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紅星照我去戰鬥> 第三四三章 根據地建設 中

第三四三章 根據地建設 中

  張城繼續說道:「鑒於晉陝綏根據地的技術人才和工業設備很快就會送過來,根據地的工廠建設工作要儘快抓起來,廠房建設可因陋就簡,只要乾淨整潔就行了,不用追求奢華。


  設備到位之後,主要是建設我們根據地的兵工廠和鋼鐵廠,可以使得我們根據地的槍支彈藥能自給自足,無須外部的援助。


  另外製藥廠、麵粉廠、服裝廠等關乎我們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工廠也要建設起來,提高我們根據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解決我們根據地的後勤困難。」


  聽了張城工業建設的意見李玉猶如醍醐灌頂,有茅塞頓開之感,之後他又想到張城在發展榆林工業時還出台了一些先進的企業規章制度,便請求張城能把這些規章制度給他們一份,以便在齊魯根據地推廣。


  張城從善如流,馬上命人把這些紀錄企業規章管理制度的小冊子交給了李玉和郭洪滔,兩人拿到小冊子之後只隨意瀏覽了幾眼,馬上便認識到小冊子中那些內容的重大價值,頓時如獲至寶一般慎重地收藏起來。


  老實說,張城那些工業建設發展的意見以及企業制度在後世都是人盡皆知的粗淺常識,可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卻是劃時代的真知灼見。


  果不其然,李玉、郭洪滔兩人在聽完了張城對工業建設的看法后簡直驚為天人,佩服得不得了,把張城的看法全數記述下來,完了還把本子遞給張城,請求他檢查是否還有遺漏沒有。


  前文說過,張城看著沉默寡言,其實內心裡卻是個極愛顯擺之人,見到李玉、郭洪滔這兩位在後世大名鼎鼎的革命先烈那麼重視他的意見,就停不下來了,他繼續說道:「說完土改和工業,我們再來說說根據地的教育工作,眾所周知,齊魯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和文化的創始人柳下惠、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齊魯。


  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回顧歷史,齊魯的文化教育是那麼的輝煌燦爛,可以說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文化大省,文化教育方面一向引領東方世界之潮流,海外的日本、朝鮮、南洋均受我們齊魯儒家文化的熏陶。


  不過到了近代,不可否認,我們齊魯的教育工作已經落在了後面,不要說和京畿地區的教育水平相比,就連南方的教育水平亦早已超過了齊魯。


  迄今為止,我們齊魯唯一名聲在外的只有一個齊魯大學,而且由於全面抗戰的爆發,也已經搬遷到外地,可以這麼說,我們齊魯的教育事業目前是處在停滯甚至是倒退的位置上的。


  這樣的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我們根據地初步發展起來之後,一定要大力發展根據地的教育事業,鑒於齊魯處在敵後抗日的核心區域,齊魯抗日武裝和日寇無日不戰,高等教育方面可以暫時緩緩,現在不用過多考慮。


  目前我們應該集中發展基礎教育和技工教育,基礎教育方面主要抓孩子的文化知識教育,根據地建設起來后,要求每個村鎮都必須建立一所小學堂,至於教師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由政府幹部排班上課,或者是軍隊認識字的官兵前來給孩子們上課。


  至於能教會孩子們多少東西我們並不強求,只是給孩子們灌輸一些基礎知識,能看書識字,能數數算賬就暫時夠用了,總不能再像他們上一代人一樣做個睜眼瞎,等孩子們成長起來后,想必我們也已經趕走了小鬼子成立了新中國,這批孩子就能成為建設新中國的主力軍。


  技工教育方面主要是對參加工業建設的工人進行培訓,使其成為合格的工廠工人,加快我們齊魯工業建設的發展步伐,師資方面可由工廠的工程師、老技工擔任。


  對於工程師、老技工前來擔任技校的老師,我們政府可給予一些待遇福利,並確立獎懲機制,誰教會的徒弟、學生越多越好,不但可以提高工程師、技工的技術等級,還得支付一些現金獎勵,鼓勵他們積極教授技術,不要藏著掖著。」


  一口氣說完那麼多話,張城有些口渴了,不由自主地舔了舔嘴唇,郭洪滔見狀馬上就續了一杯茶遞給張城,儼然以張城的學生自居。


  張城喝了口茶水后,又說到農業方面的工作,他道:「我們齊魯土地總面積大約有15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就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五,是全國聞名的農業大省。


  另外,按照西方的說法,我們齊魯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1-14c,年平均降雨量在550-950毫米之間,無霜期180-220天,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10c以上的積溫一般在3800-4600c;光熱資源較好,是生產糧食的大好區域。


  只是為了避免和日軍正面交戰,我們根據地大部分都處在山區地區,以目前山區的耕地能力,是無法支撐我們建設起全國最大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所以我們除了在平原地區和日寇展開武裝鬥爭之外,山區的農業建設工作必須加以改進。


  發展農業,首先要大力興修水利基礎建設工作,其次要發展科學種植,優選優育良種,提高糧食畝產量,最後還要大力推廣玉米、地瓜這些極少受天氣、耕地影響的糧食種植,千方百計地提高我們根據地的糧食產量,以保證我們部隊的糧食供應。


  另外,我見到齊魯的百姓耕作方式仍然是老一套的一季一熟耕作方式,我看可不可以推進糧食輪作,旱地可多為小麥、玉米兩熟或春玉米、小麥、粟兩年三熟,江河地區可為麥、稻或麥、棉套作兩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