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王誠之憶
李延炤萬沒想到,虜騎的先頭部隊竟會如此迅捷地抵達令居縣外圍。正是對趙軍行跡有一定的了解,他才令主力速速返回縣城,而將行進緩慢的輜重拋在後面,令其隨後返回。孰料虜賊的先頭部隊竟然已進至外圍,悍然對這些輜重發起突襲。
他心中預料到的最壞結果是押車輔兵被虜賊從速擊潰乃至於全殲,這上百車輜重被敵騎焚毀。從先前那士卒的彙報之中,他大概對這些敵騎的規模有了一個估量。這些應當是虜騎的先頭部隊,很可能以一隊或是百人規模渡過大河,繼而對己方展開襲擾。在遲滯己方的同時,儘可能地多行破壞及劫掠之事。
如此一來,隨著這些虜賊騎兵的出現,縣境內除卻縣城,已再無一塊安全之地。李延炤料想自己請辛彥轉移民戶以來,絕對還未及轉移那些縣城外村落中民眾。倘若虜賊對這些地方展開襲擊,那麼後果不堪設想。這些毫無防備的村落遇襲,則村落中的居民勢必被虜賊屠戮一空,除此之外,虜賊還可由這些村落之中擄獲大量糧食,用以充作主力到來之後可供消耗的軍資。
這種糟糕的情形,自然並非李延炤願意看到的。在輜重遇襲的那一刻,他心中已在計劃著,將要如何調整部署,方才能暫時斬斷虜騎的黑手。
然而當務之急,卻是儘快擊潰趕跑這群襲擊輜重的虜騎。李延炤努力將心神放在右手拔出的刀上。左手儘力牽著馬韁,手上尚未痊癒的傷口仍然隱隱作痛。在他的視線之中,虜騎與車陣保持著十幾步距離,仍然在繞著圈子向車陣之中放箭。而車陣中的輔兵則是缺乏有力的遠程投射武器。面對虜騎如此囂張的挑釁,卻是幾無還手之力。
李延炤看到車陣之中的己方輔兵不斷地中箭倒下,然而虜騎的弓矢還是不斷地向車陣之內投射,心中愈發惶急。雖然馬匹已飛奔著距離交戰之處越來越近,但他望著輔兵逐漸增加的傷亡,猶嫌馬匹太慢。
陶恆挺著一桿長槍,緊緊隨在李延炤右側。而當他們進至二百餘步之外時,虜騎終於意識到了衝來的這支騎卒對於他們的威脅。他們不再繞著圈子向車陣內放箭,轉而逐漸聚攏在了車陣一側,向這邊望來。
望著集中起來的虜騎,李延炤粗略估計了一下,約有百餘人規模。按照正常接戰模式,應是己方首先借著馬匹衝擊,在五六十步開外向這些虜騎射出幾輪箭矢。對面亦用弓矢回擊。然後雙方進入十幾步的衝刺階段,再各拔兵器進入白刃戰。
只是李延炤生怕己方騎卒的漫射落到車陣之中的輔兵頭上,下令不得使用弓矢。這樣一來,三百餘騎卒便只有各自持著刀槍等肉搏兵器,直挺挺地向著聚攏起來的匈奴騎兵衝去。
當那些虜騎看到衝來的這支涼州騎卒人數遠多過自己,已是不打算與之交戰。他們紛紛撥轉馬頭,在七八十步遠的距離上向這些飛奔而來的令居騎卒發出幾輪箭矢。隨之便策馬遠遁。那幾波箭矢雖然未能給己方騎卒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然而這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還是令李延炤覺得分外不爽。
陶恆緊隨李延炤,又一齊策馬追擊百餘步,期間不斷向敵軍潑灑箭雨。不過那些逃遁的虜騎,也始終與他們保持著五十步以上的距離。如此一來,令居騎卒的箭雨,也未能給虜騎造成多大殺傷。
追出二三百步之後,眼見虜騎們已遁入山林。李延炤舉起手,己方騎卒紛紛勒馬。各自心有不甘地望著虜騎遁入的山林。見李延炤與陶恆撥馬返回,騎卒們也只得紛紛跟上。
在車陣處,先前據陣而守的輔兵們已在心有餘悸地打掃戰場。看到己方騎卒前來支援,趕跑那支虜騎,依然沒能給這些輔兵帶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在車陣之內將負傷倒地的袍澤們集中抬至一處。而陣亡的袍澤,則被抬出車陣,在陣外擺放成一排。
做完這些事之後,原先圍成一圈的大車方才紛紛被挪開。重新排成一列等待上路返回。李延炤策馬行至車隊一側,望著仍在忙碌的輔兵,忽然揚鞭一指,問一旁一名輔兵道:「誰率領汝等在此抗敵?」
當他率部馳援至此時,看到這些輔兵以車陣為憑,固守此處。對這支輔兵的將佐已不乏讚許。本以為將要盡沒的輜重車隊,卻出奇地在這種調度有方的抵抗之下留存了下來。雖然因為缺乏遠程武器,沒能給虜騎造成什麼殺傷。不過李延炤覺得這些輔兵在這種突如其來的襲擊之下保住輜重已是不易,強求他們殺敵並不明智。
那名輔兵聽聞李延炤相問,抬起頭來便看到軍中將主。一時也有點慌神,躊躇了片刻,便出言答道:「此處率我等押送輜重,結陣抗敵者,乃是王百人將……」
「王百人將在何處?」李延炤抬頭望望尚在忙碌的輔兵人群,又出言問道。
那被問話的輔兵抬眼四望一番,終於看到一處尚在將傷兵往裝載輜重的大車上抬的忙碌人群,忙指向那處,對李延炤道:「司馬,那邊正在搬運傷員者,其中便有王百人將。」
李延炤雙腿輕夾馬腹,策馬順著那輔兵所指之處行去。路上忙碌或是行走的輔兵們見之紛紛避讓。不多會,李延炤便已行至近前,那些尚在搬運傷員的輔兵見之,當中立即便有一人快步行至近前,而後抱拳道:「屬下王誠,見過李司馬。」
「方才是你指揮屬下輔兵禦敵?」李延炤見王誠中等身材,一副老實憨厚模樣,心中好感頓生同時,也感到有些不敢相信。
「稟司馬,屬下才能庸碌,調度不力,致麾下軍卒傷亡慘重……請司馬依軍律治屬下罪,以誡諸將……」王誠聽聞李延炤相問,心下已是忐忑。當即便抱拳叩地,沉聲道。
「無妨,無妨。」李延炤伏在馬背上,彎腰拍了拍仍跪在地上的王誠背部,道:「起來吧。你率數百輔兵,面對虜騎突襲,能保住我軍輜重不失,已是大功一件。損失慘重之事,咎由在我,是我思慮不周,未給汝等輔兵配齊強弓勁弩,與你無關,且起來吧,不必自責。」
王誠聞言,心中大感意外。他感激地抬頭看了李延炤一眼,卻見李延炤面色如常,方才定下心來。他自地上爬起,微垂著頭立於李延炤馬前一側。他本以為此次己方面對這波虜騎突襲,幾乎必死無疑。誰料如今得李延炤率部馳援,這位往日威嚴的軍中將主主動出言為他開脫,驚訝之餘也平添幾分感動。
「以車為據,抵禦虜騎,你是如何想到的?」李延炤面色鄭重地望著面前這位百人將,出言問道。
「屬下先前在關中之時,家父忝任一里的里吏。關中淪陷之後,家父聚集鄉里,結堡自守。因地處偏僻,僥倖得存。兼之塢堡堅固,小股虜騎即便進犯,也只得遠望而不敢近前。惟所慮者,便是秋收之時,鄉兵民戶皆四下而出收割糧食。鄉野之間一片坦途,無所據守。家父便仿照其餘塢堡,置數十小車,車前設櫓盾以為遮蔽,車中置短矛,若虜騎逼近,可用小木錘擊打短矛,飛射虜騎……」
「既如此,便是鄉野間秋收之時,小股虜騎也不敢進望。方才虜騎突然襲來,倉促之間,屬下唯有以輜重車輛為憑,阻隔虜騎,並以屬下軍士持槍據守。然缺乏弓弩,虜騎有恃無恐,我等本已不支,幸得司馬前來相救,方得脫困……」
王誠言及自己先前於關中塢堡之時防備虜騎之法,李延炤默默記在心裡。日後倘若在相對平坦地域與騎兵數量巨大的虜賊之間作戰,便大可採用這種方法。可特製一批車輛,加櫓盾以防禦,上置弓弩或是短矛,以回擊虜騎投射弓矢。
自己以鐵甲步卒與虜騎硬抗,在這時代雖不是首創,不過卻也不多見。尤其這種應對方式非常依賴地形等外因。如若能採用一批這樣防禦完備的車輛,配合那些精銳的鐵甲步卒,對陣敵騎的勝算無疑大大增加。
以重步兵來應對敵騎的衝擊,給敵騎造成重大傷亡。再趁敵騎受挫之後士氣萎靡,隊形散亂之時,由己方精銳輕騎對敵發起致命一擊,便是李延炤一直以來所奉行和堅持的軍事思想。至少由谷口這一戰看來,雖然因受制於地形以及敵騎的實力,己方騎卒未能派上用場,不過這些鐵甲步卒應對敵騎衝擊以及與敵生死拼殺之中,卻是完全不落下風。
「王百人將既在關中據塢堡而守,本來自給自足,又突逢何等變故才輾轉前來?」李延炤對於王誠的領軍之才也是頗為認可。只是心下仍有不解,便出言問道。
王誠聞言嘆了口氣:「數年之前,虜賊平定隴西,回師途中便常有大股虜騎前來清剿。許多塢堡相繼被破。虜騎攻破的塢堡雞犬不留。許多小塢堡便集體託庇於大塢堡下求存。去歲三四月間,虜賊攻破臨近數家塢堡,家父唯恐遭逢不測,便舉鄉遷出,將塢堡一把大火焚毀,帶著糧食財貨,便投奔託庇於當地一家葛姓豪族大塢堡之下……」
王誠言至於此,眼角已不覺酸澀起來:「孰料那葛姓家主賣祖求榮,暗中已降賊。當四里八鄉的塢堡主幾乎都雲集他麾下之後,他便在某天夜間突然發難,令其部曲家兵分頭抓捕各個小塢堡主。家父慘遭荼毒。我力戰不敵,負傷逃往馬廄。卻是恰遇此人小女。她同情我等遭遇,方將我藏在地窖之中,逃過一劫。當晚各塢堡主下屬忠心部曲家兵,盡被屠戮殆盡……」
「之後,那小娘子趁夜色將我送出塢堡,我便一路流落。歷經半月方才行至隴西。恰遇流人前往涼州,我便悄然尾隨。之後便被周百人將選中,成為輔兵。先前李司馬擇輔兵充任正兵,我便參與其中,周百人將得知我家之前曾在關中據堡自守,考校我刀槍弓箭,兵法策論,之後便擢我出任百人將……」
王誠的故事或許在這亂世中完全不是個例。李延炤心中明白,這亂世一日不終結,這樣的戲碼就會有一日不斷在各處上演。
亂世中無所謂忠誠與背叛,正義與邪惡。許多人所作所為也未必出自本心,多是為了求存的無奈之下的抉擇罷了。
只是在王誠心中,葛家已是他此生仇敵。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或許他加入令居縣輔兵,及至後來又積極轉為正兵,便是心中所存留的那一分復仇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如此去做。李延炤從他恨恨地望向東南方向的眼神,便可以看到他深藏於心底的這種情緒。只是李延炤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勸解他才好。
「如今在軍中,我只盼你能好好帶兵。倘若日後能夠進據隴西,揚鞭東指,我必找到這家姓葛的大戶,給你手刃殺父仇人之機!」
王誠聞言,先前恨恨的眼神之中乍然現出一抹神采,他緊緊地盯著李延炤,看著李延炤沉靜如水的面色,望著他不閃不避。他方才知道,在這位小小縣司馬的心中,深藏著如此一般偉願。只是他自己又想起來日東向的種種艱難,眼神又逐漸暗淡下來。
「司馬,我等此生,可還有望重歸故土?」王誠一時思緒萬千,這句不知是自言自語還是詢問的話,便脫口而出。
「若心中偏安北地,無心東去,終你一生,也無法重歸舊地。但若時時以東去為念,誓要滌清胡塵,方才有望。」李延炤說完自己的感慨,緩緩轉頭望向王誠:「現今我等四下無援,極有可能困守令居。只是若不如此,不日涼州陷於虜賊之手,則天下之大,萬無我等容身之處!」
王誠將刀插在地上,怔怔地望著南去之路。良久方才回頭,問道:「司馬,傷員已裝運完畢,這些戰歿袍澤,又將如何安葬?」
李延炤看了看排成一列,裝載得滿滿當當的大車,沉聲道:「擇兩車營帳等丟棄,裝上陣亡袍澤遺體,啟運回縣城,擇地安葬。令工坊木匠為陣亡將士刻制牌位,隨後供奉於忠烈祠中。享士民敬仰,香火永世不絕!」
王誠默然半晌,終是一抱拳,神色激動:「司馬英明,屬下如此便照辦。」
看著兩車營帳等物被卸下隨意丟棄在路旁,不多會便燃起熊熊大火。李延炤神色中卻是愈見凝重。隨著陣亡袍澤遺體相繼被抬上車,這支停留良久的車隊,方才繼續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