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西軍的經典戰術
沂州下轄五縣,賊人之前只佔領了州治臨沂縣一地。
之後,賊軍主力便迅速北上,殲滅了貿然東進的京東東路吳汝翼部官軍。
再隨後,傳來吳轉運使成功招安李子義的消息。
正是那個時候,趕往下邳縣增援的西軍三個將,再次被朝廷一道命令改變了方向,
轉為趕赴淮西無為軍,準備平定「混世魔王」樊瑞部賊人的叛亂。
結果,等這幫苦命的丘八匆匆跑到無為軍,還沒開戰,又傳來了京東路急變的消息——接著趕路吧。
直到張雷、王育等人疲憊至極地趕至彭城縣,都沒有聽說過賊人出臨沂,再攻佔沂州其餘縣城的戰報。
因此,當秦風路兵馬副總管羅延壽通報賊軍突襲利國監的戰情時,
眾將的腦子還有些轉不過彎來,臨沂縣和利國監之間,不是還隔著一個承縣么?
賊人是怎麼無聲無息地繞過承縣,攻入利國監的?
當然,現在不是糾結這個問題的時候。
承縣屬於沂州五縣之一,從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量算,其實更靠近徐州和淮陽軍。
但受道路條件制約,這兩個州的軍隊都難以支援承縣。
在臨沂被賊人控制的前提下,承縣縣城裡放再多兵馬都守不住。
因此,臨沂失陷后,這個單純依靠本地弓手防守的縣城,實際就已經被朝廷放棄了。
確定要到京東平亂后,西軍將校就聽多了賊人攻必取戰必勝的故事。
對這樣強悍的賊軍來說,悄無聲息攻下一個兵力空虛的縣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關鍵問題也不是朝廷早就放棄了的沂州承縣,而是徐州東北的利國監。
利國監是大宋四大鐵監之一,地位極其重要。
全監設有三十六冶,有冶戶四千餘,規模要遠勝兗州的萊蕪監。
監內不僅設有管理生產的勾當衙門,還有維護礦區治安的巡檢司。
不比兵額不全,光明正大吃空餉的大宋禁軍,
日常任務繁重的巡檢司,反而維持著較高的兵額。
總數近五百的巡丁,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賊人攻下臨沂后,徐州又派出了兩個禁軍指揮,以加強利國監的武裝。
遭遇襲擊時,甚至還可武裝部分冶戶以抵抗賊人,其地防守力量並不弱。
軍情傳達后,羅延壽與眾將就出兵的細節進行了緊急討論。
第一個問題:出不出兵?
沒有討論的必要。
必須出兵,必須連夜出兵!
聚將之前,知徐州事徐處仁就已經下達了這條措辭嚴厲的命令。
利國監距離彭城僅有四十里,且有運河、官道通往彼處,位置敏感,交通發達。
賊人一旦在利國監站穩腳跟,居高臨下,只需個把時辰,即可兵臨彭城。
丟掉了利國監,整個徐州都無安全可言,漕運也必然會被截斷。
朝廷之前在京東兩路和淮南東路辛苦構築的防禦體系,
也會因利國監的失守,而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無論是徐知州,還是羅副總管,都承擔不起利國監陷落的責任。
第二個問題,賊軍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動機出兵?
也很容易判斷。
朝廷大軍揮師北上,即將進入京東東路,與賊軍接戰的關鍵時刻,
其南線出動偏師襲擊利國監,顯然是為了調動朝廷大軍,以分擔北線的壓力。
要是放任賊人的戰略意圖達成,北線大軍就算不來回奔波,也難以安心攻打賊軍。
第三個問題,這一仗是否妥帖?
那要看怎麼打。
據求援信使帶來的情報,襲擊利國監的賊人約有三千。
在監內有上千守軍配合的情況下,賊軍這點人數不算多,
入徐西軍再疲憊不堪,也能將這些賊人趕走,
正好以此戰的勝利,振奮全軍連日奔波后低迷的士氣。
因此,眾將很快就統一了馬上出兵,解救利國監的思想。
第四個問題,出動多少個營,才能打得贏。
入徐西軍共有三個將十五個營,編製兵額七千五百人,缺編近兩千。
再減掉因傷病掉隊或在休養,暫時無法上戰場的兩成人員,實際只有四千五百人。
若是白天打仗,出多少兵的問題根本不用討論。
賊人只有三千,還有利國監內的守軍拖著。
官軍最多出動兩千人馬,隔著老遠,就能靠著西軍將士的雄壯軍容嚇跑賊人。
但夜間作戰,視線受到嚴重削弱。
賊人可沒本事憑藉官兵手中的火把,分辨趕來增援的官軍到底是西軍還是廂軍。
而西軍初來乍到,對彼處地形根本不熟,又是夜間行軍,非常危險。
即便安排一個徐州指揮帶路,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地勢上,利國監又是山地,高於彭城,官軍需要從下仰攻賊軍,相當不利。
萬一派出的人少了,賊軍只當是徐州原有守軍這種軟腳蟹,不管不顧地衝上來,麻煩可就大了。
說白了,戰力冠絕大宋的西軍,再勇悍,也是人,被砍了腦袋照樣會死。
拉開距離,靠嚴密的陣型,以強弓硬弩和堅甲利刃打擊烏合之眾,很容易打出誇張的交換比,讓賊軍知道什麼才叫真正的精銳。
但要是被賊人沖入陣中,變成了混戰,再是精銳也沒用,賊人就算拿根削尖的竹子,照樣能捅死人。
這種近身肉搏,以命換命的打法,從來都不是西軍的首選戰術。
短暫的交流后,眾將達成了一致意見。
全軍壓上,拉開間距,一人雙火,假作萬人規模,以圖嚇跑賊軍。
沒錯,就是嚇跑,眾將根本就沒考慮要硬碰硬。
他們只是客軍,南線也不是主要戰場,主要任務是防守而不是進攻。
本部就這麼一點人,為什麼要和給口吃的,就能招到兵的賊人拼傷亡?
更關鍵的問題,是長時間行軍后,全軍將士的士氣和體力都嚴重下降,
官兵的戰鬥慾望極低,能不打最好別打。
黑咕隆咚的夜裡,一旦與賊人短兵相接,就容易打成眾將最不願意麵對的混戰。
最後一個問題,行軍序列如何安排?
簡單的講,就是誰打頭陣。
這一仗既然是驅逐戰,那基本就不用考慮首級戰功,打頭陣不會有更多的功勞。
還因為黑燈瞎火,遠距離看不清官軍的軍容,
縱橫京東無敵手的賊軍,有極大可能不會因為官軍人多就被嚇跑。
反倒有可能憑藉旺盛的士氣,衝上來試試官軍的成色再說。
所以,打頭陣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有可能要打一場小仗,讓賊人看看西軍老爺們可是能崩掉你們牙的硬骨頭。
只有這樣,才能讓賊軍知難而退,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本戰的勝利。
所以,前鋒必須要安排兵額較全,士氣也相對更高的營才行。
很顯然,全軍這樣的營,有且只有兩個。
於是,保捷軍鳳州第一指揮指揮和廣銳軍秦州第一指揮,很榮幸的受領了這個光榮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