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中唐當皇帝> 第117章 岳陽樓遇趙洪祚

第117章 岳陽樓遇趙洪祚

  歸宗寺的比武大會結束后,就算陸簡禮不說要北上尋找廬山故友李渤,李寧也不會輕易離開。好不容易來了一趟廬山,自然要去看看瀑布。

  廬山瀑布得益於謫仙李白《望廬山瀑布》一詩,名動天下。許多文人墨客爭相來此遊玩。

  建中年間,李渤與符載、楊衡、李群四人隱居廬山,號稱「山中四友」。

  出了歸宗寺后,李寧等人與普願禪師辭別,說要去看瀑布。北上途中,他發現有幾個道士一直跟隨於他。

  這些道士,李寧在歸宗寺也見過,智常禪師還想讓為首那人參與第三場比武。奈何他被師兄懷海禪師弟子普岸禪師替代。

  李寧從陸簡禮口中得知,這些道士來自歸宗寺北面不遠的簡寂觀。

  廬山南俯江西,北控大江,奇麗秀美冠絕天下。當然不止有佛教在此開宗立派,還有道教名人在此修身養性。廬山乃道、佛兩教勝地。

  道教比佛教在廬山的歷史還要久遠。先秦時期就有彭祖垂釣、老子成仙、匡俗修道、靈溪武士等傳說。因為是仙人修鍊之廬才被稱為「廬山」

  漢武帝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也信奉長生的黃老之道,他巡視南方時,曾來到此處,封周朝在廬山得道成仙的逸士匡俗為「大明公」。廬山也因此也被稱為「匡山」、「匡廬」。

  東漢五斗米道祖師張道陵在此修鍊;三國名醫董奉在此採藥煉丹,救人濟世;東晉天師葛洪在此冶鍊仙丹,著成《抱朴子》一書。

  南朝宋國高道陸修靜在金雞峰下,觀星禮斗,修建太虛觀。陸修靜謚號「簡寂先生」,所以太虛觀改名為簡寂觀。

  另外陸修靜和陸簡禮同出自吳縣陸氏。所以,陸簡禮對簡寂觀頗有了解。他自報家門,稱是簡寂先生旁支族人,輕鬆取得為首那名中年道士的信任。

  這名自稱火龍道人道士生得高大威猛,看起來無力不俗。所以才被智常禪師請來比武。

  火龍道人和陸簡禮一見如故,他直言不諱道:「智常禪師請家師遊說兩派,沒想到家師竟派我前去勸說,沒想到一事無成,兩宗已勢同水火,實在有負家師重託。」

  陸簡禮勸慰道:「非是真人之過,凈土宗聯合天台宗、新羅僧發難,洪州宗召集各地高僧而至,爭端在所難免。」

  火龍道人嘆道:「玄鑒禪師與家師交情頗好,沒想到死後竟生如此事端。」

  聽著兩人聊天,李寧認為這位火龍道人的師傅不過不去參加老友葬禮,反而只派了徒弟前去調節,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就是看著佛教兩宗鷸蚌相爭,好讓道教漁翁得利。

  道教是本土宗教,而佛教是夷狄之教。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道佛之爭一直存在。

  東漢時,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西晉時,帛遠與王浮爭論;南朝宋國時,明僧紹與顧歡立論爭辯;北魏時,曇無最與姜斌論戰。

  佛教是外傳宗教,中土道士自然全力打壓。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謙之清靜仙化之道,坑沙門,毀佛像。北周武帝欲以符命曜於天下,聽通道士張賓與元嵩之言,大舉滅佛。

  唐朝認老子李耳為宗族,以道教作為國教。唐高祖親赴亳州老君廟祭拜老子,並下詔天下皆建白鶴觀以祭。廬山五老峰也建有白鶴觀,劉混、何於玉、張道沖、蔡尋真、李騰空等人先後修鍊,治病救人。

  昭德皇太后在此建「尋真觀」、「昭德觀」彰顯功勞。唐玄宗李隆基夢見九天使者索殿於廬山,於是在此建「九天使者廟」。

  廬山作為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同時也是佛教凈土宗祖庭,兩派之間爭相佔據廬山各峰傳道,矛盾歷來久遠。

  歸宗寺和簡寂觀相距僅五里,不過玄鑒禪師接納洪州宗,也和火龍道人師傅關係不錯,妥妥的老好人一個。

  不過廬山佛道之爭仍然存在,道教也不會資敵,所以火龍道人師傅才沒去。

  不久后,火龍道人請李寧等人來簡寂觀休息。他師傅得知陸簡禮去尋李渤,便派火龍道人前去帶路。

  將近一個時辰后,他們來到五老峰南麓李渤隱居之所。山腳密林間藏著一處五六間清幽的屋舍,極其靜雅。

  陸簡禮在其父陸贄被貶忠州后,往返蘇州時,曾去廬山拜訪過李渤。李渤隱居廬山,卻心懷大志。陸簡禮也是名相之子,博學多才。二人雖只有一面之緣,但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

  在李渤住所,李寧還見到了其他名人,如同是山中四友的符載,李渤三兄李江、五弟李清。

  而後眾人一起去了五老峰下,觀賞瀑布,甚是快活。當天夜裡,他們還在李渤家中住下,第二日早晨才離開。

  李寧等人從星字灣出發,沿著鄱陽湖北上,然後駛入大江。一路經過江州、鄂州、黃州、復州、岳州,走走停停。

  黃鶴樓(YellowCraneTower)是中國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

  黃鶴樓在三國時期是軍事樓,后演變成為觀賞樓,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如《黃鶴樓》《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2021年,黃鶴樓被評為「武漢十大景」。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

  三國時期黃鶴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地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后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