,百官站在太極殿中,交頭接耳的討論這件事,都在說秦王此舉是在造福社稷。為官之道就在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損失的又不是他們的錢。俗話說花花轎子人抬人,李二在主動交出兵權之後,又做了一次大公無私之舉,文臣們對他的態度大為改觀,很多之前還對秦王抱有疑慮的人都覺得自己想多了。
百官的話傳到了站在前面的裴寂耳朵里,鼻子都快氣歪了,昨天歡天喜地的進宮,還以為皇帝又有什麼好玩意兒要和他一起享受,沒想到得到卻是這麼個消息。自從老李當上皇帝之後,這還是以第一次。咬著牙看著李二以及他身後的王小麥,裴寂心頭一陣怒火升騰。
依照慣例三省奏告完畢之後,便又商議天策府的官職人選,這又是一項面子工程,畢竟老李早已經答應了李二允許他自置官署,朝會上所進行的不過是加蓋上玉璽而已。
宣布完天策府的事,李二卻依然沒有退回隊伍,從袖子里取出一份奏章,雙手捧到頭頂:「兒臣還有一事啟奏。」
老李朝旁邊的太監點點頭,太監一溜小跑從李二手裡接過奏章,雙手捧到皇帝面前。老李翻開奏章一看,一行楷書出現在眼前「關於在天策府內設置專利監事宜」上面詳細列舉了專利制度所帶來的好處,李淵看完沉吟了半天,這上面的道理說的很明白,講的是很有道理。但是工匠自古以來就是低賤的行業,專門成立一個職能機構保護他們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而且還是在重要的大朝會上討論這個問題。
皇帝看完就示意太監把奏章遞給裴寂,裴寂看完,又依次傳遞給六部的長官,不一會兒,幾乎所有重要的官員都看完了這份有些奇怪的奏告。
「陛下,」裴寂出列開口道,「士農工商,工匠乃數下流,登不得大雅之堂,臣以為,此事沒有商討的必要。」很多時候,政治這東西就是沒有道理可講,尤其是對於政敵而言,你支持的就是我反對的,管你有沒有道理,這就是所謂的為了反對而反對了。不過裴寂是個老狐狸,他並沒有糾結奏章所寫的內容是對是錯,一旦陷入爭論,就給了敵人可趁之機,直接把這個可能扼殺在搖籃里會更好。
裴寂的話老李也覺得有道理,他贊同的點點頭:「此事的確不宜大動干戈,那就容后再議。」
「哼」裴寂冷哼了一聲,有意無意的拿眼角的餘光看著李二,既然你小子不識抬舉,攪黃老子的好事,那你也別想得逞。
李建成皺著眉頭思考著剛才奏章的內容,從內心裡講,他覺得奏章說的非常有道理,工匠乾的雖然是不入流的差事,但是其重要性卻沒人敢反對。但是這件事是李二提出來的,他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老二這是在幹什麼,身為大唐親王,有必要討好那些無權無勢的底層工匠嗎?
「陛下!」李二再次朝老爹行了一禮,用的卻是君臣之間的稱呼,「現在風靡長安的活字印刷之術便是一個叫畢昇的工匠所為,此人生前籍籍無名,如此創舉,卻遭埋沒,若不是王特進無意中得知這項技藝,恐怕我大唐便與這活字印刷術無緣了。天下間,還不知道有多少像畢昇這般手藝的工匠,我們高坐廟堂,享受民脂民膏,卻從來沒有去過問過他們的死活,害的此等技藝險些失傳。現在活字印刷術傳遍天下,不知會造福多少文人士子,這怎麼會是一件小事?」
活字印刷術很多官員都聽說了,是最近長安剛興起了一項技術,靈活的組合排版大大縮短了印刷所耗費的錢財和時間,成為驚艷一時的新工藝。只是這畢昇的名字眾人都是第一次聽說,想不到這項工藝的明者竟然是一名落魄的工匠。
王小麥低著頭掩飾著臉上的異樣,想不到李二竟然當眾把自己當初對他說過的話搬了出來,不過這卻是是一個說服性很高的例子。說其他的工藝這些官員可能不懂,但是活字印刷術關係到書本的印刷度,在場的人都有所了解。對比之前的雕版印刷,儘管活字還有許多的缺點,但這無疑是一項造福天下的工藝革新。
李淵也聽說過這活字印刷術,從皇帝的角度出,他對這件事的認識更深一層,印刷成本的下降就意味著教育成本的下降,教育成本的下降就意味著人才的增加,長此以往,就不用看那些世家大族的臉色了,的確是一項重大的工藝創舉。
「這畢昇可有親人在世?」李淵開口問道。
「這」李二愣了一下,他倒是沒想到老爹會開口問這件事,「此事王特進應該清楚。」
李二話音一落,百官的目光就落在了一陣低著頭裝鴕鳥的王小麥身上,心道這齊州郡公竟然還和一個工匠有交集,真是奇怪。
「額」王小麥硬著頭皮出列對老李行了一禮,心裡卻在盤算著怎麼圓過這個謊去,故意拖慢了語說道,「說起這畢昇,話可就長了,那還是在大業十年哦不大業十一年的時候」一邊說著一邊把一個無兒無女,苦心鑽研印刷技藝的工匠形象緩緩的道了出來,「就這樣,畢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但他的目光卻始終盯在那塊膠泥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自己苦心研究出來的成果造福世界」說道最後,王小麥都感覺到了自己的悲傷情緒,感覺自己渾身都是戲。
「唉」百官紛紛搖頭嘆息,都在感嘆畢昇的命途多舛,好在最終這活字印刷術被王小麥得知了,才不至於一腔熱血付諸東流。
李淵嘆息的搖著頭,這畢昇的確是個人才,只是可惜沒有看到自己的成果享譽於世的那一天。想到這,李淵歪著頭對旁邊的太監說道:「傳朕旨意,在長安建一座畢昇廟,供世人瞻仰,供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