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增口
拋開姑臧城內的亂象不談,時間回到兩旬之前,徹底結束了戰鬥的張駿率領涼軍自劉家寨出發,一路向西,行軍百餘里到達枹罕城外后又虛晃一槍,繼而向北,很快便行軍到洮水之泮,再沿河溯源而行。
如今這支隊伍,早已不是當初只餘三百多人的殘軍,而是有二千人之眾的龐大隊伍。可如此猛增的人口,究竟從哪裡來?
這一切還要歸功於劉族長。
自從那日張駿領軍以少勝多地全殲了來犯的匈奴人後,涼軍的戰鬥力在這個老人眼中被無限放大,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本來心中略有的不滿和疑慮也全都煙消雲散,他不但積極組織村民跟隨涼軍西遷,還主動請命,欲要翻山越嶺去聯絡其他十多個遺民村寨,告知他們王師駕到的好消息。
張駿得知劉族長的打算,更是毫不猶豫地派出了幾個人高馬大、長相威風出眾的涼軍精銳陪同其一起出發。他此舉的目的,為的就是儘可能地向遺民們展現涼軍的風采。
於是,這幾個軍士便頂盔披甲、全副武裝地陪著劉族長在大山裡馬不停蹄地轉悠了四五日,其中的辛苦自不多言,但效果卻十分顯著。
首先,並不是每個遺民寨子都能像劉家寨一般有此規模,個別幾個甚至和已經被匈奴人掃平的張家寨差不多,本身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次,遺民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基本處在溫飽線以下,特別是在冬意方消的時節,野獸還沒出來,可存糧卻已經吃完,好多人就只能幹熬;最後,晉室說到底還是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不但結束了天下百年大亂,還曾經有過短暫的繁榮盛世,這些漢兒遺民們大多還思復舊井,每天盼望的就是王師北復、解民倒懸。
所以,當這幾個威風凜凜的士卒,穿著晉時中軍才配備的兩襠鎧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那一刻,就足以讓寨子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熱淚盈眶!再從劉族長口中得知了涼軍的強大戰鬥力與割耳軍的赫赫威名后,各家寨子幾乎不做他想,全都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西遷的隊伍里。
劉族長的一番活動能有如此結果,張駿和他的一眾部下們簡直喜出望外。當下他便下令軍師宋沛、匠作隊主索三戒和行軍主簿江宛三人通力合作,把所有寨子的餘糧全部收集統一管理,然後還要將每個人都登記造冊。
結果行動進行到一半便陷入了日停滯,一是有的百姓私藏糧食,不願上繳;二是用於與載記得帛布不足,人口太多難以統計。
對於第一點,張駿果斷讓胡碩帶領親衛隊充當了惡人,所有不願上交糧食的,一律攆出隊伍,絕不留情!
人是集體動物,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在這深山老林里,若是離開了群體的庇護,個人很難生存,所有的村民都明白這一點。很快,抗拒的聲音消失了,在反覆搜查幾次后,終於可以確認沒有一粒糧食被私藏。
至於第二個難題,也沒有難倒張駿,沒有帛布紙張還不好辦,發木牌啊!當所有的村民都拿到一張透著新木清香味兒的牌牌時,激動的神情溢於言表。在古代,只有官身才會被發放腰牌,別看一塊木牌子上只有寥寥幾個字(例如:「牛二,高七尺,無須,頜下有痣」),但確是身份等級的象徵。
經過清點,西遷隊伍包括涼軍在內已經有了兩千人,雖然大部分都是老弱,但也不乏青壯漢子。這些人在苦難中都磨礪出了較強的毅力,只要經過訓練,很快便會成為一支精兵。
如此資源,張駿自然不會浪費,在韓虎和周同的篩選過後,又補充了三百人入伍。至此,張駿麾下就有了近千人的武裝力量。
西行路上,雖然路途遙遠又十分難走,但所有人都沒有半分不情願,因為將軍大人發話了,只要過了大河,人人都有田地分,人人都有安生日子。
就這樣,兩千餘人浩浩蕩蕩地行進在隴西大地上,在獵戶和斥候隊的協作下,他們遇到大的匈奴部落便遠遠繞開,遇到小的匈奴部落則放手劫掠。
如此接連洗劫了幾個小部族后,幾乎所有人都見了血,就連那些村婦也不例外。
先由涼軍負責衝殺頭陣,將匈奴人的反抗力量消滅,隨後便是村民們一擁而上。因為匈奴人的腦袋可以換地,動手的時候幾乎是全家老小人人有份。
男丁超過車輪高的被全部砍了腦袋,壘成京觀;婦女和孩童則被拴成一串,作為戰利品帶走。張駿本以為如此殘酷的手段會讓這些村民感到不適,但現實很快就打破了他的所有料想。這些遺民們做起劫掠的勾當來非但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反而各個興高采烈。
漢兒殺胡兒,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再者田比命金貴,只要能換到田地,家裡死幾個人又有何妨?只要有了田土,哪怕族裡只剩下一個男丁,十幾年後就又可以恢復,還怕啥嘞?
除了匈奴部族,北方遍地的漢人塢堡也是張駿重點訪問的對象。對待這些地方勢力,張駿並沒有採取過激的行為,而是用溫和的手段交涉。
但凡有能力築堡自衛的,都有相當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些塢堡一般修建在易守難攻的地勢險要處,除非用任命去填,否則憑張駿此時的實力基本沒有可能攻破。
兩千人看似很多,但其中軍卒只有一千人,還大部分都是新卒,基本沒什麼戰力,打打順風仗欺負小部落還可以,若是填壕爬牆的攻堅戰,恐怕會自行崩潰。
更何況彼此都是漢人,塢堡主通常都會送出一筆糧食「犒軍」,目的是結下善緣。自古胡人無百年國運,不知道哪天王師就光復故土了。為了避免到時候被清算,些許糧食還真算不上什麼。
千萬不能小瞧了這些遍布在隴西大地上的塢堡,他們和那些遺民村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在匈奴漢國,避世的遺民相當於黑戶,可這些塢堡卻是堂堂正正的地方組織形式。後世北魏的宗主督護制度便是由此演化而來,塢堡主向朝廷承擔賦稅和徭役,但在堡內卻是絕對獨立,擁有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職責。
以匈奴劉曜和羯趙石勒之威,也絕不敢拿塢堡開刀,不是打不下,而是數量實在太多。若是真的對塢堡下手,那北方便真的要遍地烽煙,任是誰也坐不穩皇帝的位子。
塢堡一般以宗族血親為單位聚集在一起,又收納流民。他們不但有全民皆兵的武裝力量,還有完全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幾乎不需要任何外在交流,所以無論是漢國還是趙國,只能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便是後來強大的北魏政權也不敢一刀切地強硬取締,而是用三長制度對宗主督護制進行贖買。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