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四分之一愛情> 38.溫柔敦厚(中)

38.溫柔敦厚(中)

  “想學作詩麽?”就在顧一方不知所措時,又聽到邵青陽問了一句。


  作詩?


  當然是想的,當然顧一方也是有去看過《格律詩詞寫作》之類的教材書,但很遺憾,她並沒有看懂,而且還不死心的看過不止一次,但是依然不懂。因此,作詩於她,依舊是千年之遙,萬丈之高,她似乎隻能去領略前人的詩境,而無從書寫自己的情思。


  “我有看過一些……教格律詩詞的書,但是……完全看不懂……,我太笨了。”心裏明明是無限渴望著,言語上卻是十足的退縮,然而,這種言語上的退縮,卻又讓心中那無限的渴望,壓縮成了一種深深的委屈,顧一方的眼眶不禁有些發酸。


  “喜歡詩詞麽?”邵青陽似乎並沒有察覺她的難受與不堪,隻是繼續平靜地問道。


  “喜歡……但是……”顧一方猶豫著說但是,卻又但是不下去。


  “想學作詩麽?”再一次相同的問題,邵青陽的口氣分明是溫柔的,但卻隱隱含著一種氣勢,一種堅持。


  兩番敲打下,顧一方終於放棄了退縮,低著頭回答道:“想學。”


  “那好。”邵青陽笑道,“那就可以繼續說下去了,我們首先來談談教材和教學的差距。”


  顧一方的心砰砰跳,她知道邵青陽在笑,卻不敢抬頭去看他的笑容,就這麽靜靜得聽著。


  “我不是很懂中小學教學,但大學裏麵,教會學生看教材,比教教材裏的內容更重要,因為在大學裏,主要是靠學生自學,出了大學以後更是如此。現在是下午一點三刻。”邵青陽說著,突然話鋒一轉,拿出手機看了一眼時間,並把手機放到邊上,“老師現在就爭取在兩點一刻前,教會你作詩,至少要入門。”


  啊?

  這是在開玩笑吧?顧一方猛然抬頭,驚訝地看著邵青陽,嘴巴微微張開,想說什麽卻是什麽都說不出來。


  邵青陽則是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道:“會,沒你想象中那麽難,但好,全看你自己的努力,現在集中注意力,或許你能更快學會。”


  顧一方似懂非懂得點點頭。


  邵青陽說著又是拿出那方古雅的紙簽和筆,邊寫邊道:“學詩詞的順序是先詩後詞,以格律詩入門,會了格律詩,一通百通。


  格律詩在曆史上被稱為近體詩或者今體詩,這個‘近’和‘今’是站唐朝人的角度而言的,是那個時代的人,用來區別唐朝以前的‘古體詩’。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網絡上的詩詞作者們,將這些‘古體詩’、‘今體詩’、以及唐末開始出現的‘詞’,也就是後來的宋詞元曲,統統稱之為‘舊體詩詞’。


  這是詩詞從古到今,大致的一個發展。”邵青陽說著,把寫好的第一張紙遞給了顧一方。


  顧一方接過紙,點點頭,心情有些緊張,邵青陽這段話目前為止還沒有切入正題,她很擔心,接下來的這麽一點時間,自己是否真能學會作詩。


  似乎是看出了顧一方的疑惑,邵青陽不緊不慢道:“別急,了解來龍去脈很重要,知道這些,你就會明白,一些規矩,一些順序為什麽會是這樣的。也就會知道,為什麽學詩詞,一定是先詩後詞,格律詩入門。


  因為格律詩,在詩的結構、形式、聲、韻達到了一個高度統一。


  簡單來說,古體詩沒有那麽嚴格的聲韻要求,宋詞元曲的形式更活潑。所以才說,會了格律詩,一通百通。總之,學詩詞,必須從格律詩入手。”


  “我們先來說結構,結構相當重要,網絡上有些看著很古風的詞句,聲韻方麵似乎也無懈可擊,但總會讓人讀著下意識覺得奇怪,那就是結構出了問題。


  結構說起來無非四個字,起、承、轉、合,卻是曆來最難講清的。我看過一個比較討巧的說法就是,作詩,就是把一個轉折句,分成四截來說。轉折句前半句就是起和承,轉折句的後半句就是轉與合。”


  顧一方看著邵青陽遞給她的那張紙,最頂行寫著“結構”兩字,下麵分別寫了兩行,“轉折句上半句=起 承”“轉折句下半句=轉 合。”


  作詩,就是把一個轉折句,分成四截來說。這個說法到是新鮮,在書本上,聞所未聞,於是,顧一方開始腦海裏搜尋著最簡單的課本唐詩,來嚐試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轉這句前半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轉折句後半句,但是地上的並不是霜,作者思念的故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轉這句前半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轉折句後半句,可是誰又知道我們所吃的糧食,是那麽辛苦種出來的。’


  這麽拆了兩首,似乎是挺有道理的,但好像又不能完全說服自己。


  見顧一方似在苦思冥想,邵青陽笑道:“背後是例子。”說著,他還眨了眨眼睛,看著略有些調皮。


  顧一方將紙頭翻過,隻見背後寫了四句話:


  諸國大名的刀箭鋒利,

  針線鋪姑娘的眼神比刀箭更鋒利,


  諸國大名用刀箭殺人,

  針線鋪的姑娘用眼神殺人。


  “噗——”看著這個例子,顧一方忍不住笑了出來,也明白了為何邵青陽方才為何有那樣的神色,不得不說,這個例子實在是太生動了,有趣了。隻是“諸國大名”之類的字眼,看著有些別扭,似乎不太像是華夏本土的東西。


  她心裏的這點疑惑,很快就被邵青陽解開了,隻聽邵青陽道:“以後千萬別說,我是用這個例子來教你起承轉合的,尤其是子衿麵前,這是扶桑國用來教起承轉合的順口溜。”


  “明白。”顧一方把這個例子看了兩遍,忍不住笑了又笑,最後輕咳了一聲問道:“邵老師,我有個問題……,那個……杜甫的有一首絕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這首裏麵,好像……沒有轉折……?”腦海中搜索到這四句時,顧一方腦海中拆解了一下後,感覺並沒有什麽轉折,因此有了些疑惑。。


  邵青陽點頭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補充一下,首先,用轉折句來解釋起承轉合,隻是為了方便理解,並不是說起承轉合就是轉折句。怎麽起承轉合,是你要在寫詩過程中,要去不斷摸索完善的。其次,關於杜甫的這首詩,看起來是講景色四句並列陳述句,但其實,是有一個視線轉折,和色彩對比轉折的。這首絕句,首聯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描述的是一個比較近的景觀,也是一個鵝黃翠綠,充滿生機的典型春日之景,當作者的視線隨著白鷺遠去後,就有了一個從近景到遠景的轉折,他把視線轉向了遠山含雪,江上泊船。”


  顧一方聽罷恍然大悟,原來還是自己把起承轉合,想得太過簡單化了,經過邵青陽這一番話,她才算對詩詞的結構有了比較清晰的概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