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203章 劉天保再講軍陣

第203章 劉天保再講軍陣

  劉天保接著說:「先秦文獻中有許多關於方陣的記載,如《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逸周書?大明武解》『方陣並攻,云何能御』等,這種方陣在我國古代長期使用。


  陣的另一種主要形態是圓陣。


  方陣主要是進攻型的陣式,而圓陣則是一種防禦型的陣式。


  這是因為,每當敵軍向己方進軍時,為了盡量減少敵軍的攻擊面,將防禦線儘力減小,就必須將原來的疏散隊形收縮為密集的隊形,儘可能團為一個有機的防禦體系。


  如果有高岡丘阜可作為背後的依託,一般都擺為半圓形的『偃月營』陣式。


  除此之外,凡在平地,都採取密集的圓陣。


  這就是《孫臏兵法?十陣》中所說的:『方陣者,所以剸也;圓陣者,所以榑也。』


  就是說,方陣是用於進攻的,圓陣是用於結聚兵力進行防禦的。


  在同篇中,孫臏又說;『圓陣以胥,因以為固』,也正如此意。」


  馬騰道:「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其大意不外如此。」


  劉天保說:「正是。陣法作為古代戰術思想的重要內容,在指導戰鬥上起著重要作用。


  歸納起來,陣法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主要有四個:

  其一,嚴格隊列隊形。


  陣的作用首先在於使士兵在戰鬥中依照嚴格的編製保持最適當的隊列隊形。


  在一場戰鬥中,將帥要將作戰意圖貫徹於全軍。


  如『心使臂、臂使指』一樣地指揮作戰,要使數千、數萬乃至更多的軍隊協調配合地作戰,而又能在特殊情況下各自為戰。


  這就要求全軍在戰場上按嚴格的編製排列為一定的隊列隊形投入戰鬥。


  這就是《司馬法?嚴位》所強調的『凡戰之道,位欲嚴』。


  這裡的『位』,就是指兵士在隊列中的位置。


  關於位嚴,他認為要『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


  古代的陣法,正是根據作戰的需要而按軍隊的編製排列成一定的隊形的作戰方法。


  只要能認真組織好各級士兵於一定的隊列隊形之中,就會便於指揮,進止統一。


  古代的戰鬥勝負往往與陣的存亡密切相關,一旦戰陣被衝散打亂,就意味著失敗。所以,陣法的嚴格隊列隊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其二,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


  古代的軍隊有車兵、步兵和騎兵,兵器也多種多樣。


  古人研究陣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於在戰鬥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兵種、各種武器的戰鬥力。


  戰車便於擺開隊形在廣闊的戰場上對敵發起進攻,又便於結成車營進行臨時性的防禦;


  步兵的特點是機動靈活,能攻能守,特別是善於越險登高,克服各種地形的障礙,且能進行較為持續的戰鬥;

  騎兵的特點是迅速,靈活、衝擊力強,善於進行長途的迫襲。


  在一場戰鬥中,如何充分發揮三個兵種的長處而避其短處,如何在不同的情況下使三者進行最佳的組合,協同作戰,從而形成最大的集團戰鬥力,這常常是制定各種陣法的主要內容。


  其三,適應與利用地形。


  在廣闊的戰場上作戰,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地形條件,根據各種不同的地形條件而進行的不同安排與部署,就是使用不同的陣法。


  我國古代各種兵書。都十分強調分別不同的地形條件而用兵。


  這方面的基本理論是《孫子兵法》的《九地篇》和《地形篇》。


  孫子先從戰略的觀點把不同的地區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圮地、圍地、死地九種,分析了軍隊進入這九種地區應採取的原則。


  他又把上戰場后所間臨的區域性地形分為六種——通、掛、支、隘、險、遠,根據海上六種地形,主將排兵布陣必須不同,方能取勝。


  《孫子兵法?地形》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後世各種陣法的制定,無不遵循這一原則。


  我們所熟知的韓信破趙之戰中所用的『背水陣』,也是巧妙地利用地形排兵布陣而取勝的有名戰例。


  其四,適應敵情變化。


  戰爭中敵情千變萬化,軍隊的部署必須適應這些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在古代也就是採取不同的陣法。


  根據敵方的攻守態勢、兵種構成、主要兵器,戰鬥力素質等因素的不同,都可以採用不同的陣法。


  即使在一場戰鬥中,如果敵情發生了變化,也應當採用相應的陣法。」


  馬騰說:「既然陣法在戰鬥中能夠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以後我張掖之兵要在這方面多加練習,做到熟能生巧。只是這布陣一節,想必會有許多講究吧?」


  劉天保答道:「是的。


  古代陣法可謂千變萬化,但無論如何布陣,陣式如何變化,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是布陣的基本要求。


  《司馬法?定爵》中對布陣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古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指出:『因地,因敵,令陣』;『凡陣:行唯疏,戰唯密,兵唯雜。』


  就是說,首先要根據地形與敵情決定採取何種陣法,在布陣時要注意行列疏散,交戰時兵力宜密集,兵器的配備宜多樣。


  行列宜疏散,是說在士兵之間、行列與行列之間不能太密,要有一定的間隔距離。各種兵器才能施展,隊形才有可能變化。


  一般來講,每步兵一人,佔地兩步;騎兵一人,佔地四步。


  除了從士兵的位、行、列這種關係來看之外,從全軍的角度講,整體的布置也應有一定的距離。


  一個完整的陣式往往可以分為陣頭、陣腹、陣翼、陣尾四個部分。


  陣頭是全陣的前鋒或前衛隊,陣腹是全陣的主力或總預備隊,陣翼是用以掩護中央主力和對敵實施迂迴或突襲的機動兵力,陣尾是全陣後方或側後方的警戒部隊。


  這四個部分之間,陣頭不宜遠過,陣尾必識變更,陣腹最須實整,陣翼籌使輕凌。


  這樣,全陣就能靈活機動,離散聚合,有條不紊。


  兵力宜密集,是指作戰時之所以能形成一支整體的打擊力量,靠的是有機的整體戰鬥力而不是單兵攻殺的戰鬥力。


  這其中包括各兵種的密切配合,也包括各營隊、各小陣之間的聯繫支援、左右照應、內外配合。


  只有陣中有陣,隊中有隊,才能達到一陣被破,諸陣相救。


  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戰場上根據需要而進行戰術的集中、分散、填補與轉移。


  至於『兵唯雜』,就是要配合各種功能的武器。


  這在使用多種兵器的古代,是任何陣法都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陣的運用上,古代兵家強調『陣無定形』。


  對前人留下的陣法、陣圖,既要虛心學習、研究和繼承其中的寶貴經驗,又不能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去生搬硬套這些陣法、陣圖。


  《司馬法?定爵》中說:『陣,巧也』,還有一位名將曾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巧』一『妙』可以說道出了學習與運用陣法的精髓。


  陣法的巧妙,就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對陣法進行靈活運用,不能強執一圖、機械執行。


  只有既講究陣圖,又能臨陣變通,才算掌握了『陣無定形』、運用陣法的奧妙。」


  有詩云:

  演起三才陣,罩定七星場。


  今日得真趣,明天馳四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