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全民學武在大明> 第六十七章 大戰將起

第六十七章 大戰將起

  劉三多的後台在思考怎麼對付劉三多和李應元的時候,大明浙江巡撫裕謙卻在自己府邸接待兵部右侍郎楊嗣昌,與對方商議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英吉利人佔領定海縣一事。


  「肥翁兄,前日你派人送來『平英策』一本,我這幾日仔細研讀,覺得越看越有滋味,覺得道出解決這英吉利人侵擾問題的良策,真是嘆為觀止啊。


  只不知著述這部『平英策』的又是哪位大才,可否引薦一下?」裕謙拍了拍桌案上的一本書,問道。楊嗣昌字文弱,自號肥翁,親近之人多以此稱呼他。


  聽到裕謙誇讚「平英策」,楊嗣昌卻顯得有些尷尬,似乎這其中另有原委。


  「既然舒亭兄見問,我自當如實告知,只是這『平英策』作者倒是有些蹊蹺之處。」楊嗣昌被人認為是當今崇禎皇帝最信任的文臣,年紀輕輕就成為兵部侍郎,前途不可限量,本人平時也精幹,被認為是知兵之能臣,此時便向裕謙娓娓道來。


  「先父生前曾主持過陝西之事,期間多有不服王化者起兵造反,所以平素多招募武林人士,以為護衛,遇到戰事也能依賴。


  其中一位姓謝的幕僚出力甚多,他這人本是一位先帝年間的舉人,后卻因為喜歡武藝,拜當世一位高手為師學武,不數年便成為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


  本來,山陝不靖,與這位舉人也斷了數年消息,未曾想數日前便找來。本以為此人只是來敘舊,沒想到他卻獻上這本『平英策』,說有這本策子,英吉利之亂大可輕鬆解之。


  我觀這本『平英策』,發現書里內容詳實,所述對策也都精妙,嘆為觀止,便讓人抄寫一份送到舒亭府上,以便觀瞻。


  只是,關於此書的作者,我本以為是這位謝舉人所寫,沒想到這位謝舉人卻說不是,是他的一位師弟干冒奇險,深入定海賢弟,近距離觀察英吉利人所行所為後撰寫的,還說他這位師弟至今身在險地,生死不明,希望我們解了定海危機後為其傳揚其名,好叫人知道有過這麼一位忠義之人。


  我問他這師弟姓名,他卻不願意提及,說他這師弟還在定海查探英吉利人消息,唯恐我們這邊行事不密,泄了他的師弟名字,反害了他師弟姓名。只說等他師弟脫離險境,才會細細告知。


  是故,我卻也不清楚這『平英策』作者的名字。」楊嗣昌知道這平英策的來源事關重大,涉及到能否信任的問題,便仔細陳述。


  「哦,如此說來倒是一樁異事了。」裕謙聽完便有些沉吟,思索一下問道:「那位舉人姓謝,可否問一下,其師是否姓陳?」


  「然也。」楊嗣昌點點頭。


  裕謙立即心中雪亮,知道楊嗣昌所提及的人是誰,此人豪俠任義,在武林中聲望卓著,倒是可信之人。但是,此人出身有些不好,與教中之人有些瓜葛,卻不是朝廷中人喜聞樂見的人物,至少不能公開傳揚與其交往。


  楊嗣昌把這等隱秘事都說與自己知道,一方面是知道自己與其親厚,不會往外說出去,另一方面是明白這平英策的來源非常重要,如果一時不察,中了英吉利人的反間之計,反而不美了。


  不過,既然那位姓謝的武林人物素來重信義,又因為師門的緣故,對倭寇等海外來的海盜恨之入骨,那麼這份平英策的內容就有很多可信度了。


  「按照這本書所述,英吉利人看似只有三千人馬,但有火炮數百門,又兼船體堅固而高大,若是硬攻必然導致官兵死傷慘重,所以不能輕易攻擊,此為正理。


  可笑官府之人此前多小看英吉利人,認為對方人少船也不多,可輕易伐之,如今看來卻是謬論。對方竟是船堅炮利,軍紀森嚴,背後又有泰西第一大國撐腰,如果沒有此平英策提及,我們恐怕就要吃虧了。


  只是,平英策里又提及驅虎吞狼之術,認為應鼓動扶桑倭寇先和英吉利人打個兩敗俱傷,官軍再看情況從中漁利,不知肥翁覺得如何呢?」裕謙向楊嗣昌問道。


  「此計大為可行。」楊嗣昌思付一下回答,如果他不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也不會推薦給裕謙看。


  「定海本是東南倭寇大本營之一,被英吉利人倉促佔領之後,各地倭寇人心浮動,都想儘快反擊回去,把定海重新拿到手裡。


  此時我們略一撩撥,這些海寇必然甘之如飴。只是,具體怎麼撩撥這些倭寇,這虎狼相鬥之後會是誰勝誰負,官軍又應該怎麼應對,這些倒要我們細細思量。」


  「肥翁說得在理。」裕謙呵呵一笑,同意對方的說法。於是,兩個人攤開海圖,仔細商討,商議如何應對這英吉利海盜和扶桑倭寇,竟一直商談到了深夜。


  只是,兩人談及的平英策,如果李應元看到會大吃一驚,竟是與他最早撰寫的平英策大相徑庭。


  有關英吉利人的軍事布置,基本跟李應元的平英策保持一致,武器的各項參數,也是原樣照搬,全部沒有改動。


  但到了文字部分,尤其是應對英吉利人方案的策論部分,卻是大改特改,幾乎找不到原來策論的影子。


  李應元寫的平英策本來文字十分平實,根本就沒想過修飾,只想用最普通的語言最真實地反映自己想法,這卻是因為李應元覺得這種策論文字如果過於華麗,反而會喧賓奪主,有可能曲解寫作之人的本意。


  只是,謝迅卻比他老於世故,知道如果不加修飾,這些大明文官就會連看都不會看一眼,因此全部用華麗辭藻修試一遍,使得這篇策論騙死驪六,文采斐然。


  不過,這還是其次,謝迅對策論的內容也做了巨大改動。本來李應元的文章比起打敗敵人,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即經濟上通過開海禁和解除各行業限制的方式,提高財政收入,為軍費的增加打下良好基礎;軍事上則是主張廢棄軍戶制,建立戚家軍式的雇傭軍,並大力仿造和購買泰西軍械,提高軍隊作戰能力等。


  然而,到了謝迅這裡,卻明白一旦這樣寫了只會起到反效果,這些大明文官非跟文章作者拚命不可,連英吉利人的威脅都會放在後頭,因此便做主把這些內容全部刪除,用自己的想法填充上去。


  於是謝迅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驅虎吞狼之策,用扶桑倭寇先行對付英吉利人,事後不管誰勝誰負,對大明只會是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定海地理位置獨特,正好是倭寇從扶桑到大明東南沿海或從大明回扶桑的必經之路,也是海盜們銷贓和買賣明朝貨物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對倭寇的意義重大,而且倭寇認為被英吉利人佔領定海,只是一時疏忽而已,對英吉利人的武力強大沒有切身的認識,剛好都可以利用。


  當然,謝迅也寫到,事後如果英吉利人勝利,便要先行懷柔,一定程度上允許對方買賣貨物,但必須要堅持讓對方把定海土地讓出來等,事後還要想辦法建立自己的海軍,增強軍力等。


  不過,以大明文官們的德行,對方只會看重驅虎吞狼的部分,剩餘內容只會贊幾句有餘韻,不會認真想著去了解和執行,這卻不是謝迅能左右的事情了。


  此外,謝迅還提出派出勇敢的士兵坐上裝滿火油的小船,然後迅速靠近英軍戰艦,用斧釘將船頭鐵鏈固定到對方站船上,再用火藥點燃火油後下海逃生等有效戰法,這卻是謝迅對海戰比李應元這個紙上談兵之輩更熟悉,因此想到用明軍當前實力對付大型戰艦的更好辦法。


  總之,這份謝迅版的「平英策」與李應元版的「平英策」大相徑庭,更多體現出謝迅對明朝文官們的熟悉,也更適合大明官員執行。


  而李應元寫的「平英策」不見得不好,但是其內容過於驚世駭俗,讓這些文官看到,只會急於將寫作之人繩之以法,卻不會想著按照其想法去做,這卻是李應元年齡太小,過於天真的地方了,算是明朝版的圖樣圖森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