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陰謀如雲,驚喜如雷—2
這位拜耳,並不是拜耳製藥的創始人弗雷德里希-拜耳,而是來自奧地利的那位拜耳。此人在冶金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工業製取氧化鋁的方法,後世人稱之為拜耳法。
這種方法叫什麼名字,其實蘇寧並不關心。主要是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工業產物,實在太讓蘇寧震驚不已。
鋁元素的化學性質極其活潑,所以想要製備出單質鋁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氧化鋁就成為了它的重要儲存方式,無論是哪種鋁合金的製造,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而鋁合金本身質量輕,硬度大的優勢,又使他成為多個領域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鈦金屬被廣泛應用之前,它就是航空航天行業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時它在地殼中的含量也相當可觀,這為它的廣泛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21世紀的生活中,包括鋁合金門窗在內的許多應用,都是人們說司空見慣的存在。但是東漢末年的居民,還不知道這種金屬的厲害之處。
蘇寧嬰兒突然萌生了一種新的想法,或許可以用它來打至輕盈的盔甲,用來防範中遠程射來的箭矢。由於鋁合金的硬度比較大,所以對於穿透性比較強的武器,防禦起來比較容易。而且這種盔甲簡直就是騎兵們的福音。畢竟過度沉重的盔甲將限制他們的速度,而輕便卻具有高防禦力的鋁合金盔甲,將毫無疑問可以保住他們大多數人的性命。
有了這樣的想法,蘇寧便開始動員起來,只可惜武威郡境內的鋁礦資源並不是特別豐富,開採起來也頗有難度。
不過這些困難因素在幾位冶金學狂人面前都不算什麼,他們在得到蘇聯的支持之後,立刻就開始了加班加點的瘋狂工作,同時,水利鍛錘也逐漸出現在了武威君境內的幾條河流上。它們已經能夠實現打到板甲的基本目標。
同時,銀幣的製造也被阿萊和阿羅兩位經濟學家提上了日程。雖然在技術上還不完全成熟,但掌握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巨大的利潤,這是兩位經濟學家極為重視這件事情的原因。
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模具,直瞪著眼睛口說一聲技術過關,便開始鑄造他們籌謀已久的蘇大頭。
所謂的蘇大頭,就是仿效遠古時期袁大頭的銀元,而製作出的一種銀幣。這種銀幣應該具有怎樣的購買力,與銅錢之間又該用怎樣的兌換比率來互換,都還沒有被詳細的計劃出來,但是,在渭水公司內部已經樹立的多個項目,都需要足夠的經費來推動發展,所以,一個能夠帶來巨大利潤的貨幣,是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可是,液晶口因為金屬鉻等資源的缺乏,遲遲無法做出吹上一口能在耳邊嗡鳴許久的銀幣效果。在不能確保防偽技術安全可靠又簡便易行的前提條件下,如果貿然將大量銀幣投入到市場當中去。那麼帶來的可不光是通貨膨脹的惡劣效果,還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安全隱患。
所以蘇寧並沒有貿然同意兩位經濟學家的意見,反而是想了一個折中方案。多年的經濟史研究,讓他對西方貨幣鑄造的歷史有所了解,他至少還記得螺桿壓幣機這麼個玩意兒。於是就讓幾位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召喚者,將之復原了出來。
不久之後,蘇寧就從黑塔部落招來了一群可靠的不屈,並將他們秘密地隱藏在武威郡的沙漠邊緣地帶。這幫人的任務之一,就是使用螺桿壓幣機進行鑄幣。如此以來,東漢朝廷等於在涼州開辦了一家中央銀行,只是這大央行並沒有在朝廷備案,也不會服從朝廷的任何指示。他只會為蘇寧的原料採購,提供足量的資金支持。
這麼多的好處其實是顯而易見的。金屬銀雖然在古代算得上是貴金屬,但銀質的貨幣罪東漢末年的人來說還相對陌生,所以,銀幣在東漢末年的推廣成本還是很高的。百姓們對銀幣缺少基本的認知,也就無法產生對他的信任,你要知道如果貨幣得到百姓的信任,哪怕它本身是一張紙,也將可以通行天下,後世的人民幣等紙幣,也都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點就是,銀幣的大量發行勢必會引起朝廷的注意。到時候蘇寧想要盡量隱藏自己實力的構想,將會很難以實現。
所以,悄悄的發行銅幣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更何況銀幣方案短時間內也無法進行。
解決了回家和貨幣的問題,蘇寧便又在軍事裝備和資金來源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他還需要面臨幾方面的考驗,其中之一,便是貿易量的擴張問題。
蘇寧現在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涼州本地有許多豪門已經開始準備聯合打壓他,他的很多商品在涼州都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狀況,尤其是幾家豪門聘請了幾位有經驗的員工之後,更是將自己的產品推向了市場,由此以來,他們便不再需要購買渭水公司的產品。
而剛剛從苦日子裡熬出稠的普通百姓,此時還沒有足夠的積蓄購買工業品,他們雖然從蘇寧的公司當中賺取了不少的收益,但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收入存儲起來,以便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飢荒和疾病。
所以,涼州境內的鄉野形式如今是這樣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因為工業生產力的迅速提高而出現相應的增長。而工業發展的腳步又不能因此而停歇,否則,整個涼州的君山全疆沒有足夠的工業產品來支撐。於是,如何在不影響工業產能迅速提高的同時,充分的釋放消費潛力,成為了蘇寧等人的一大問題。
這個問題足足讓蘇寧憂愁了半個月之久,直到一個人的到來,才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
這個人叫做馬翼!
馬翼,跟馬超的父親馬騰一樣,都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但怕你忙得連路似乎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密切,歷史上,他的兒子馬岱倒是跟隨馬超南征北戰了半生之久。但他本人,總是和其餘的幾個兒子,一起前往了西域,躲避涼州的連年戰火。
這是他之所以前來會見蘇寧,便是因為聽說蘇寧遇到了滯銷的難題。對此,他的解決方案也非常簡單,那就是讓這些商品,踏上絲綢之路。
他剛把話挑了個頭,蘇聯的腦海之中就閃過了無數雷鳴電閃。武威郡正處於河西走廊之上,控扼著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地帶。他蘇寧怎麼能夠不利用這一天然優勢呢?
於是在三天之後,蘇寧將全部手下都聚集起來,召開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會議,在他的安排部署之下,渭水公司未來兩年的發展方向,並不是向東擴展自己的商業觸角,而是厭惡將自己的產品,運送到西方去。
在那裡,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稀奇古怪的產品,然後將之販賣到中原一帶,獲取的利潤,將是難以想象的豐厚。
之所以要上新宇走上一遭,才到中原去販賣商品,而不是直接將自己當商品販賣到中原去,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因為信譽的商品在中原的認知程度比較高,畢竟復仇之路已經開啟了上百年的時間,雙方的商業交流有著完全可以信賴的基礎。而中原地帶對於涼州貨物的認知比較低,這就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涼州貨物的宣傳成本。至於西域的居民是否會認可來自涼州的東西,蘇寧並沒有過多的擔心,他只需要告訴那些西域的胡商們,這是中原地區此前並不曾向他們出售的稀罕物件兒。原本,這都是秘而不宣的寶貝,但如今,大漢天子想要聚攏更多的財富,以便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叛亂,所以,才讓這些寶貝來到了西域地區,換取足夠的金錢和寶物。
如此以來,三方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唯獨涼州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人手和時間浪費在交通上。
然而想要創出一番事業,就必須邁開勤勞的雙腿,動起勤勞的雙手,這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必然選擇。
除此之外,蘇寧的另一個考量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那就是涼州,大量工業品如果販賣到中原地區,勢必會引起中原地區的好奇與探索,到時候,中原地區將很有可能掀起跟風的浪潮,一旦那一帶的工業基礎達到一定的水平,將會給日後稱霸那一帶的軍閥,提供更加優良的工業支持,到時候,中原軍閥的勢力將有可能威脅到涼州地區的安全。
涼州人可不會把實用的好東西販賣到那裡去。這與蘇寧的利益顯然不符。至於他們通過報紙上而摸索出的新技術,蘇寧反而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報紙上刊載的所有技術,都經過嚴格的審查,否則是不會出現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而那些技術,都是在涼州已經極其成熟,甚至已經逐步淘汰的低等技術。即便傳出去,也不會對涼州造成太大的威脅,更何況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控制著知識的傳播,他們並不允許墨家之學在他們的地盤上復興。故而,即便有人願意學習報紙上刊載的新興技術,也會受到世家大族的打壓,反而不能很快地流傳起來。
由此,新的市場布局便逐漸形成,蘇寧的注意力,便逐漸從戰略的抉擇層面上解放出來,開始注意細節的發展和完善。
他知道接下來的兩年,對於他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兩年之後,黃巾起義將會席捲天下,到那時,涼州也會出現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叛亂的主要首領,正是此前曾經見到過的韓、邊二人。但叛亂的主要力量,卻是一支叫做湟中義從的羌人武裝。
蘇寧知道,自己在涼州境內安置了太多的重要產業,這些產業幾乎每一項都可以製造出巨大的利潤,他們將在排卵期間成為叛軍重點進攻的目標,所以,這兩年的計劃與安排,必須進行的天衣無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