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出兵

  李儒說李傕要上表舉薦閻行晉位為將軍和河東太守,此乃一石二鳥之計,既是一面將閻行牢牢綁在自己一方的戰車上,讓他不能夠再作壁上觀,另一面,又是使得閻行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徹底撕破臉皮,自此再無聯手的可能。


  河東太守,這個職位,長安朝廷是不可能授予閻行的,也是王邑不能夠拱手相讓的,而對於李傕、郭汜等人而言,卻是一枚可以用來扳動局勢的籌碼,李儒眼下當眾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關鍵節點。


  而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很清楚。


  那就是李傕等人之所以沒有上表朝廷,舉薦閻行為將軍、河東太守,使得閻行一方徑直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撕破臉面,僅僅是因為,李傕等人想要的,是和閻行一方互有誠意的強強聯手,而不是相互猜忌的抱團取暖。


  就和派兵護送張蕊回到閻行的身邊,而不是扣留作為人質的事情一樣,並非李傕等人不敢為,而是不願為,不想為而已。


  當然,李傕等人表達的善意和誠意也僅限於此,如果閻行一方的態度依舊頑固,打算繼續作壁上觀,那李傕等人也不介意,施展陽謀強行逼迫閻行一方站隊,和長安朝廷、河東郡府刀兵相見。


  效果或許不近人意,但最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戲志才感受著李儒有恃無恐的目光,他臉上不甘示弱,但在心中也不由感嘆,這李儒的謀略確實卓絕,具備的眼光和手段也都毒辣,堪稱一時翹楚。


  有此人相助,難怪董卓能夠孤軍入雒陽,施展權謀,將外戚和宦官自相殘殺后的政治果實,先後納入懷中。


  也難怪,原本李傕、郭汜、張濟這些喪家之犬,在短短半月不到的時間裡,竟然就能夠藉助人心浮動、輿論紛亂的機會,完全扭轉局勢,裹挾兵眾,席捲關中,展現出一副咄咄逼人、劍指長安的態勢。


  原本站立靜觀的甘陵,見到李儒咄咄逼人的模樣,他也看不下去了,出列開言。


  「我聽聞李、郭等校尉的兵馬,進軍長安,雖一路望風披靡,但長安朝廷也派出了大軍進駐新豐,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李、郭校尉此時急於與我軍結盟,莫非是強弩之末,想要我軍進攻左馮翊,為彼輩兵馬,轉移長安朝廷的兵鋒么?」


  甘陵選擇在兵事上,指出李傕、郭汜等人於新豐遇阻,故而想要藉助閻行一方的兵馬,為他們分散長安朝廷兵鋒的企圖。


  不料李儒聽到了甘陵的話,卻彷彿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哈哈大笑起來。


  他毫不畏懼地迎著甘陵怒視的目光,大笑說道:


  「甘司馬深受牛中郎將重用,手擁強軍,不敢西進迎敵,卻折道河東,如此行徑,有何顏面妄言兵事。兵者,詭道也,古之名將,以伐交伐謀為上兵,以伐兵攻城為下策,李、郭等校尉聯結英豪,共討不臣,此乃順天應人之道,而王允、呂布背信棄義之人,弒殺恩主,形同謀逆,人人得而誅之,我涼州將士,枝出同源,唇齒相依,豈有不同心戮力之意。」


  「眼下局勢,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人所共知。司馬方纔此言,可謂無忠無義、無勇無智之辭,若真為昂藏七尺,焉有再立於堂上之理,可掩面告罪退矣!」


  「惡奴焉敢辱我!」


  甘陵被言辭犀利的李儒當眾數落,縱然他今時今日之胸襟,已非往昔任俠金城之時可比,但還是被激得怒火中燒,暴跳如雷,「刺啦」一聲,甘陵已然將佩劍拔了出來。


  一邊的戲志才瞥見甘陵發怒,連忙伸手扯住甘陵的衣甲,而周良見狀也連忙近前幫忙,這才堪堪將就要暴走的甘陵給拉扯住,好言相勸,給他一個台階下,免得他真的下不來台,當眾做出劍刺李儒的魯莽行為來。


  李儒仰首立於堂上,對於甘陵手中長劍的寒芒視若無睹,他冷笑著看著甘陵、戲志才等人,態度愈發高傲起來。


  今日李儒進到堂中,面對作壁上觀的閻行諸人,就是要表現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他對待閻行一方的態度越是強勢,對外釋放出的信號也就越發明顯,那就是閻行一方,此時與李傕一方的大軍結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絕非雪中送炭,而且若是閻行再猶豫不決,那激怒李傕、郭汜等人的後果,也絕不是閻行一方事後所能夠承受的。


  「甘司馬既然說到了新豐兩軍鏖戰之事,那儒也不怕告訴校尉,胡軫、徐榮等人的兵馬,原本就是我涼州健兒,如今殺盡涼州兒的傳言在關中流傳甚廣,而長安朝廷卻政令不明,致使涼州將校人人自危,兵無戰心,校尉也是知兵之人,這新豐的兩軍鏖戰的結果如何,儒卻是不用再說明了。」


  「兩軍結盟,李校尉一方知曉校尉的難處,也無需校尉派遣兵馬相助,只需校尉分出兵馬,牽制住宋翼的兵馬即可。而郃陽一城之地,也供養不起校尉的大軍,分兵就食,勢在必行,此乃互利之舉,校尉又何須遲疑,自誤於局勢之間。」


  李儒從激怒甘陵,再到轉向閻行,口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從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再到迫之以勢,可謂是步步緊逼。


  但他就是要咄咄逼人,這樣才能夠讓態度不明的閻行一方在抉擇的時候,不得不顧忌他話中,那一支聲勢浩大、實力強橫的涼州大軍。


  剛才裝作沉思的閻行聽著李儒犀利尖銳、顛倒黑白的話語,看了看被李儒激怒的甘陵,雖然他也對李儒咄咄逼人的態度不滿,但還是壓住心中的惱怒。


  「李公的意思,我是聽明白了。李校尉的誠意,我也收下了。這樣吧,明日我定與你一個明確答覆,如何?」


  原本沉思不語的閻行終於發言,李儒嘴角一勾,再看了看被戲志才、周良拉住甘陵,他心裡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今日自己一方的強勢已經表現得淋漓精緻,也該是時候適可為止,免得起到了反效果。


  於是,李儒也就向閻行行禮告退。


  「如此,儒就恭候校尉的佳音了。」


  閻行微微頷首,伸手示意周良將李儒帶下去。周良領命,放開了甘陵,來到了李儒身邊。


  「李公,請!」


  看著周良笑容可掬,李儒不知為何,一直強勢、鎮定的樣子反而隱隱有了惱怒的跡象。


  眼前這個背信棄義之人,也忘記當年是誰將他從刀下救了出來,是誰對他悉心栽培,委以重任,轉眼就投向了閻行的陣營,對昔日的主人棄之如敝履。


  李儒惱怒閻行的趁勢自立,擺脫了自己的控制,但更恨的,是周良這等在暗中背叛自己的勢利小人。


  在步出大堂之後,李儒看著在前面引路的周良,冷笑說道:

  「元善乃是有才之人,如今被擢為待事史,倒也是物盡其用,勝過往昔在三輔為寇流竄多矣。」


  周良在前面聽到了李儒的話,他愣了一愣,腳步也慢了下來,轉身向李儒行了一禮,依舊恭敬地笑道:

  「李公活命之恩,良心中銘記,故而往昔有公所派遣,雖涉艱履危,良不敢有違。但如今天下板蕩、朝堂昏暗,賢才猛士,思得明主,良歸附校尉,也是順天應人之舉。」


  「或許李公視我為小人,但鯤鵬有圖南之志,絕雲氣,負青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斥鷃亦有志向,騰躍而上,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此乃大小之辨,良一介小人,卻是當不得李公的譏諷!」


  李儒聽了周良的自辯,冷哼一聲,也知道自己譏諷周良,是自討無趣,不可能有什麼效果,當下甩了甩衣袖,徑直越過周良,大步離去。


  被落在後面的周良盯了李儒的後背一會,也連忙抬步,緊跟了過去。


  大堂上


  甘陵等到李儒走後,臉上的怒容這才收斂了一些,但是他還是有些疑惑,看著閻行問道:


  「這李儒也太著實無禮,仗著李傕、郭汜等人的聲勢,竟然公然視我等於無物,我正要借怒攪亂他的說辭,免得他繼續在這堂上聒噪,校尉為何卻徑直就要答應了他?」


  戲志才這個時候也鬆開了甘陵的衣甲,臉色凝重地說道:


  「李儒此人,雖言辭銳利,盛氣逼人,但他確實也是有備而來,李傕等人原本也的確可以藉助陽謀,加深我等與長安朝廷、河東郡府的構隙,逼迫我等與此共同對敵。而且如今李傕、郭汜等人軍爭新豐,胡軫、徐榮一敗,長安朝廷之勢危如累卵,我等已經介身其中,逢此變局,也是該早作謀划,以免錯失良機,遺恨不已。」


  「胡軫倒還罷了,徐榮素有知兵之名,其用兵之能,在涼州諸將之中,也堪稱翹楚,長安朝廷以其為將,戍衛新豐,料想李、郭等人勢大,急切之間也攻之不下,我等此時與彼輩締結盟約,出兵左馮翊,豈不是為李傕、郭汜等人白白增添了好處?」


  甘陵聞言搖搖頭,在兵事上,他依舊覺得知兵善戰的徐榮戍守新豐,縱然無法擊敗李傕、郭汜等人,但全師保眾、拱衛長安,卻也不成問題。李、郭大軍絕不可能如李儒所言那般,能夠橫行三輔,所向披靡,將長安視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閻行聽著戲志才、李傕的分歧,他將手中的盟書扔在案几上,起身走到堂中,望著院子外面說道:

  「自古興亡代替,雖雲天命,實系人心,如今三輔人心惶惶,李、郭等人藉機興師,一路上涼州人馬雲集響應,王允、呂布等人岌岌於朝堂之上,未有廟堂應變之策,縱然前方的徐榮再能戰,也難逃眾叛兵敗一途,我等附會風雲,盟約雖為小事,但確實也是應該早下定奪,搶佔先機了。」


  說到這裡,閻行忽地轉身,看著甘陵、戲志才兩人,鄭重說道:

  「故而我意,待新豐一戰過後,三輔大亂之際,以叔升為主將,以志才為參軍,率馬、翟、孟諸將及大軍再下臨晉,以白波余部為前驅,收重泉、蓮勺、萬年等地,兵圍高陵,聚左馮翊之糧供養大軍,收三輔、上郡等地秦胡之兵為用,招攬逃亡民眾充實河東北境。」


  閻行想要借著李、郭等人擾亂三輔之際,擴充自己一方的實力,但高陵是左馮翊的治所之處,左馮翊宋翼就身處高陵,若是直接攻城,只怕宋翼難逃敗死一途,閻行雖然已經決定用兵左馮翊,但卻也不想為李、郭等人充當急先鋒,受天下人的千夫所指,故而向甘陵明言對高陵圍而不攻。


  甘陵交割手中的兵馬後,閻行也將甘陵的兵馬分成幾部,交由馬、翟、孟等將統領,如今以甘陵為主將,就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將兵馬再次交到了甘陵的手中,以表達對他的信任。


  至於戲志才,任事以來,運籌帷幄,多有建策之功,閻行每次離軍分兵,都是要留下戲志才總攬軍機,統籌眾將,如今以他為參軍,足見對他的倚重。


  甘陵、戲志才當即恭敬受命。


  「我等進軍左馮翊之後,若是李、郭等人圍攻長安,遣使前來相召,不知是否要出兵前往?」


  甘陵受命之後,謹慎起見,也向閻行詢問大軍的後續動向。


  畢竟,若是如閻行、戲志才等人所言,李傕、郭汜等人擊敗徐榮、胡軫不難,那麼攻取長安城也就並非難事了。


  這個時候,領兵在外的甘陵就會面臨一個抉擇,是否要領兵與李傕、郭汜等人相會於長安,去趟這一趟渾水,畢竟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進軍長安,乃是一樁獲利百倍的事情。


  但甘陵也知道閻行顧忌聲名和輿論,進軍長安,除了攫取勝利果實外,同樣也有輿論上的負擔,就要看當事者如何抉擇了。


  甘陵想著此事事關重大,與其事到臨頭,諸將商議無果,再派遣快馬,返回郃陽詢問閻行,那還不如徑直就在這個時候,先問清楚了閻行的心意,也免得到時候白白耽誤了良機。


  果然,閻行聽了甘陵的詢問之後,默然無語,沉默了片刻,之後才緩緩開聲。


  「若是事有可為,那會獵長安,也並非壞事。只是到了長安,這待人處事,如何拿捏,你卻是要多多與戲參軍商議,此乃攸關長遠之事,志才深謀遠見,你遇事多多請教,可得裨益。」


  「陵,謹受命!」


  甘陵聽完閻行的吩咐,想著即將到來的戰事,胸中也不禁心潮澎湃,當即應諾,慷慨領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