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涼州辭> 第九十九章 軍民同樂

第九十九章 軍民同樂

  正午已過,而永登縣北十里處,這片新開墾出的良田之中,數百軍卒正與數百平民們同坐在田壟之上,各自面前地上擺著酒水吃食等,雖然軍卒們與百姓分別集中圍坐在田邊,然而彼此之間不時把酒同飲,堪稱其樂融融。


  上首蘇玄、蘇小娘子、李延昭、宋慶、劉季武等各自坐在胡床上,面前几案上也擺放著酒水餐食。蘇玄家的郡望乃是京兆蘇氏。在這時代也算是士族行列,故而蘇氏雖然由蘇玄帶些許族人逃難來涼州,不過仍是眼高於頂。聽說宋慶乃是敦煌宋氏子弟。其家至得刺史張氏信重,蘇玄便坐在宋慶身旁,兩人滔滔不絕地交談著。


  李延昭倒也側耳細聽了一番兩人對話,然而聽到的不過都是些高門之內隱秘之事,抑或是宋慶對蘇玄介紹涼州境內,諸士族之間的情況。李延昭並不感興趣,加之兩人私下交談,聲音也有些小,聽得不怎麼真切,便沒有再費勁去聽了。


  蘇小娘子枯坐在小叔一旁,聽小叔與宋慶交談,也是神情懨懨。於是又枯坐了不多久,索性將几案與胡床移至李延昭左近,與之對飲幾杯,而後交談起來。


  李延昭自來到這時代之後,一心撲在軍中事務上,以他所處的層次,也少與士族高門有什麼往來。加之前世未婚妻車禍亡故對其的打擊,對男女風月之事,也是充耳不聞。故而此間與蘇小娘子對飲過後,不過交談幾句,卻早已臉紅到了耳根,一副窘迫之色。


  蘇小娘子見狀,也不疑有他,只道是將軍醉了。李延昭心知自己現在一大紅臉,更加窘迫,只是張口解釋道:「某自小便是如此,沾酒便臉紅,小娘子勿怪。」


  兩人枯坐交談,李延昭聽聞小娘子講關中風物,滔滔不絕。他卻是張口結舌,只能連連稱善。在他印象中的關中,便只有那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哪裡有京兆士族的小娘子見多識廣?蘇小娘子見李延昭張口結舌,一副窘態,卻也不以為意。待得話頭告一段落,便央求李延昭為她講講軍中趣事。


  李延昭見蘇小娘子央求,倒也不推諉,略作思考,便將自己由關中逃難至此,及至進入軍中的一樁樁事情娓娓道來。


  蘇小娘子見李延昭神情專註地開始講述,她也樂得坐直身體,凝神細聽。聽到陳倉邊上那個被洗劫屠戮的村莊,小娘子神情中頗有哀痛之色;聽到流民眾到達隴西之後,隊伍中幾位老者罹患瘟疫,李延昭與劉季武二人帶著他們一同去求醫問葯,小娘子臉上現出一抹擔憂之色,直到最後聽到救治及時,眾人盡皆無事,才鬆了口氣。


  及至後來,李延昭進入軍中,便被都尉發配去養馬,天天與騾馬相伴,著實吃了都尉一通殺威棒,小娘子聽聞不由掩嘴輕笑起來;講到軍中營霸欺凌袍澤,自己憤而出頭,小娘子也是一臉憤慨之色。


  再往後,禿髮鮮卑部發動叛亂,都尉又受命率部馳援,如何夜襲敵營,如何林中布局伏擊、如何水淹賊軍,最後挾持亂軍眷屬,長寧城頭平叛……不由得聽得小娘子眼中連連閃現異樣神采,連呼過癮。


  講到最近,新年伊始便聞陳安募集氐羌之眾,與匈奴劉趙在關中分庭抗禮,自己率部前出去偵騎,孰料竟遭遇狼群,一番生死搏殺之後,己方騎卒們僥倖殺退狼群,然而自己右臂卻被狼牙咬穿,說著李延昭解開右手護臂,露出小臂上觸目驚心的傷疤,直看得小娘子一陣心悸……


  接下來己方哨騎連連遇伏,兩名隊率和十多名騎卒陣亡,諸將定計,誓將伏擊己方哨騎的這支敵軍一網打盡。李延昭率部前出誘敵,誰知卻陰差陽錯地與對方來了一場遭遇戰,最終苦戰迫使對方逃脫,然而圍殲計劃卻成泡影……


  陣亡士卒的忠骸被眾人找到,並且運回郡中,擇地安葬;繼而己方哨騎又渡河四處,接引流民等等。這一應諸事,都是李延昭切身經歷,講起來也是至為詳實,聽得小娘子的情緒一會高漲,一會低落,彷彿是自己親眼見證李延昭所講的這些事情一般。


  眼見日頭漸漸西沉,這場由李延昭臨時起意所提議的野餐,也漸趨尾聲。與小娘子攀談已久的李延昭,卻漸漸生出依依不捨之感,而轉頭四望,另一旁的蘇玄與宋慶,也是相談甚歡,此時兩人,也彷彿生出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見場中眾人仍有意猶未盡之感,蘇小娘子索性起身,又向李延昭求得先前伴奏那隻號鼓,款款行至眾人中間空地之上,早有士卒取過一張几案置於地上,以便蘇小娘子放置號鼓。


  蘇小娘子放下鼓,隨即站定,向著周遭眾人福了一福,而後朗聲道:「今日墾荒諸事已畢,得李將軍相邀,我等軍民共聚一處,把酒言歡。婢子且為諸君獻上一曲,以酬諸君戮力相助。」


  蘇小娘子話音方落,圍坐著的軍民已是一片喝彩之聲。伴隨著蘇小娘子敲打出的鼓點,場中漸漸安靜下來,不管是上首相談甚歡的蘇玄、宋慶,還是獨自枯坐的劉季武,以及下首圍坐著的數百士卒百姓,俱是注視著蘇小娘子的一舉一動。


  蘇小娘子的縴手輕輕握著鼓槌,有節奏地擊打著鼓面,悠揚蒼茫的鼓聲很快便傳遍場中,使得眾人的眼神,頗有一絲迷醉之意。


  蘇小娘子朱唇微啟,一首《大田》已是娓娓道來: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這首詩出自《詩經.小雅》。描述的正是田地間耕耘之事,唱在此時也頗為應景。起章敘述春耕之事,選擇良種,修繕農具。次章追敘夏耘,描述了除雜草與去蟲害的必要性,指出只有除去稂莠,糧食才能有一個好的長勢。


  而第三章前四句則寫出了風調雨順對於農業的利害關係。農人們的祈願也是如此質樸,先灌溉好主人家公田,然後再把我們農人家的私田澆。后五句寫秋收的喜悅,此處之妙在於側寫,在於烘托,在於細節描寫,不寫收,而寫不收。


  從不收中反映豐收,構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絕。你看,有長得欠壯實故意不割的,有割了來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來不及裝載的,還有許多飄灑散落在各處的谷穗。


  三章的末句「伊寡婦之利」,又使詩的意境得到升華。如果沒有這末句,人們或會有疑問:大田裡散落漏收那麼多糧食,是不是農夫們偷懶和不珍惜呢?也或會作如是想。有了脫穎而出的此句,人們才恍然意識到農夫們故意不收割殆儘是有良苦用心的。


  為了讓鰥寡孤獨無依無靠者糊口活命,又免於他們沿街挨戶乞討的窘辱,農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豐收果實讓他們自行去採拾,那種細膩熨貼,那種宅心仁厚,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有拯溺幫困的惻隱之心。


  此詩本就應景,加之蘇小娘子的美妙鼓聲伴奏和清越的歌喉,將這一幅春耕夏耘,秋豐收的畫卷,展現在眾人心頭,使得下方百姓人戶們,人人都是一副憧憬神色。


  就這樣,隨著蘇小娘子的歌聲,此次偶發而行的軍民同歡,便算是落下帷幕。李延昭與蘇玄及蘇小娘子作別,令各部集結帶回,還依稀看到不少軍卒和百姓,亦是在依依不捨地握手作別。


  長期的一起勞作,使得他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倒也是李延昭希望看到的結果。想到後世之中的那支軍隊,他深知,能紮根在人民之中,得到百姓支持的軍隊,才會爆發出意想不到的強大戰鬥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