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宗室的問題(求訂閱)
第263章 宗室的問題(求訂閱)
只是怎麼開源節流呢?
開源的事情朱由校目前已做了許多,如商稅、關稅、鹽稅等等。
剛才計算的時候,汪應蛟並沒有把關稅跟鹽商的保證金算進去,如果算進去收入必將再次增加,故而暫時不需要開源了。
至於節流呢,自己已經很是節衣縮食了,就連宮裡的日常花費都減半,甚至自己結婚的錢都是從內帑出的,絲毫沒有花戶部的銀錢。從他這兒做得已然是夠本了,還得需從根本的朝廷度支上下功夫。
一個是兵餉,一個則是宗室俸祿。
兵餉還好,至少花了以後還能得到迴響,哪怕有人定會從中吃空餉,但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對朝廷也算是忠心。
而宗室這邊呢,光人都有十數萬之多,大的藩王驕奢淫逸,比如福王,他的爺爺萬曆皇帝極其疼愛另待他,結婚時就耗財上百萬兩銀子。
等福王就藩時,神宗又怕他吃苦,更是一次性就賞賜了他兩萬頃(兩百萬畝)土地的田租。
河南的田不夠,就從山東湖廣湊,又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雜稅和四川的鹽稅、茶稅都給了福王,還有河南的鹽店專營專賣權一併賜予了福王。
每每想到此事,朱由校極其來氣,且不說之前朕貴妃一家是如何欺凌光宗的,就說這麼多銀錢給了福王這敗家貨有什麼用?整日驕奢淫逸,於朝廷沒有半點益處,最後還不是被李自成點了天燈,家財盡數便宜了李自成。
他的兒子弘光帝朱由崧在南明政權岌岌可危,清兵大軍大舉來襲時,居然還在醉生夢死、犬馬聲色,有心選秀女?真是喪了他老祖宗的臉,也斷送了大明最後的一縷殘息,至此徹底熄火。
除了福王以外,其他大的藩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佔據土地上萬頃,很多握有一些專門的特權。
比如周王擁有開封的稅課權,潞王佔有河泊所二十六處,潞城縣的商稅被賜給了清源王等等。
雖大的藩王壕氣衝天,小的藩王宗室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過了,好多都吃不飽穿不暖,舉債度日。
因此朱由校早就想改一改這日漸靡壞的革宗室制度了,只憚之前帝位不穩,如若隨意對宗室動手,非議甚多。而現在權力已然穩固,那宗室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哪怕現在不做,至少可以提前謀定布局了。
看到皇帝一時眉頭緊皺不得舒展,貌似覺得宗室花費彌多了,還在彙報的汪應蛟趕緊開口道:
「陛下,每年一百五十餘萬兩其實還好,之前戶部可能較為困難支出,但現下戶部略有盈餘,還是可以支撐的。今日只要再等鹽商的保證金交上來,朝廷可再獲千萬收入,今年盈餘便更多,這都是依賴陛下聖明之功啊。」
「汪尚書此話差矣,宗室之弊朝廷早就思之,萬曆二十年,神宗皇帝就曾下旨說到宗室祿米花費甚多,想要每個布政司都商討數額,以為定額,不管每省的宗室數額為多少,但祿銀是一定的。
此詔既下,當時內閣也多有商議,相信在場的人也知道此事,但現在看如何呢,那時算下來說宗室人數約為六萬人,俸祿銀定額為一百一十二萬兩。
至此將近三十年,人數早已逾超十五萬,俸祿銀也漲到了一百五十六萬之高,根本沒有定額,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臣怕以後宗室子弟越來越多,俸祿銀也會不斷拔高。
各地的大藩王的賞賜田、自養田、王府田積年月累下來多至數萬乃至十數萬頃,土地跨府連縣數不勝數,還壟斷著當地茶稅、鹽稅,宗室子弟又在本地肆無忌憚,破壞地方秩序,還請陛下明察。」
朱國禎看到汪應蛟這麼說立馬來氣,他長年在地方為官,對於宗室利弊最為了解,在他看來雖然朝廷花費的大頭在於邊事,但宗室問題絕對是一大頑疾,不能不以正視。
在場的個個都是聰明人,怎麼會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峻性呢,只是有些人性格剛直,即使知道這個問題很棘手,說出來皇帝定會生氣發難,但還是抑制不住的敢說敢言。
朱國禎就是這樣的人,他直言進諫,根本不怕皇帝生氣。殿內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也是這種純臣諫官,此人便是趙南星。
「朱閣老所言甚是,宗室問題不可不察,其實宗室的人數還好,長年累月下來,土地兼并最嚴重的便是大的藩王宗室,地方官府對他們也束手無策,農民除了交朝廷賦稅以外,不僅要再交一份藩王的田租,還要遭受藩王府吏的剝削。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但西南、西北的鹽稅大都被藩王一方把持,若長此以往,朝廷的鹽法、茶稅怕也很難在其地實行,那朝廷如何行開源之策?」
趙南星此人十分剛烈果敢,見朱國禎說了,他自然也不懼,直接站出來聲援朱國禎。
他的弦外之音沒有那麼直接,知道皇帝對財稅之事極其上心,因此適才採取了迂迴戰術,話里話外只點藩王對於朝廷財稅好處不多,至於其他的反面皇帝如此聰穎機智怎會不明曉呢。
看到二人連番表態,朱由校心中一點也不驚訝,藩王的事情他自己都很有意見,更不要說他們兩個了。
「陛下,親親之尊莫過於本朝,只是宗室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還是要從長計議,不然定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不顧血脈之情,有損陛下仁愛之名。」
見朱國禎等人表態,葉向高見狀也出言聲援起來,他當過內閣首輔,宗室之弊他怎會不知其嚴重。
但這個事情不是像南直隸對付欠稅士紳那麼容易,畢竟都是皇室血脈,牽扯甚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你們說的這些問題朕是知道的,朕也一直深感憂慮,正如葉閣老所說,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朝廷要好好商議,既要節約開支,也要妥善照顧好宗室,這樣吧,以後找個機會,專門討論此事。」
朱由校見這麼一番爭論,面無表情地點點頭,宗室問題確實根深蒂固,現在不僅僅是花錢的問題了,還關係到民心、朝廷威望、財政等各個方面,必得從長計議。
不管如何,改革宗室之事已經在他心中掛上號了,定要好好盤算一下。
見皇帝定了基調,眾人也不再爭執,紛紛拱手附議。
「宗室俸祿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跟財政有關。這半年下來,經過不斷整治,朝廷的收入驟增,能做的事情也多了起來。正所謂開源節流為財稅之正道,朝廷不能只是開源,還要節流,不然有再多錢也不經花。此事爾等還要慢慢商議,拿出一個章程來,交給朕過目。」
宗室問題暫時壓了下去,話題又回到了財政問題上。
「臣等明白,回去以後定跟戶部商議此事,一些不必要的花費能省則省。」 劉一燝聞言就站起來表態,皇帝身體力行有目共睹,這種事情戶部也應該牽頭搞一下。
「嗯,這種事可以搞,但朕有幾個要求,第一是不能為了節約而節約,官員的俸祿本就很低了,不要因為朕的一句話,無故減去他們的補貼,降低他們的待遇。
第二是不能隨意裁撤機構、淘汰官員,許多官員都是仰賴朝廷為生計,哪怕要裁撤,也要理由充足,確有必要才行,爾等可明白?」
「臣明白!」
朱由校看著拱手的劉一燝,表示放心的看了他一眼。
他心裡清楚,要節流絕對不是從官員身上節流,他們越窮反而會越貪,如果自己因為要十幾萬兩銀子就大面積地裁汰官員,那留下的官員絕對會心有戚焉,怎麼會一心為自己做事呢。
這邊劉一燝剛坐下,葉向高貌似欲要建言,便瞅準時機站起身來拱手道:
「陛下既然要行開源節流之術,那臣有一言想要說說。」
「葉閣老但講無妨。」
「我朝以農立國。朝廷也深知農乃國本,但之前因為戰事,被迫在正賦上面加征過遼餉,因此陛下登基以後,深感憂慮。
於是開源之法都沒有加征正賦,而是選擇加征雜稅、鹽稅、關稅,但臣想之,這些稅額無不與商賈有關,與其說是鹽稅、關稅、雜稅,還不如說是商稅呢。」
朱由校聞言確實有道理,這也是他一貫的思想,說白了向商賈等開刀,而不是向農民開刀。
「愛卿所言甚是,正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農乃國本,不可輕動,那也只能從其他方面入手。因此與其說是雜稅、鹽稅,確實還不如說是商稅。」
見皇帝贊同了他的言語,葉向高俯身頷首,隨即又開口道:
「臣常居江南,素來知道我朝商貿之事遠甚於前朝,海內外商賈趨之若鶩,獲利甚大,百姓因商而富者比比皆是,乃至江南出現輕士重商的現象。
只是與相反的是我朝商稅之低歷代罕見,乃至出現了民間商貿冠絕前代,朝廷卻絲毫不能從中獲利,因此陛下會加征商稅正是為此。臣每每思之,覺得陛下所做確實合乎實情,但也欠妥。
依臣之見,士農工商,無貴賤之分,四者皆為朝廷子民,那就不能有所偏視,既然朝廷現在要增加商稅,那就應該保護商賈發展,朝廷不再可隨意欺凌,官吏更不能隨意壓榨,不然臣怕這般重稅,會導致百業凋敝,人人視商為畏途。」
此話一出,朱國禎、汪應蛟、趙南星等人頓時扭頭望向葉向高,眼神里透露出一絲絲驚訝跟佩服。
對於商業、商賈的看法,東林黨內的意見既統一又有分歧。
比如他們都贊同朝廷應該重視和體恤商業,特別還認為,士農工商都可以被視為本業,四者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對傳統的四民分業和等序的大膽否定,哪怕在這個時代都是很先進的。
但在朝廷設置商稅的問題上,眾人又看法不一。
有人認為應該罷商稅,比如左都御史高攀龍針對朝廷加征商稅的行為很是排斥,覺得加稅是掠奪百姓之財,不是朝廷的生財之道。
但是葉向高卻對他這個看法很是反對,他久在朝廷任職,自然知道商稅對於朝廷的重要性,不能輕易廢除。
他認為朝廷可以徵稅,但不能胡亂徵稅,必須要明碼標價,擺明稅率,徵收過程中也要杜絕行賄中飽私囊,還要保護商賈的合法利益。
這個做法引起了朱國禎、趙南星等人的共鳴,特別是要保護商賈不被欺凌這一條,許多人已經在實踐了。比如趙南星、朱國禎、高攀龍等人在老家的時候,就多次出面保護過工商行戶免受稅官親屬虐害。
只是他們這種可以向商賈徵稅,但要保護他們利益的看法,在現在看來太超前了,許多浙黨、齊黨等對其不是很感冒,特別是浙黨,作為江南士紳利益的浙黨,他們自然認識到商賈的重要性,卻寧願加征正賦也不願意加征商稅。
因此這段時間裡,趙南星、朱國禎等人就一直來找劉一燝、葉向高等人商議,看能不能讓皇帝不要盲目加征商稅,約束下稅官,切莫竭澤而漁。
沒想到葉向高這次趁著皇帝討論開源節流的時候,直接把此事提了出來,不得不讓他們暗暗佩服讚許,但也讓劉一燝感到了一絲忌憚。
葉向高說完后,感覺被說到心坎里的趙南星等人不禁痴痴望向御座上的皇帝,只見皇帝用手放到膝蓋上,食指似是在思索般地在膝蓋上點動。
這讓他們幾人不由得忐忑,猜不透皇帝此時的心思,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古語有云: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葉閣老說的甚是,既然要對商賈增稅,那絕對不能竭澤而漁,不然百業凋敝,不僅對百姓無利,對朝廷也無利。」
見皇帝出言首肯葉向高的話,不僅葉向高的心思當下大定,東林諸人也心中猛然一喜。
「陛下聖明,士農工商皆本,沒有貴賤之分,朝廷既然可以重視士農,那也可以重視工商。」
趙南星聞言立刻開口稱讚起來了,他心中對於皇帝越來越滿意了。
「呵呵,朝廷既然要徵收商稅,那就不能一味盤剝商賈,還要保護他們,不如內閣聯合戶部、刑部等人共同商討一個關於保護商貿的條例出來,最後再交給朕來看看,如果合適就頒行天下!」
朱由校沒有接趙南星的話,雖然他同意趙南星的話,但朝廷中認同這句話的人還是佔少數,他身為皇帝不能當下表態,否則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亂。
於是出言讓他們直接去行動,弄出一個保護商賈和商貿的條例出來。
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