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引經據典論有方
劉天保等人一聽,六里啊,太大了,是現在的觻得縣城的六倍!那該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啊?想想都令人神往!是以聽了群情振奮,激動興奮之情躍於臉上。
然一干文人聽了,心中疑惑、焦慮、不安之情馬騰與永嘉先生也是看得清清楚楚。
永嘉先生道:「諸位是不是覺得有點太大了?是否心中在想,我們張掖現在需要建設這麼大的城市嗎?是不是這樣?」
萬欽仁說道:「大了好!就象房子一樣,寬寬敞敞的,人精神,也舒坦。」
永嘉先生的學生、觀政樂熹起身施禮,請問道:「請教馬主簿:適才兄雲整個城市的規劃理念,遵循《周禮》。
然不知我之新城六里見方,引典於何處?
《周禮?春宮?典命》云:公之城方九里,宮方九百步;伯之城方七里,宮方七百步;子、男之城蓋方五里,宮方五百步。
蓋古之城郭,以奇數為準,未嘗見於偶然者。弟愚鈍,還請兄點化,不勝榮幸。」
永嘉先生接過樂熹的話茬兒,說道:「弟子有惑,當老師的責無旁貸。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誠然,張掖新城六里見方,無據於《周禮》。
自古以來,我國歷代城市建設就遵循禮制,因此一般按等級將城市劃分為王城、諸侯城和都三級。
然自春秋以降,前古聖賢提出,宜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按照人口多少進行分級,遂提出了『千室之都、萬室之國』的新理念。
按爵位等級劃分城市,主要適應於封建制;而以人口、城市發展需要進行分級,主要適應於郡縣制。
現在我朝,城市眾多,而有爵位者,大抵集中在京城,其中尤以名號者為多,有采邑者在其少數。其他天下眾城,並無諸侯存在。
象這種情況,再拘泥於《周禮》城市規制,顯然已不合適。
而確定六里見方,正式是考慮到目前張掖的現狀以及下一步發展的需要而確定的。」
樂熹繼續請問:「我知道,不按爵位,而以人口等因素確定城市規制者,首見倡於春秋齊國之管子。
然管子於《八觀》中云:夫國城大田野淺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
現我張掖,地廣人稀,其中尤其是廣有戈壁沙漠山地,難以養民。
在這等情況下,興建此等規模浩大之新城,略微了解一點情況的,知道是為了適應下一步張掖發展之需要;
不了解情況者,可能會詬病於府尊大人,稱其好大喜功,耗費民力。
如若不從建新城伊始,就給天下人一個清晰的交代,可能於府尊、於張掖,都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還請府尊大人三思。」
永嘉先生剛要說話,馬騰卻哈哈一笑,接過話茬兒,說道:「樂熹先生未言其優,先言其短。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很對,也很深刻,慮事長遠,不愧是永嘉先生的高徒。
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你吧。我想,不僅是你,在座的許多人恐怕都有這個顧慮,只是沒有明說出來罷了。
僅從這一點上,我就很佩服你。我希望,以後只要是事涉張掖,不管大事小事,也不管是在會上還是各種場合,只要有不同的意見,都可以發表出來。
可以找有司,可以找永嘉先生,當然更可以找我。
所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管是你說的對還是不對,只要出發點是好的,都可以說。
我想,關於這一點,今後我們要形成一種慣例,形成一種制度,並且廣為提倡。
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犯錯誤走短路。
為了提倡這一點,鼓勵人們敢於直言,今天我免去你張掖從事之職,結束觀政,任五部督郵曹掾,即刻上任。
希望四位從事以及各史等,以樂熹先生為標杆,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是從大局出發,從有益於我張掖出發,都要敢於諍言發聲。
倘若我張掖有幾個象樂熹先生這樣的文人才子,則張掖幸甚,我馬騰幸甚!」
本來劉天保等人對樂熹的發問惱火不已,以為是在挑戰馬騰的權威,剛想出言教訓,見馬騰發話了,才不作聲。
本以為馬騰會苛責他幾聲,沒想到峰迴路轉,竟然因禍得福,直接陞官了!
永嘉先生知道樂熹的脾氣稟性,是一個較起真來不顧頭不顧腚的人。
這樣的人做學問還好,能究根問底,然於官場上不懂得迂迴曲折,容易得罪人。
適才,自己都說話了,他理應見好就收才是,可沒想到打破砂鍋問到底,語不驚人誓不休!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年紀輕輕的府尊大人馬騰馬壽成,竟然給了他這麼一個結局,實在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由此,永嘉先生也從心裡更加佩服馬騰,想到如此年幼就封侯拜將,出掌一方,不是沒有緣由的。
單純用運氣一詞來解釋,是遠遠不能講的通的。所謂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信然也!
馬騰接著說:「至於為什麼要定六里見方,而不是七里、五里,我想這裡面關係不大。
關鍵在於,可能有人認為,現有的觻得縣城,不過是一里見方,驟然擴大了六倍,而現在人口並沒有增加。
也許有人以為,適當擴大一下規模是無可厚非的,比如擴大到二里、三里,我想就沒有人提出疑問了。
為什麼要擴大到這等規模?
我是有一定依據的,現在我一一說來給大傢伙聽聽,看有沒有道理。
咱們先從近處說。
一是剛才永嘉先生所說的三個馬上需要建設的項目。
這三個項目中,除了公主府不會帶來許多人以外,其他兩個項目都會隨之而來許多的人口。
比如,朝庭要在我們張掖新建一個兵工廠。
這樣一個兵工廠,最少要有一千以上的工匠。這一千個工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千個人,而是一千個家庭。
這一千個家庭有多少口人?按一家五口來計算的話,就是五千人!
而現在的觻得縣城,究其實不過一萬人,甚至還要少。倉華兄,現在觻得縣城到底有多少人?」
觻得縣令倉華站起身來,說道:「稟府尊,觻得縣城共有七千八百四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