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 61 章
【為什麼我一定要幫你?】
文 | 霧滿攔江
1
朋友給我講了個故事。
說有個患者,被送進了醫院。醫生在詢問病情時,發現患者衣衫襤褸,憔悴不堪,明顯是經濟情況不太好。
醫生就發了善心,告訴患者:你這個病呢,按規定來說個人要負擔30%,但現在有規定,走新農合你只需要負擔10%,你是不符合條件的。但我看你這樣子……你別出聲,我悄悄給你按新農合走,讓你少花點錢。
於是醫生違反規定,給患者省了一筆錢。
但患者卻不高興了,出院就向上面舉報。
接到舉報,上面雷厲風行,立即追查。發現果如患者所說,是醫生違反規定,替不符合條件的患者,走了新農合。
處理結果是——醫生寫檢查,深刻反省。
患者呢,需要再補交兩千多塊錢的醫療費用。
醫生違反規定,肯定是不對的。但他的確是出於善意,想替患者省點錢——但萬萬沒想到,人家患者,寧肯多掏2000多塊,也不領你這個情!
2
小說《教父》的主人公有句話,很經典的:
絕不要把你的友誼,強加給不需要的人。
什麼人不需要你的友誼呢?認為你無足輕重、認為你的付出不值一提的人。
3
公號魯瑾脫口秀,前段時間說了件事:
魯瑾在做一個慈善事業,叫向陽花。幫助患有聽力障礙、而家庭經濟條件又無法解決問題的孩子們。
她收到一份申請,是一個家庭,請求資助7、8萬塊錢,給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安裝進口耳渦。
耳渦有兩種,進口的和國產的。進口的要18萬,國產的只要8萬。
——國產的耳渦,在功能與使用上,並沒有問題。但申請資助的家長認為,給孩子安裝耳渦,是一輩子的事兒,所以希望安裝進口的。
醫院方面的看法是:選擇耳渦,無論是選擇國產還是選擇進口,這是患者的權利。既然患家家屬選擇了進口耳渦,醫院不能干涉。但基金會資助,應該按國產耳渦的標準來,也就是要求基金會,資助國產耳渦的價格,7、8萬塊錢。
醫院方面還認為,既然患者家屬選擇了進口耳渦,就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差價的10來萬,由患者家裡掏。
聽起來蠻有道理。
但魯瑾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大頭。
——既然患者家裡,能夠掏得起10幾萬,至少給孩子安裝國產耳渦沒問題。基金會的理念,是幫助那些連國產耳渦都安裝不起的家庭,這個求助,應該不在考慮之內。
但是,魯瑾的同事告訴她:求助家庭,這10幾萬也是借的。
那現在,這個家庭,到底該不該獲得資助呢?
4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父母為了孩子的一片苦心,是應該資助的。
但——從資助者的角度上來看,情況又不同了。
魯瑾說,許多資助者,自己的生活也不容易,但他們還是充滿愛心,掏出錢來資助那些更需要的人。
誰是最需要資助的人?
——肯定是那些連國產耳渦都安裝不起,正於絕望之中企盼的家庭。
魯瑾舉了個例子,譬如基金會幫助無房居住的人,就是要幫助那些無立足之地、於寒風中瑟瑟顫抖的人。這時候忽然來了個人,要求住別墅。儘管他也無家可歸,而且是自家籌錢買別墅,只要求你們這些仍然居住在平房陋居里的資助者,替他補上了平房差價而已。
你幫是不幫?
——仍然居住於平房中的資助者,多半不會答應替受資助者,湊錢買別墅的。
這就是基金會的理念,也是魯瑾的決定。
她拒絕了患者的求助。
——那麼魯瑾的決定,有沒有道理呢?
5
奉善而行,諸惡莫為。
這是我們小時候,父母和老師的教導。
善良或是友誼,其實是我們內心最真誠的願望。
每個人都有付出的強烈衝動。這種衝動只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成就我們完美的人格認知。與他人無關。
但——我們哪怕是點滴的付出,都是無價的。
如魯瑾所說,她所管理的基金會,許多資助者本身,都是生活困難的人。把他們的每一份愛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善。
對友誼、對善良、對所有付出的揮霍,因其偏離了主旨,不能再稱其為善。
6
我們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
正如我們的友誼,在快樂了朋友的同時,也讓自己內心充實,獲得快樂。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那一定是,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出現了偏差。
此前,深圳有個歌手,叫叢飛。
他收入很高,但家境一貧如洗,說家徒四壁,也不為過。
叢飛把自己演唱賺到的錢,全都拿來獻給了別人——他只活了37年,一生參加過400多場義演,捐給他人300多萬,資助183名學生讀書。為了資助他拚命演出,耽誤了治療,因病而辭世。
但那些接受叢飛捐贈者,多有不感激者。
媒體報導稱,當叢飛病危之際,引來了一些捐憎者的不滿。
有人打來電話:你不是說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孩子還在上初中,你就不掏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垂危的叢飛回答:對不起,我正在治療,沒法兒匯款。
對方:那你什麼時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掙錢啊?
這個冰冷的質問,告訴我們——當你的有限幫助,被曲解為無限的責任時,你的付出就失去了價值。
7
我們永遠祟尚付出,付出意味著責任,意味善與強大。
有付出,就有無償所獲。
付出有付出的哲學。無償所獲,也有其自成體系的觀念。
救人救到底,送佛到西天——這就是事情走向反面時,無償獲得者的觀念。
每個人,都是有尊嚴感的。獲得尊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自我的努力,通過對生活現狀的改變,贏取他人的尊重。
另一種是,通過思維曲解,惡意降低他人的付出,以維繫自我虛弱的自尊。
升米恩,斗米仇——你一升米,贏得對方的感激與友誼。你一斗米,卻只換得對方的厭惡與憎恨。當你的付出,可以讓對方通過努力歸還,並由此獲得尊嚴之時,對方是感激你的。而當你的付出過大,等於替對方承擔了人生責任,讓對方已經還不起了,那麼抱歉,對方為維繫心理自尊,只能降低你付出的價值了。
救人救到底——底在哪裡?人心是個無底洞,你付出再多,也滿足不了人心中那無盡的欲求。既然你滿足不了,那麼SORRY,你的付出也就沒價值,沒意義。
送佛到西天——尼瑪西天之路,是多麼的難走。以孫悟空的本事,豬八戒的肥胖,沙僧的城府與隱忍,都有可能走不過去。你何德何能,能夠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受到資助的人,之所以對資助者提出如此不可能的目標,只是為了降低對方付出的價值。
助人者,如果任由事態走到這一步,就偏離了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