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府君重託
李延昭聞言卻是惶恐不已,伴隨著「啊」的一聲驚呼,眼珠子都瞪圓了,彷彿隨時會掉出來一般。
想必這個年代也不會有什麼福利分房的概念。李延昭明白自己作為一個百人長,已算是進入了國家的公務員階層。可是李延昭這個底層公務員,很自覺地沒有對待遇問題抱有很高的期望。更遑論期盼分房這種事情了。
然而太守此時提出這件事,卻是著實讓李延昭吃了一驚。郡府出資購置宅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待遇啊!受寵若驚之下又是抱拳下拜,口中連稱自己微末之功,不敢受如此重賞。令太守費了老大的勁才將他從地上拽起來。
太守將李延昭拽起來之後,見他仍舊是一副惶恐之態,遂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君先在外平叛,后又傳馬鐙製造之法,已是有大功於郡府。然而君連遮風避雨的屋子都沒有一間。某又怎得安心?」
「此間宅邸,頗為簡陋。然郡府條件有限,還望君勿要嫌棄。」
李延昭連連拱手道:「府君親自關垂,已令延昭感激不盡,怎會心生嫌棄。」
太守聞言,卻是點點頭,而後道:「既然如此,君且與某同往一觀罷。」
太守引李延昭出了郡府,這次太守卻沒有再乘馬車。郡府門外有兩名小吏各牽了一匹馬等候。見得二人出門,忙將馬韁交到二人手中,隨後行禮退去。
李延昭與太守二人策馬緩緩而行,直向著城北而去。路上兩人不時交談一番。李延昭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設想。力求使得太守將郡所治下的工匠盡量集中管理,集中生產。在這個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時代,務求使得郡中工業生產實現集中化,並逐漸地統一標準。
受限於這個時代人思想的局限性,手藝活往往由於上一代工作者的「藏私」而不能傳授到下一代繼承者的手中。便往往造成了這種手藝活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於是這就造成了各個工坊之間,各個匠人之間製作同一樣物品所使用的工藝也不盡相同。長此以往,若無在工藝上大的革新和長進,這些手工業,往往就面臨著原地踏步,乃至於逐漸倒退的境地。
李延昭細細思慮過,將工匠們集中管理,集中生產,往往能夠降低這種因為手藝的差距而帶來的產物上的差異。畢竟集中管理,工匠們可以方便地互相學習。
而要使得匠人們摒棄傳統觀念,不再「藏私」。便需要很豐厚的物質激勵了。
李延昭一念及此,便建議太守,對於那些對工藝做出重大革新和改進,並進獻其法的匠人,授予散階官職。並由郡府支付其俸祿津貼,奉養其終身,並蔭子嗣,保舉其進郡府為吏員的政策。太守聞言,道這卻是不難。然而他對李延昭如此重視手藝匠人的觀念,卻是略有些不解。
李延昭向太守坦言,匠人便是生產力的保證。不管是民用器物還是軍器,都需得匠人們來製作。若是匠人們手藝精湛,製造出來的物品經久耐用,一則節省財力。二則省去許多人力物力。
將士們在戰場上作戰,若軍器堅固耐用,無形之中自然是提高不少戰力。太守聞言,細細思慮一番,也覺李延昭所言甚是有理,不由得將他這些建議都默默記在心中。
說話間,兩人已策馬行近城北軍戶巷。太守驅馬前行幾步,為身後李延昭指著路。來到一個小院前,太守徑自下了馬,而後在門前拴馬樁處拴好馬,隨即上前推開門。
這小院青磚砌起的牆,顯然是翻修了一番,院門也是不久前新刷的朱漆。李延昭依樣拴好馬,隨太守走進小院。
院門後有一堵照壁,李延昭繞過照壁,隨即便見院里一間正房,正對院門,兩側還有兩間廂房,三間房屋由青磚砌成的院牆串聯在一起。李延昭看著院中的三間顯然是不久前用心翻修過的房屋,屋頂上俱是換了新瓦,屋牆以及門窗也顯然是精心修葺過一番。心下感動不已。
太守上前推開正屋的屋門,之間正對大門是一個會客廳,內里几案、坐墊等物一應俱全。上首的几案上,還細心地置備了筆墨紙硯等物。進了內廳,又轉過右側的屏風,便是卧室。床鋪及衣櫃、梳妝台也是一應俱全。
李延昭看著這間屋子,頓時感慨萬分。以後,這裡就是自己的家了。
來到這個時代,他在不經意間,便有了自己的家。這是他當初隨著劉仲康等一行人在逃難路上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卻是真真切切地,就在自己眼前。
「府君厚愛,延昭粉身碎骨,無以為報。」李延昭看完了自己的家,深有感觸地對著太守抱拳下拜。神態恭謹之極。
「君不必多禮。」太守扶起李延昭,道:「某來此間,任太守之職,時年四十有二。每每憶起臨行之時,使君與長輩重託,便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任五年,片刻也不敢懈怠,使君重託,亦猶在耳。然五年光陰,某仍無所建樹。細想之下,至為愧疚。」
「上天有德,賜君與我。平叛在外,議政在內。不過短短數月,便已露崢嶸,某覺至為難得。只盼君日後與某戮力而為,治理好這一郡之地。不負使君重託,長輩教誨,某便無憾矣!」
太守此刻面對李延昭,一抒自己心中所願,頓覺暢快了不少。
李延昭聽聞太守一番肺腑之言,亦知這些年來,太守亦是不易。想來接受別人重託,而自己做得政績又並不是特別出色,那種有負他人所託的感覺。李延昭亦是感同身受。
自己來這個時代之後,不過借著自己後世的見識,給太守提過一些建議,便受到如此重視與重用。他怎能不對這一切感到感激涕零呢?想來自己也是搭上了太守的順風車,一路毫無障礙地前行。自己的建議與設想真可謂是暢通無阻地實行,雖然他心裡明白自己這些建議和設想可以給郡府帶來積極地改變,然而若無太守這般照顧與扶持,結果如何,他還真的不敢想。
「延昭必盡心戮力,為府君鞍前馬後,惟願府君早日得償所願!」面對著太守這份厚愛,李延昭亦是抱拳,鄭重對著這位自己一直以來的伯樂,做出了鄭重的承諾。
太守的抱負,他已是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能辜負太守的信任嗎?只能全力施為,只求早日使太守治下人民富足安樂,太守本人得償所願,才能不負太守的這番重託啊!
李延昭的內心,自此時始,亦是不由得加上了一顆,與太守相同的不安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