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公卿齊勸荀文若
荀彧能不能邁過心裡這個坎,全在他自己。
韓煒攜北軍五校、虎賁軍兵出長安。隨行只帶典韋、馬超、王雙、馬岱四將,韓治及其他眾小也被一併帶上。
大軍剛剛出離長安,丞相府內的賓客便絡繹不絕了,也都不是外人,儘是些荀彧的熟人。
大司空郭嘉、大理寺卿鍾繇、五官中郎將董昭就不用說了,都熟透了。
廳堂內,早早就來了的荀彧二位兄長,荀衍、荀諶。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好讓荀彧回心轉意。
「五弟如今貴為宰輔,大漢相國,怎地還如此的不識時務呢?你能有今天皆拜武成公所賜,此次征揚,必定又是所向披靡。為兄勸你在武成公班師回朝之時,與其和解。」荀衍眉頭緊鎖,鄭重其事。
荀彧閉目養神,淡淡說道:「三兄若是願意,這丞相之位愚弟讓於你便是。」
「你……不可理喻!」荀衍氣得大袖一甩,背對荀彧,不再搭腔。
荀諶頻頻搖頭,接著說道:「五弟此話過了,怎地譏諷三兄呢?天下有德者居之,漢室頃頹,病入膏肓,自是無藥可救!五弟如何這般執著?不,你這是執拗乃至愚不可及,武成公乃當今明主,當成大器者……」
荀彧打斷荀諶,微微一笑道:「呵呵,四兄,您貴為闇月司豫州司主,是不是打算把你這個愚不可及的兄弟帶入闇月司候審吶?聽說司中有各種手段讓人俯首認罪,比大理寺還要陰森百倍!來來來,將愚弟帶去,說不定讓我一害怕,就回心轉意了也猶未可知呢!」
不光荀諶臉上掛不住,連鍾繇聽后臉上也變顏變色。
鍾繇見荀彧早早就把自己捎上了,識趣的不再碰釘子了,看了看郭嘉與董昭,那意思是你們說兩句。
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精,見親兄弟還吃癟,誰還願意再去自尋數落呢?
正在此時,門外侍者稟報:「啟稟丞相,大司農孔融到了。」
荀彧點點頭說道:「速速有請。」
老孔融在侍者的攙扶下蹣跚而來,坐下之後,眾人紛紛見禮。
孔融笑的鬚髮亂顫,示意眾人免禮,而後說道:「荀相,老夫深知諸位同僚勸你不得,特別請來一人,他的話你可要聽聽。」
少時,又來一位老者,已是花甲之年。鬚髮皆白,身穿素布長衫,手裡拄著拐杖,步伐穩健。
荀衍、荀諶、荀彧紛紛率先見禮,齊聲道:「見過大兄!」
來者正是荀悅荀仲豫,當年時任客曹尚書,負責朝廷與外族接洽的事宜,奉命出使過西涼,與韓煒也是早早結緣。
他跟楊彪、孔融一樣,也是最早的扶漢派中核心人物之一。
隨著韓煒的入朝,荀悅也急流勇退,進入東觀修書,寫成《漢紀》三十篇。后又作《申鑒》、《崇德》等經典,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并,主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表現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
靈帝時,宦官用權,士子們不願出來做官,退身窮處,荀悅也是託病隱居,當時世人不知其才,只有他的堂弟荀彧特別稱讚他,敬重他。
荀悅的到來,讓荀彧大感意外。雖然自己是荀氏族長,但哪有那麼多時間打理?故而,族中事宜皆要稟報荀悅。整個荀氏可以說由荀悅支撐著,荀悅親自到來,也就代表著整個荀氏一族的意見。
你荀彧可以匡扶漢室,但那也是在穩定家族利益的前提下。當政治立場與家族利益衝突的時候,就要權衡利弊了。
在荀氏三兄弟見禮之後,郭嘉等人也紛紛施禮:「吾等見過仲豫老大人!」
荀悅比孔融還大上七八歲,可體魄卻比孔融強健的多。也可能因為孔融被酒色掏空了身體吧,不像荀悅清心寡欲,修身養性。
老爺子不怒自威,徑直坐在了荀彧的主座之上,笑了笑:「呵呵,諸公皆是國之柱石,棟樑重器。可願聽小老兒絮叨幾句么?」
「願聽兄長(老大人)教誨!」眾人恭敬萬分。
荀悅笑盈盈的擺擺手,緩緩開口:「不敢言教誨,權當笑談。試問,今日三公九卿聚於相府,是何故呀?」
「這……」「呃……」
果然是老而彌堅,一句話就切中了要害。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所云。總不能說勸解荀彧吧?一群朝廷重臣,不理政事,卻在這裡做毫無意義的事。
「那老朽是不是可以認為諸位公卿在此無所事事呢?」荀悅閉著眼,笑眯眯的語氣。
又是無人應聲,沉默不語。
「哼,難道朝廷的三公九卿就這等的無所事事嗎?」荀悅冷笑著,也不睜眼。
郭嘉、董昭見狀,連連請辭,率先告退。緊跟著,鍾繇也推說大理寺事務繁忙,走了。
剩下孔融看著他們離去,嘿嘿直樂。
「文若,替老朽送送大司農。」荀悅直接下了逐客令。
「哎?仲豫兄,你這是……」孔融一頭霧水。
「大司農,請吧!」荀彧躬身說道。
孔融無奈,大袖一甩,悶悶不樂的走了。
見人都走的差不多,荀衍對荀悅說道:「大兄既然來了,咱們弟兄就要把話講在當面……」
荀悅即刻打斷道:「沒什麼好講的。三弟跟四弟也早些去罷,愚兄替你們開解五弟。」
「遵兄長之命,我等告退!」荀衍、荀諶很識相,齊聲道。
堂中侍者盡數被驅散,只剩下了荀悅跟荀彧兩個人。
「大兄,可是有匡扶漢室的良策示下?」荀彧面帶微笑的問道。
荀悅品了一口香茗,笑道:「我當五弟不會笑了呢!坐吧。」
荀彧坐下之後,靜聽荀悅分說。
「何為匡扶漢室的良策?火併韓孟炎,扶保天子臨朝親政嗎?老朽敢斷言,只要韓孟炎一死,自有曹孟德、孫伯符這些人揮兵進長安,一樣的挾天子。」荀悅將茶盞略微用力的放在了桌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