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生命邀約> 十三 由《憶秦娥》談談組詩和頂針格

十三 由《憶秦娥》談談組詩和頂針格

  首先說明,今天的文字比較枯燥,是純的不能再純的詩詞理論。

  宋末元初的詞人汪元量曾寫了一組七首的《憶秦娥》。

  其一

  憶秦娥·馬蕭蕭

  馬蕭蕭。燕支山中風飄飄。風飄飄。黃昏寒雨,直是無憀。

  玉人何處教吹簫。十年不見心如焦。心如焦。彩箋難寄,水遠山遙。

  其二

  憶秦娥·雪霏霏

  雪霏霏。薊門冷落人行稀。人行稀。秦娥漸老,著破宮衣。

  強將纖指按金徽。未成曲調心先悲。心先悲。更無言語,玉箸雙垂。

  其三

  憶秦娥·如何說

  如何說。人生自古多離別。多離別。年年辜負,海棠時節。

  嬌嬌獨坐成愁絕。胡笳吹落關山月。關山月。春來秋去,幾番圓缺。

  其四

  憶秦娥·笑盈盈

  笑盈盈。曉妝掃出長眉青。長眉青。雙開雉扇,六曲鴛屏。

  少年心在尚多情。酒邊銀甲彈長箏。彈長箏。碧桃花下,醉到三更。

  其五

  憶秦娥·風聲惡

  風聲惡。個人蕉萃憑高閣。憑高閣。相思無盡,淚珠偷落。

  錦書欲寄鴻難托。那堪更聽邊城角。邊城角。又添煩惱,又添蕭索。

  其六

  憶秦娥·天沉沉

  天沉沉。香羅拭淚行窮陰。行窮陰。左霜右雪,冷氣難禁。

  幾回相憶成孤斟。塞邊鞞鼓愁人心。愁人心。北魚南雁,望到而今。

  其七

  憶秦娥·水悠悠

  水悠悠。長江望斷無歸舟。無歸舟。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當年出塞擁貂裘。更聽馬上彈箜篌。彈箜篌。萬般哀怨,一種離愁。

  汪元量所作的這七首《憶秦娥》,追寫他隨從故宋主趙顯赴上都與居延、天山一帶時寒冷枯寂情況以及思念江南故國的心情。

  這幾首詞不用典故藻采,純以白描寫出,亦可謂能以尋常言語度入音律者。情景道真,極能感人。

  組詩,是指同一詩題﹑內容互相聯繫的若干首詩組成的作品。組詩中的每首詩相對完整和獨立,但是每首詩與組詩中的其他詩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這種聯繫可以是主題相同,也可以是內容相關,還可以是空間或時間上的相近。

  無論是哪一種聯繫,作為組詩都是為了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徹地反映事物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從這一點來看,組詩具有單首詩所不能具備的優勢。組詩以獨特的文體特徵折射出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並影響著其他文體,在文學發展史中有著特殊的文體學意義。

  組詩作為一種獨特的詩歌表現形式,萌芽於先秦,定型於唐代。

  先秦之後的各個時期均有大量作品面世。它們少則二首一組,多則幾十首一組,甚至達到百首一組。或作於同一時期、同一地點,或作於不同時期、不同地點。

  內容涉及贈答、詠懷、詠史、紀行、悼亡、傷時、宴飲、唱和、遊仙、祭祀、田園等題材領域。

  如司馬相如的《琴歌二首》、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曹植的《送應氏二首》、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潘岳的《悼亡詩三首》、左思的《詠史八首》、郭璞的《遊仙詩十四首》、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謝靈運的《東陽溪中贈答二首》、沈約的《八詠詩》、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王維的《少年行四首》《田園樂七首》、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游泰山六首》《月下獨酌四首》《秋浦歌十七首》《永王東巡歌》《奔亡道中五首》、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曲江三章章五句》《秋雨嘆三首》《秦州雜詩二十首》《秋興八首》、韓愈的《題張十一旅舍三詠》、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溫庭筠的《太子西池二首》、李商隱的《碧城三首》、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望海樓晚景五絕》、陸遊的《沈園二首》、林景熙的《夢中作四首》、徐渭的《龕山凱歌五首》、袁枚的《湖上雜詩二十一首》等。

  現代詩人也作組詩,有些被譜成歌曲流傳,如聞一多的《七子之歌》、艾青的《北方組詩》、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肖華的《長征組歌》等。

  在這七首詞里,「風飄飄」、「心如焦」、「人行稀」、「心先悲」、「多離別」、「關山月」、「長眉青」、「彈長箏」、「憑高閣」、「邊城角」、「行窮陰」、「愁人心」、「無歸舟」、「彈箜篌」這幾處均為上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起首,重複復沓,讀來極具音韻美。這幾處在古詩詞中稱為「頂針」句。

  什麼是頂針格呢?

  頂針格是一種聯體,又稱頂真、聯珠或蟬聯,指用前一句結尾之字作為後一句開頭之字,使相鄰分句蟬聯。這既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對聯手法,又很能體現漢字的特色.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在漢樂府的時候頂針詩其實就已經出現了,但在後來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的「詩仙」李白留下了他頂針詩的詩詞。

  他最有名的一首頂針詩就是:《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詩句為: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卧君早歸。

  在這首詩歌裡面,我們可以由此看出,「白雲」、「長隨君」、「君」、「湘水」這些地方都是頂針的部分,從這兒也能夠看出這種作詩的方式能夠更加的體現出詩歌的形式美。

  其實,不但有頂真詩,還有頂真小令。元人小令中有一首無名氏的《小桃紅》: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自由,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這首小令以自述的口氣,描寫了一個年輕女子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由於在修辭上運用了頂真的方法,讀起來纏綿悱惻,柔情似水。

  總之,頂真這種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相連、上遞下接的一種詩歌形式,能起到流暢如行雲的藝術效果,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