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玄都九衛
玄都百仞,剘麒威鎮,
刺魑諜魅,捕魍護魎,
擒龍震東,誅雀定南,
捭虎襲西,炫武禦北。
一闕流傳下的駢文,簡述了秦國玄都的高大,展示了大秦軍中至強九衛的風采和各衛的職守。
古老的太玄城,存世已不知有多少年,有好事者尋遍了古籍,也沒有得到確切的建城記載。
千年前大秦建國定都於此,這個遠古的城名,因它雄偉龐然及厚重曆史聲名,得以保留下來,不過秦人都喜歡稱它為玄都。
玄都的規模,用雄偉龐然形容是勉強了點,麵對玄都的高廣,十歲秦政在親自主持勘測後,終於頓悟了詞窮二字的真諦。
以元八禦布局的玄都,形似秦政在那番地時,自駕遊過的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不過二者在規模以及建造精巧質地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高近百丈的正八邊形城牆,分布八方,對稱規則得近乎極致。
寬約三十三丈牆體,一反上窄下寬的梯狀截麵,而是以正長方截麵,上下垂直。
牆體以不知名的青玄材料建造而成,色澤黯然,深沉濃鬱,質感十足,利刃鑿之,毫發無損,重錘轟之,穩如泰山,號稱無摧城。
牆麵雖不光滑,但卻非常平整一致,毫無一絲壘砌的溝線,八麵渾然一體,堪稱鬼斧神工。
城牆幾乎等長,各有一百三十裏許,一丈不多一尺不少,一眼望不到頭。
正西方向的城牆,完美鑲嵌在昆吾昆侖兩座下名山的穀口,城外就是西漠邊沿。
千年前大秦剛剛立國之際,百萬西戎意圖東侵,這條城牆上爆發了慘烈的攻守戰。
龐然的城牆,當然少不了高大的城門,每個方向的牆體都開有五個城門,如那番地的安門格局開布在城牆。
最大的正門居中,門高約有三十三丈,門寬約二十二丈;
次大的兩個輔門,分列正門左右,門高約二十二丈,門寬有一十一丈;
最的兩個邊門,分靠向城牆的左右兩端,門高一十一丈,門寬九丈九。
五座大門由大到,呈金字頭鑲嵌於城根,中間的間隔驚人的一致。
門扇不分二開,渾然一體,以不知名玄鐵鑄造,神兵不可破,鑲藏在牆體中部,高低不一,但厚薄一致,厚三丈三,都輔以規道,均由右向左單向絞拉,一旦閉合,萬夫莫開。
城牆需相通,玄都城牆上有環城行軍道,長約一千一百餘裏,寬約三十一丈,主要用於戰爭守城之用,名曰賢道,賢字諧音閑,君王誰也不希望城牆上太繁忙,那就意味著外敵入侵,兵臨城下。
平日裏賢道上,人來人往,多是文人騷客,行商旅者,上來俯瞰玄都繁華,周遊城外八方風情,確實是閑人的好去處。
上有守城用的城道,下必有協助守城的輔路,方能兵行神速,後勤及時,才保城牆不失,何況玄都還有五八四十個大城門,需要互通有無。
因此,挨著城牆內牆根,有條長約千裏,寬約三十二丈的玄都城第一外環道,名曰聖道,聖字諧音勝,喻意踏上此道必得勝歸來,兵者大凶,先求個吉兆也好。
玄都的正中區域是個正圓,直徑三十三裏有多,呈以陰陽太極圖形,名為正元域,規則的陰陽分界線,把正圓分成了麵積近乎一致的水陸兩域。
陸域就是皇宮,大秦宮,宮中有湖,棲凰湖,是皇家遊園,宮中貴人的遊玩之地。
水域是個大湖,大月湖,湖中有島,升龍島,為皇家校場,皇族後裔的修武所在。
正元陸域外是條寬約三十三丈的半圓環護城河,深有九丈九,水連大月湖,有橋九座拱跨其上。
正元水域外是座寬約三十三丈的半圓環軍營地,剘麒軍駐地,護衛正元域,有先武者三萬三。
正元軍營護河外,是條環形道路,名曰道,寬約三十三丈,把整個正元域環於其中。
道平日裏,除了巡邏的斬麒軍及官員進出外,很少有平民在上走動,除非有慶典之時。
比如九皇子政成親之日,秦皇就在道上,擺了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桌宴席,與民同賀。
道正對八方正門的方向,各有一條直道,名曰正道,正道長度一致約九十九裏,比正門寬約一十一丈,實為三十三丈。
八條正道,筆直非常,兩側綠樹成排,驛站會館鱗次畢節,酒家客棧連綿不絕,是玄都出入的主要馳道,外麵來的商旅遊者基本都是走這條正道。
道正對八座城牆的連接角方向,也各有條直道,名曰域道,長有一百六十裏有多,寬有九丈九。
這八條域道把正元域與城牆之間相隔的區域,均勻地劃分成了八個大域。
八大域以八卦的方位命名,分別是正東震域、東南巽域、正南離域、西南坤域、正西兌域、西北乾域、正北坎域、東北艮域。
域道雖然官方以道命名,也比正道更長,但寬比正道多了,而且兩側商鋪林立,集市繁多,是玄都百姓的商業買賣,走親訪友等日常活動的主要支道,因此也被俗稱為街道。
秦政和劉蠻兒兩口子初次相遇的地方,就是正東方向的域道,玄都百姓俗稱的青龍東街。
玄都城不但有直道十六條,還有環道八條,除了道、聖道、賢道三條內外環道外,在道和聖道之間還有五條道寬度一致,寬約六丈六,間距一致,間隔十八裏許的環道,名曰要道,要字諧音爻,暗示這些道路如八卦的卦爻通道。
不過,玄都百姓卻把這些爻道稱為巷道,巷字諧音險字,因為這些道路常常存在藏汙納垢,流氓拉幫,地痞結派,流鶯成堆,一不心就被弄到旁邊路,行恐嚇、敲詐、勒索及仙人跳等事。
因此,連接巷道的路,就順其自然俗稱弄子,或者弄堂,比如秦政在那番地的門牌,就是某某街道,某某巷,某某弄,某某號。
當然,總體來玄都是國泰民安,人間樂土,一片繁華似錦,要不大秦帝國三億多人口,玄都就占近一成多,計有三千一百六十七萬五千八百餘人,人均占有土地近一百平米,這還算合理。
這些數據為何如此準確?
那是,秦政十歲主持帝都勘測時,順帶做了大秦帝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玄都也是第一次,在秦皇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下,各方全力以赴嚴謹配合,這才有了人口普查,數據居然能精確到百位的奇跡。
玄都之大之廣之盛如斯,您秦政能不頓悟,悟到了啥?這個下似乎有很多玄而又玄的事。
比如,玄都為什麽是以道家的太極陰陽八卦圖陣規劃?這個下的道教似乎並不昌盛。
又比如,如此龐大而精準的建造者是誰?下百姓?拉倒吧,就憑那些後都不是的凡人,如何能做到這些,連先修為都做不到的鬼斧神工之事。
再比如,正門高三十三丈?有什麽必要搞得那麽高麽,為了城牆整體好看?扯淡!除非有眾多先武者淩空進出,但是先最多懸空個九丈九已是頂,那麽要有多少中甚至中以上修為的武者才需要那麽高的門?!
再又比如,據大秦帝國藏書閣資料顯示,這個下還有八個規模這樣大的城池,分別是:
東漢國都太初城,
南唐國都太陽城,
北宋國都太陰城,
左隋國都太素城,
右元國都太元城,
後明國都太真城,
以及不受七國轄製,宗門雲集的太虛城。
古籍中還流傳著,這下還有一個超級巨城太極城,如今已無影無蹤,不過世人搜尋的熱情,至今依然高漲不歇。
今這個挖掘的遺跡,貌似太極城遺址,明那個發現的秘境很像太極城某個地方,結果都是子虛烏有,嘩眾取寵罷了。
再再……
秦政從這些極具道教背景的巨城中,管窺一斑,感悟到這個下非同一般。
大秦帝國地處中原正西,也稱西秦,西有強戎不時入侵,東有六國不時在邊境挑釁滋事,麵對這樣的局勢,千年以來不但能保國土不失,而且國勢還蒸蒸日上,除了曆代秦皇極為出眾外,軍中至強九衛更是威懾八方的九把刀。
何為軍中至強?
所部將士修為最低後境,這下先難尋,後還是易得,百人可得一士,大秦帝國有人口三億之眾,後武者至少有三百萬,看似很多,不過真正符合軍隊要求的也不多,至多三取一。
何為後修為?
揮拳最少五千斤,躍空最低三丈三,即為後。
後武者,壽比凡人高出一倍不止,活個二百餘歲是常事,一旦百歲從軍,可在軍中效命至少五十年。
因此,後境軍隊在七國軍中都是至強軍力,不過後境的軍隊裝備和武者供養,每都會消耗巨量的資源,常以十萬人為一軍,一般弱國很難支撐。
曾經南唐國力尚可,七國中位居中遊,但有代出了個唐皇,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一次增建三個至強軍,不到三十年,國力直接由盛轉衰,跌落七國之末。
千年前大秦建國之初,利用討伐無道大周和在抵禦百萬強戎東侵的兩次戰爭中,招得近一百萬後武者,組建至強九軍。
戰爭過後,國力無法承受那巨量消耗,開國秦皇英明果斷,留九軍軍名,百萬後,強中汰弱,每軍保留三萬三千名將士。
汰弱下來的軍士,在得到極大的榮耀和聖眷後,帶著開國秦皇的意誌,化整為零,藏身於大秦四野八邊。
籌建秦武館,即可提升民間武風,又可供養自己修煉……
籌建獵獸隊,即可保一方相鄰平安,又可獵獸獲益……
籌建黑冰台,即可為帝國解遠憂近慮,又可深入他國刺情……
任職邊軍武長,即可繼續保家衛國,又可提升邊軍戰力……
任職各城武官,即可威懾一方宵,又可為至強九衛選才……
……
這才有秦國千年以來,尚武之風不息,這才是秦國千年以來,重士之策持續不斷的緣由,這些人如明月一般照亮了黑夜中的秦國,前赴後繼,代代傳承,童謠中的秦士明月一就是這樣由來。
玄都九衛之所以被稱為大秦九把刀,是因為秦國國力千年不斷提升,九衛精編重整,計有軍士七十六萬五千名,先境軍士至少有六萬五千餘名,六國無出其右者。
守衛玄都四方,同時也是帝國四方戰爭主力的常備強軍擒龍、捭虎、誅雀、炫武四軍各有軍士計十五萬人,四軍各有先境軍士至少五千人。
魑魅魍魎四衛,分別司職軍爭中刺殺、諜報、捕抓、護軍,四衛各有軍士三萬三千名,軍士均由黑冰台中擢選,各軍先境軍士至少有三千名。
剘麟軍,是玄都九衛中的至強軍力,主要負責守衛大秦宮、鎮守玄都中部以及必要時支援四方,軍士雖然才三萬三千名,但修為至少是先境,也是九把刀中目前最鋒利的一把。
大秦帝國有此下強軍,當前卻隻能固守一國,這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東進,會引來六國連橫,西漠強戎趁機來襲;
西征,西戎撤入西漠深處,決勝無期,空耗國力,六國會在邊境挑釁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