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誰翻樂府凄涼曲——納蘭詞(四)
採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喜歡《採桑子》的靈動婉轉,就算撇開詞,單是「採桑子」三個字就有煙雨江南的清新和嫵媚,能夠讓人嗅見春意。
少年時,初讀宋詞時,最喜歡看詞牌名如:《釆桑子》《念奴嬌》《憶江南》《蝶戀花》《清平樂》《西江月》等等。從這一個個詞牌名里,你可以讀出多少故事來?或纏綿悱惻,或歌舞昇平,或春日和暢……
花間、北宋以來,詞譜「採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疊上句。自從李清照「添字採桑子」創出疊句的變體,令人驚艷之後,後世不少詞人也摹擬李清照的形式,將原本不須疊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疊前句。節拍復沓,如此可增添舒徐動聽的效果與情韻。小令也有折復疊嶂的效果——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凄清。點滴凄清,愁損離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添字採桑子》
容若此闋《採桑子》無一字綺詞艷語,而當中哀艷凄婉處又動人心魄,明說是「瘦盡燈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燈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縈懷抱,而是知道也無能為力。解得開的就不叫心結,放得下的又怎會今生今世意難平?
「誰翻樂府凄涼曲」中,樂府,本為漢代管理,祭祀、巡行、宮廷所用音樂的官署,亦稱由官署採集來的民歌為樂府。後來將一切可以入樂的詩歌均稱為樂府,容若詞中取其廣義,代指詞。
「誰翻樂府凄涼曲?」算是納蘭詞中的名句,看似平白易懂,卻於深處暗含波濤洶湧的愁緒。在唱著那些凄美的歌曲,歌聲蕭索,居然令「風也蕭蕭,雨也蕭蕭」,而且還凄涼到徹夜無眠,「瘦盡燈花又一宵」。
古人的燭火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的,燭芯燒著的時候會發出小小的爆裂聲,像煙火一樣。所以,在這裡容若會用「燈花」來描寫。
美麗的辭彙既能增加詞的美感,又能寫出意境、相思亦有分類,容若的相思就如同燃燒的燈芯,模模糊糊,看上去並不那麼真切,卻是持持續續,相思燒不盡。
「夢也何曾到謝橋」中的「謝橋」,指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未詳何人,或謂名妓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遊之地,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晏幾道《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納蘭反用其意,謂在夢中追求的歡樂也完全幻滅了。
納蘭容若這樣深情的男子,哀傷如雪花,漫天飛舞不加節制,悼亡之作蘇子之後有納蘭,可是容若之後誰還能做悼亡的凄涼曲?嫁了這樣的男人不要想著白頭到老,因為情深天也妒,註定要及早謝幕留愛情佳話來讓人懷念。
此詞上闋側重寫景,刻畫了蕭蕭雨夜,孤燈無眠,耳聽著風聲、雨聲和著凄涼樂曲聲的氛圍與寂寞難耐的心情;
下闋側重寫不眠之夜,孤苦無聊的苦情。詞情凄惋徘惻,哀怨動人。下闋緊承上片「瘦盡燈花又一宵」,扣住徹夜未眠,進一步訴說自己百無聊賴的心緒:「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不知道何事縈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那個人始終忘不掉。
晏小山《鷓鴣天》詞有「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句,不知是何因緣,連一貫嚴謹的理學家程頤都拜倒其冶艷之下,極之讚許。容若此處更翻小山語意:「夢也何曾到謝橋?」縱能入夢,就真能如願到訪謝橋,與伊人重聚嗎?相較於小山的夢魂自由不羈能踏楊花與伊人歡會的洒然,容若的孤苦凄涼斑然若現,以此句結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
整首詞以清婉筆調寫相思,相思也彷彿臨風而動,縈人懷抱。風也蕭蕭,雨過天晴也蕭蕭,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又是凄涼又是纏綿,並非雕琢之語。燈光瘦盡亦是人神傷消瘦,一字鏤盡風神,盡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