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捷
臘日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今歲宮中的臘八粥一共置有六鍋,第一鍋敬神佛,第二鍋進宮,第三鍋賞王公大臣,第四鍋賞文武大員和各省封疆大吏,第五鍋分給眾僧侶,第六鍋作為施捨,可見這粥的金貴。
今日早朝並未因為這個節日而停朝。榮景帝端坐朝堂之上,接受眾朝臣叩拜。
今日眾臣列席齊全,更甚於大朝會。
而最令人震驚的卻是,兵部尚書馬光輝奏報,剛剛接到西北軍報八百里加急,西北平青軍大捷,叛軍十萬大軍全部被擒!這個消息來得正是時候,好像給朝堂上又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一樣,眾人皆無法抑制那激動的心情。
相較於朝臣的激動心情,榮景帝就要淡定多了。這個消息,在兩天前已經由八百里加急奏報朝廷,但榮景帝一直未予公布,而是選在臘日之時才爆出此事,其震撼效果無疑更加顯著。
群臣激動,道賀之聲不絕於耳。
此次平青大將軍許中琪成功收復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六十萬平方華里的領土。圍殲擊潰叛軍主力,活捉了叛軍親眷,叛軍酋領眷屬和其它從屬史員。
榮景帝大喜,加封許中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
並由許中琪率軍獻俘,再行封賞。
其後十萬叛軍的後續處置問題,成為朝臣議論的重點。
十萬叛軍數額實在巨大,如何消化這些叛軍,也成了當務之急。
「臣啟奏:此叛軍當化胡為漢,臣奏議分化而治,一則:行苦力,築工事,修河道,建橋樑,打磨其鬥志,消磨其銳氣。二則:改牧為耕,溶於農事,教化愚民,可令叛民歸心,依附朝廷。我朝天威,必令八方歸附,萬民朝賀。」
吏部尚書楊銘時乃保和殿大學士,領軍機要職,類首輔之尊,奏報亦十分中肯。
堂上榮景帝頻頻點頭讚許,善待此十萬叛軍戰俘,可威懾四方,令海內臣服。坑殺叛軍則絲毫不在榮景帝的考慮範圍。
且黃河河道於堵,需要治理,冬季正好行此工事,十萬叛軍分段治理,可解兩處隱患。
幾項工事下來,叛軍鬥志磨滅,再化歸為奴,諸地分而治之。
沿照舊襲,抽掉叛軍酋帥,餘眾編入民間,並且強令推行本土習俗。十年二十年之後,他們就會和身邊的木土人一樣,同風同俗,泯滅眾人。
榮景帝朗聲道「准卿所奏。另青海一省,免賦三年,令一省百姓休養生息。」
「據許將軍奏報,尚有叛軍五千餘人,逃竄至甘肅庄浪衛一帶大山之中,叛軍餘黨若重振旗鼓,企圖再犯,恐有後患,臣奏請安排將領出兵清剿餘孽,以絕後患。」馬光輝繼續上前奏道。
「餘孽自當清剿,諸公可有人選?」榮景帝開口問道。
大學士高季文上前奏道「臣以為,許將軍對叛軍尤為熟悉,自當可領軍平叛清剿餘孽。」
榮景帝並未思考,直接道「許將軍朕另有任用,另薦之。」
「可調川陝總兵吳應起前往,餘孽可平。」禮部尚書朱彥成覲言道。
「不妥,吳總兵位重,不宜調之。況五千叛逆,焉需用牛刀,微臣保舉騎都尉董成鵬,其出自武勛世家,其人允文允武,可堪此任。」
兵部右侍郎胡博此言一出,堂上就有了竊竊私語之聲,主旨少不了暗諷胡博無恥,舉賢唯親,可恥!
胡博站於朝堂之上,頗有粗曠之態,完全無視他人投來的諷刺目光。自己的女兒現在與董府兒郎結親,推親家一把有何不可,只要親家拿下此職位,清剿有功,職位高升,自己女兒嫁過去他們豈有不高看一眼的?傻子才放著自己人不薦去薦別人,胡博頭抬的更高了。
朝堂多數人還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對待的,這種直接舉薦親家的莽夫,不堪與之為伍啊!
議論之聲漸止,御座之上的天子卻開口道「准奏,著董成鵬任驍騎參領,統兵三萬,出青海,翻祁連,向甘肅庄浪衛進發。徹底清剿叛軍餘黨。
任謝爾蘇為甘肅提督,總攬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處理叛軍善後事宜。」
嗡.……
朝堂上一時寂靜無聲,這兩個任命都令人意外。
董成鵬名不見經傳,雖然其父、祖父輩都曾是統軍一方的人物,但董成鵬其人卻並不顯山露水,只憑一個親家舉薦就能撈到這個好差事,可以說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且還是通過這種舉賢不避親的方式,怎不令人意外?
但也有一些武官對此並不驚奇,皆因董成鵬年少時就頗有才名,雖未領軍打仗,但在京師駐防營中頗具才幹,於沙盤推演一道十分精道,雖未有實戰,但才幹可堪一用。且這種清剿五千餘眾叛軍,仔細說來真不算什麼大仗,幾乎是手到擒來的功勞,左右不過聖上一念之間。
而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謝爾蘇被委任甘肅提督,總攬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謝爾蘇現任直隸駐防副都統,官升一級,卻是直管兩省軍務的封疆大吏。
而謝爾蘇其人乃榮景帝潛邸心腹,現在被委任機要職務,統率兩軍,更加彰顯了榮景帝對於皇權、軍政的進一步掌控。
朝堂之上一派肅然,山呼萬歲之聲不絕。
……
位於西北芒山一峰山腹處,坐落著一處莊園。
一路都是青石鋪地,即便是冬日時節,園內也不減青蔥之色,綠植鋪就,花木點綴,就連森寒的冬日也被隔絕在了山林之外。
又有林中清泉潺潺而過,樓台廣布,鳥獸齊鳴,在奇花瑞樹間閑庭信步。想當年巨富石護修建的崇文園,也只能與此彷彿吧。
又宛若皇家行宮一般,一派氣勢恢弘。
而一處池邊亭台之中,幾人端坐其中,溫酒煮茶,品茗闊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