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下形勢
「大兄,你回來啦。剛才希子阿姐來過了。」看見張松到來,曉嵐一蹦而起,紅紅的臉蛋上滿是汗跡。
「看來你剛才練得很刻苦!以後都得加油。」張松讚賞地說,「希子說了什麼嗎?」
「嗯,大兄,你是不是要娶希子阿姐為妻啊?」曉嵐沒有回答張松,反而調皮地問了另一個問題,眼神里含著期盼。
張松望了望在場的幾人,無論是曉理還是袁士、范新、鍾貴都望著他,眼神熱切地等待張松回答。李山則坐在一旁沒有動,但嘴角卻露出了一絲笑意,張松便知道,是李山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幾名少年。
張松笑著點了點頭,說:「是的。你還沒有告訴我希子說了什麼呢。」
「哦,哦,哦。」幾人一聽都高興地手舞足蹈,歡呼起來,「太好了,我們有大嫂了!」
高興一陣后,曉嵐對張松說:「希子阿姐,哦,不,希子大嫂說,事有不諧,請你儘快想想辦法。」
張松望著曉嵐,誰知曉嵐卻又說不上來了。
「希子跟夫人提過換土地的問題,但是夫人心中有顧慮,當初是夫人自己同意把我們分出去的,而讓周明庶分配土地也是夫人決定的,更重要的是土地是我們自己挑選的,而不是周明庶強行分配土地的。在這種情況下,夫人若是強行換土地,恐怕不足以服眾。希子讓你儘快想辦法,否則沒有糧食的話,我們半年都呆不下去。」李山在一旁補充道。
這個消息把幾名少年的高興強行壓抑了,幾名少年臉上都現出擔憂的神色來,即使李山也有些隱隱的擔憂。
「一個個愁眉苦臉幹什麼?曉嵐,你們回去做飯!這事情我已經有辦法了,我一定會說服夫人換塊好地給我們!」張松笑著道,一臉輕鬆,沒有絲毫的擔心。
見張松說得如此堅決,幾名少年便高興起來,在曉嵐的帶領下回去做飯了。
「你真的有辦法?」待幾名少年走遠了,李山一臉嚴肅地問道。
原來李山以為張松是為了緩解幾名少年的擔憂而撒謊了,張松異常認真地回答:「真有辦法啊,大兄,你放心好了,明天保管讓夫人給我們換一塊土地,其他人也說不了閑話。」
「那就好。」雖然張松沒有說具體的辦法,但李山很信得過張松,也就沒有細問。
「大兄,對曉理、范新等人的訓練還煩請你要加強,要抓緊,千萬不能鬆懈。」張松鄭重地對李山說,「忙完這幾日我去請陳甲按照戰爭的要求來訓練他們。」
「放心,我會抓緊的,只是按戰爭的要求來訓練真有必要嗎?他們都還小,青松谷易守難攻,防守盜賊也輪不到他們啊。」李山有點懷疑。
「絕對有必要!這世勢將來一定會變的,現在不努力,等到世勢變了,就什麼都遲了!」張松的臉色從未有過的嚴肅。
「主公擔心的不僅是飛龍盜,更擔心的是北地的胡人。」宋配從房間里走出來,朝張松施禮,「見過主公,在房裡呆了一天,見主公高論,情不自禁插話,還請見諒。」
「無妨,還請宋君為大兄解惑。」張松回禮。
「有勞宋君。」李山施禮道。
「當今天子昏暗,雖於去年歸位,但大權落於齊王冏手中,齊王冏輔政后,大肆建造宮殿,沉於酒色,用人不當,不能選用賢能,惟寵親昵,沒有臣下之禮,朝廷百官極為不滿,天下百姓都極其失望。而河間王顒心懷叵測,待立一旁,相機而動,依我看,就在今年,河間王顒必定有動作,到時朝廷又將大亂,朝廷是沒空顧及胡人了,胡人終將成為禍端。」
「宋君如此高論,必是對形勢多有研究,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於心之口中嚷嚷著走了過來。
「於君過獎了,我也是在主公的啟發下思考了幾天才得此淺見。」宋配謙遜地行禮。
見禮完畢后,張松說:「於君來得正好,我們今晚就天下形勢好好地聊聊自己的看法。」
「好,正要請教各位。」於心之道。
「不敢。」在張松的示意下,宋配繼續剛才的話題,「如今,不僅胡人作亂,漢人也不安定,胡人就不用說了,除了涼州胡人作亂外,蜀地也有胡人作亂,前幾年是氐族首領齊萬年反叛,現在是羌人李特作亂。漢人主要是荊揚一帶原來的吳人在作亂,自大康二年以來就不斷有人叛晉,至今仍有許多吳人思叛。胡人必將藉此而壯大,我們身處胡人之中,正需壯大自保。」
「可是,一旦朝廷內部紛爭平定,意識到這個問題,騰出手來對付胡人也是很容易的事。」於心之質疑道。
「且不說朝廷內部諸王虎視眈眈,天子昏暗,無法安定。即便朝廷息了內部紛爭,首先要解決的恐怕不是胡人問題,而是要先解決漢人的叛亂問題,對胡人作亂也就無暇顧及了,涼州的事情就不說了,羌人李特為亂至今,試問朝廷又有何策?」宋配道,「此兩事足以說明朝廷百官對胡人的危害並沒有充分的認識。」
張松暗自讚歎,宋配不愧為涼州有知名的謀士,對形勢的認識已經很到位了。李特作亂的事張松在前生的史書上看過,記得很清楚。
氐人齊萬年反叛后,關西一帶擾亂,年年鬧飢荒,氐人就外出流亡逃命,進入了漢中就是現在的陝西省漢中一帶,並向朝廷要求在巴、蜀也就是現在的cd、重慶一帶定居,當時朝廷不同意,擔心氐人不能控制,就派了一名御史慰勞並監視,但是該御史接受了氐人的賄賂為氐人說好話,謊稱氐人定居巴、蜀有很多優點,於是朝廷就允許氐人定居於巴、蜀。
之後朝廷征益州刺史趙廞為大長秋,而以cd內史耿滕取代他,趙廞不服就舉兵叛亂,而李特之流與趙廞同郡,特別受趙廞的重用。如此李特才乘勢而起,李特與其黨羽為亂蜀地幾十年,最後還成立了一個政權,後世稱為成漢。
「這麼說來,我輩豈不危矣?」李山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臉色大變,「看來是得加強訓練才行。」
「這可是大患哪。」於心之也憂心忡忡。
「雖說對百姓與朝廷還說是大患,但對我等來說卻未必不是大機遇!」張松毫不以為意地大聲說。
「此話何解?」於心之問道。
李山茫然,而宋配則微笑不語。
「請問大家,我等見容於朝廷嗎?」張松反問道。
於心之低了頭,若有所思。李山則依然茫然,宋配仍然微笑不語。
「經過永平縣令楊興,使君張軌之子張寔的報告,我與宋君、大兄恐怕已經坐實了謀反的名頭,只要見了官,就不會有活路。而於君與夫人,在朝廷眼裡是早已遇難了的,是死人,是不應該活在這個世上的,怎能見容於朝廷呢?」
李山恍然大悟,於心之長長地出了口氣。
「於君應該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吧,只是你把它埋在了心底里,不敢去想它,所以上次我問你時,你才會生氣,對吧?」
於心之臉色有點難看,但還是誠實地點了點頭。
「如果胡人四處作亂,就給了我們生存的機會,一來,朝廷無暇顧及我等,我們就有喘息的時間;二來,我等可以發展壯大自己,抵抗盜賊與胡人,保一方平安,贏得百姓的支持,則朝廷自當對我等另眼相看。」張松繼續分析。
「若是朝廷仍然不肯原諒我等,那可怎麼辦?」李山問。
張松與宋配對視了一眼,會意地笑了笑。於心之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抬起了頭,眼神里滿是震驚。
「我們就走那條最難走,也是最輝煌的路!那條路通往我們自己的世界!」張松一字一句地說,眼睛望著遠方,神情堅定而從容。
宋配神情激動,眼睛也望著遠方。於心之沉默了。李山看了看幾人的臉色,神色有點不安。
「怎麼啦?怕了嗎!」張松笑著說。
「不怕,都到了這一步了,我還怕什麼,大不了就是一死罷了!」於心之先是臉色一變,接著便堅定起來。
「你是我兄弟,你做什麼我跟著做就是,我怕什麼!」李山臉色莊重地說。
張松大喜,他哈哈大笑,說:「好!這才是大丈夫行事!從今以後,我們當一起努力,做出一番事業來!」
張松這次是真的從心底里感到高興,他有這種想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初只是跟宋配試著交談了一下,沒有想到宋配非常贊成張松的想法,和他一拍即合。
僅有宋配的支持還不夠,張松一直想取得於心之、李山的支持,特別是於心之的支持,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合適的時機。今天偶然之間得了這麼個機會與於心之、李山談談自己的看法,並最終得到於心之與李山的支持,張松怎麼能不高興。
「我現在就回去跟阿姐說這事!這事就這麼定了!」於心之匆匆地往回走。
「於君不要急於一時,我明天將與宋君一起登門拜訪夫人,徵得夫人同意。」
「大兄,吃飯了!」曉嵐在房門口大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