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女帝師二(66)
[52]《史記·孟嘗君列傳》:「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原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53]《漢書·張馮汲鄭傳第二十》:「先是,下刲翟公為廷尉,賓客亦填門,及廢,門外可設爵羅。后復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54]《後漢紀·卷二》:「(吳)漢說魏郡太守陳康曰:『上智處危以求安,中智因危以為功,下愚安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都敗亂,四方雲擾,劉公所向輒平之,公所見也。謝尚書不量力,內與蕭王違戾,外失河北之心,公所知也。公據孤危之城,堅守自安,以待滅亡。義無所立,節無所成。不若開門內軍,轉禍為福,免下愚之危,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
[55]《漢書·循吏傳第五十九》:「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興於閭閻,知民事之艱難。自霍光薨后始躬萬機,厲精為治,五日一聽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職而進。及拜刺史守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應,必知其所以然。常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56]《史記·魏世家》
[57]《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58]衛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弒桓公自立為君,石厚和州吁親厚,來向父親石碏請教安定君位之法。石碏建議石厚和州吁前往陳國,通過陳桓公朝覲周天子。又請陳國拘留兩人,終殺州吁和石厚於濮。當時稱他能「大義滅親」。
[59]《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季)布母弟丁公,為項羽將,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漢王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曰:『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60]《陳書·儒林第二十七》:「凡小大之獄,必應以情,正言依准五聽,驗其虛實,豈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測人時節,本非古制,近代已來,方有此法。」
[61]《漢書·刑法志第三》:「《周官》有五聽、八議、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五聽: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62]《晉書·列傳第三十二·祖納傳》:「古人有言,貞良而亡,先人之殃;酷烈而存,先人之勛。累世乃著,豈但一月!若必月旦,則顏回食埃,不免貪污;盜跖引少,則為清廉。朝種暮獲,善惡未定矣。」
[63]《孟子·滕文公下》
[64]《孟子·滕文公下》:「此周室東遷之後,又一亂也。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65]陸賈《新語·輔政第三》:「商賈巧為販賣之利,而屈為貞良,邪臣好為詐偽,自媚飾非,而不能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66]《宋書·列傳第三·傅亮傳》:「初,(傅亮)奉迎大駕,道路賦詩三首,其一篇有悔懼之辭,曰:『夙棹發皇邑,有人祖我舟。餞離不以幣,贈言重琳球。知止道攸貴,懷祿義所尤。四牡倦長路,君轡可以收。張邴結晨軌,疏董頓夕輈。東隅誠已謝,西景逝不留。性命安可圖,懷此作前修。敷衽銘篤誨,引帶佩嘉謀。迷寵非予志,厚德良未酬。撫躬愧疲朽,三省慚爵浮。重明照蓬艾,萬品同率由。忠誥豈假知,式微發直謳。』亮自知傾覆,求退無由,又作辛有、穆生、董仲道贊,稱其見微之美。」傅亮與徐羨之合謀廢昏庸荒唐的少帝劉義符,擁立文帝劉義隆,后兩人均被劉義隆所殺。
[67]《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於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68]《漢書·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69]《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70]《晉書·忠義列傳第五十九》:「古人有言:『君子殺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又云:『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信哉斯言也!是知隕節苟合其宜,義夫豈吝其沒;捐軀若得其所,烈士不愛其存。故能守鐵石之深衷,厲松筠之雅操,見貞心於歲暮,標勁節於嚴風,赴鼎鑊其如歸,履危亡而不顧,書名竹帛,畫象丹青,前史以為美談,後來仰其徽烈者也。」
[71]《史記·魯世家第三》:「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於府。」
[72]《孟子·萬章上》:「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73]《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74]《晉書·列傳第六十八·王敦傳》:「敦復上表陳古今忠臣見疑於君,而蒼蠅之人交構其間,欲以感動天子。帝愈忌憚之。」
[75]《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76]賈誼《鳥賦》:「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77]《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橐:以牛皮製造而成的風袋。龠:風管。橐龠代指冶鍊時鼓風的器具,相當風箱。
[78]《莊子·內篇大宗師》:「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
[79]《漢書·陳勝項籍傳第一》:「(項)羽亦軍廣武相守,乃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亨太公。』漢王曰:『吾與若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桮羹。』羽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但益怨耳。』羽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