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74章 臨時朝會

第74章 臨時朝會

  「朝會?我可沒參加過什麼朝會。我一個四武營指揮同知,也就是個教官,參加什麼朝會?」朱由檢相當不爽,他看了眼周玉鳳,心中對她說,晚上回來再收拾你。


  周玉鳳可不是像他那樣陰霾:「殿下,朝會一般在上午舉行,現在下午突然舉行臨時朝會,必是朝中有大事發生,殿下還是早作準備。」周玉鳳伺候朱由檢洗好臉,又讓王慕九多帶一些特戰隊的士兵。她明知道士兵是不能入宮的,但還是不放心,哪怕士兵們在宮門外等候也是好的。


  「嗯。」朱由檢也想不出有什麼大事發生,看來自己的身邊還是缺少像錦衣衛這樣的機構。任何時候,掌握第一手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朱由檢帶著王慕九一行,向皇城一路小跑,在宮門前停下來,王慕九和士兵們在宮門外等候。朱由檢則獨自步行,經過午門,又穿過太和門,進入太極殿。


  太極殿內,已經有二十多位朝臣,因為人數不多,皇帝給每個人都賜了坐,朱由檢是最後到的,小太監也給他端來了椅子,就在最後面落了座。


  朱由檢偷偷打量,發現來的都是內閣輔臣和4▼,各部的首腦人物,朱由檢也認識一部分,但大多沒什麼交情,與他最熟的就是兵部的李春燁。


  朱由校端坐在龍椅上,表情嚴肅,不知道是不是朝會影響了他的個人愛好。魏忠賢站在朱由校的側后,手持佛塵,低眉順目,一副大智若愚的樣子。朱由校先是用目光掃視一下群臣,然後才開始發言:「諸位愛卿,臨時召開朝會,乃是西北有大事發生。崔愛卿,你將曹愛卿的奏章宣讀一遍。」


  「臣遵旨。」崔呈秀從座位上站起來,接過太監遞過來的奏摺,高聲朗讀起來:


  「臣曹爾楨啟奏陛下,近日屢有匪徒持械,東渡黃河,襲擾州縣。臣著人調查,都是陝西匪患,今查得:

  「天啟五年六月,陝西白水縣農民王二,率當地百姓,當眾殺死知縣張斗耀,起兵謀反;天啟五年十月,陝西米脂縣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率附近農民起兵謀反。各衛所士兵也有響應。今陝西匪軍部眾已經不下二十萬,陝西西北州縣多為匪軍侵佔,東南的渭南也被匪軍佔領,陝西首府西安也在匪軍的威脅之下。」


  「臣巡撫山西,本無巡查陝西之利,然匪兵屢襲山西州縣,謀反乃天下大逆。故臣不敢隱瞞,乞陛下恕臣越職之罪。」


  「農民起義?」朱由檢大驚,這可是大明的催命符。他一向對明末的農民起義沒有好感。大明滅亡的原因,說到底,除了明後期腐敗透頂外,農民起義客觀上也消耗了大明的國力,令大明兩線作戰。


  北京城破之時,尚有最強的軍隊鎮守山海關,令建奴不得越長城一步。大明滅亡的時候,滿清並沒有入關,滿清入關是大明滅亡之後,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農民起義軍。


  「眾愛卿,說說你們的想法。」朱由校面無表情,身體微動。


  「啟奏陛下,既然陝西的匪兵已達二十萬,因何不見陝西巡撫胡廷宴奏報?」工部尚書董可成首先作出自己的疑問。


  「臣啟奏陛下,吏部已經三月未見陝西奏信。臣也感到蹊蹺,已著人向陝西詢查,不日當有回稟。」吏部尚書王紹徽的一番話,令群臣心底發冷。各省巡撫,不論有事沒事,一月一奏,以報平安。陝西三月沒有信使來京,匪患怕是不輕。於是眾人不再糾纏匪患有無問題,而是如何解決的問題。


  「陝西乃邊防重地,北有韃靼虎視眈眈。一旦陝西匪眾與關外韃靼勾結,則陝西危矣。臣請陛下速發重兵圍剿。」工部的另一位尚書薛鳳翔是朝堂為數不多的東林黨,已逐漸成為東林黨的領袖,他知道閹黨的軟肋在軍事,閹黨沒有拿得出手的武將。如果朝廷發兵救援陝西,是東林黨奪權的好機會。


  「陛下,陝西境內多山,又有黃河阻隔,實在不易調集重兵。」刑部尚書徐兆魁立即反對,既然薛鳳翔出招,自己沒有理由不接招。


  「徐大人,難道任由匪徒禍亂陝西?那陝西還要不要?」另一位兵部尚書王永光也是東林黨,他明白薛鳳翔的意思,這的確是本黨的機會。如果朝廷發兵陝西,必然啟用東林黨的武將。


  「王大人,陝西邊防要地,固原、延綏、寧夏、甘肅四鎮的府兵和戰兵超過三十萬,為何不調陝西軍,卻要舍近而求遠?」徐兆魁是有名的急性子,他不需要支援,看來他想單挑東林黨了。


  「若陝西的三十萬軍士還在的話,匪兵怎麼可能肆掠陝西全境?徐大人沒聽到山西巡撫曹爾楨的奏章嗎?陝西各衛所的士兵紛紛響應。」戶部尚書,東林黨人李起元不緊不慢,他要用車輪戰先解決閹黨先鋒徐兆魁。


  徐兆魁可不是那麼容易認輸的人:「曹爾楨遠在山西,他的話也不可全信。況且,要向陝西調集重兵,必然耗費大量錢糧,請問郭大人,戶部可有足夠的錢糧?」


  「徐大人,戶部目前雖然有少量錢糧,那是給遼東的軍餉,萬萬動不得。」戶部另一位尚書郭允厚也是閹黨人,徐兆魁求救,他當然不能置之不理。


  「不知李大人可有私人存糧?」得到郭允厚的幫助,徐兆魁更來勁了,他裂開大嘴,得意地嘲笑起李起元,完全忘記了陝西的軍情如火。


  「戶部雖然只存有遼東的軍餉,但遼東現在無戰事,建奴早已退回瀋陽,可以暫時支付給出征陝西的軍隊,待明年春收再行補齊,也無不可。」李起元也是戶部尚書,對戶部的家底和戶部拆東牆補西牆的運作方法也十分清楚。


  「陛下,遼東前線,建奴虎視眈眈,豈可兒戲?」徐兆魁又向皇帝搬救兵。


  「徐大人主管刑部,對戶部、兵部的事情不清楚。試問徐大人,戶部現在欠餉甚多,哪支軍隊沒有欠餉,偏遼東欠不得?」李起元從來沒將徐兆魁放在眼裡,要不是拜了魏閹為爹,哪輪到他當刑部尚書?

  徐兆魁一時語塞,臉漲得通紅,眼睛卻瞪得格外地大,似乎用目光就可以將李起元殺死。「咳,咳。」魏忠賢不失時機地咳嗽一聲,依然低眉順目受氣的小媳婦樣。


  「李大人,就算錢糧有了,可哪兒去調軍隊?匪兵可是二十多萬吶。」內閣首輔顧秉謙出馬了。徐兆魁敗下陣來,魏忠賢已經十分不滿。他雖然一向是個沉默首輔,但今天徐兆魁要單挑東林黨未果,又沒有得到幫助,他只好勉為其難了。


  「京師有三十多萬軍隊,可以抽調部分京師軍作為主導,另外在抽調湖廣、河南、山西山東的軍隊為輔。」王永光是兵部尚書,對軍隊的布置自然了如指掌。


  平時保持緘默的首輔顧秉謙都赤膊上陣了,其他閹黨成員自然不敢落後,紛紛出言支持徐兆魁,反對調兵山西,主張利用當地的軍兵,以安撫為主。而東林黨在人數上不及閹黨,但東林黨個個手握正義,為國為民,直說天地受驚、鬼神哭泣。


  誰也說服不了誰,朝堂的爭論進入白熱化,雙方都快要脫衣表演迷蹤拳了。


  朱由校皺著眉頭,他對爭論不感興趣,對結果也不感興趣。他希望趕快有人去陝西,解決陝西的農民作亂,自己好離開朝堂,回到自己的那份天地。


  李春燁見雙方糾纏不休,根本爭不出輸贏,陝西的匪兵卻不等人。但他只是眾多尚書中的一名,在這樣的場合,人微言輕,不由焦急萬分。正好朱由校抬起失神的眼睛,看到李春燁,李春燁靈機一動,歪頭看向朱由檢。


  朱由校一下明白過來,朱由檢是自己下的口諭召來的,到現在還一言未發。


  「眾愛卿,朕知道你們都是為朕分憂。」朱由校的聲音低沉,所有的爭論立即停了下來,好像看電視時遇到停電。「但到現在,還未有定論,且聽信王說說他的看法。」


  朱由檢從最後排站起來,他知道自己躲不過了。不過,聽東林黨和閹黨吵到現在,他對陝西的農民起義已經有了大致的認識。


  「秉皇兄,陝西匪患是撫是剿,得先看原因。陝西農民為什麼甘冒殺頭、抄家、滅族的風險,而起兵造反?」要統一兩黨的意見,必須比他們看得更深、看得更透、看得更遠。他拋出這個問題后,全場鴉雀無聲。


  剛才東林黨和閹黨光顧著吵架,顧著反對對方的意見,抹殺對方的政治企圖,根本沒有站在亂民的角度去想。就是在一邊旁聽的魏忠賢,也只是希望自己的人能在這場爭論中獲勝,從而打擊東林黨在皇帝面前的威信,至於農民為什麼謀反,那不是他想的事情,他只是個閹人。


  「據臣弟所知,陝西農民謀反,乃是因為當地發生大旱,莊家絕收,農民無糧,易子而食。不反抗肯定是死,反抗了至少暫時可以活命。除非朝廷有大量的糧食賑災,否則安撫只是一句空話。」朝廷不可能有大量的糧食可以賑災,連軍糧都要拖欠,說明朝廷已經山窮水盡了。


  山窮水盡的朝廷,就逼迫各地的官員徵收重稅。其實陝西農民起義的導火#索,就是知縣張斗耀,在農民連口糧都沒有的情況下,為了完成朝廷下達的稅賦任務,強行征租引起的。


  「況且,現在陝西大部分地區都被匪軍佔領,匪軍已經發展到二十多萬,安撫已經失去時機,採用賑災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試問,現在陝西地方誰在主政?誰來派發賑災的糧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