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余華作品全集(《活著》等13冊)> 第291章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6)

第291章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6)

  第291章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6)

  然後,敘述中高潮的章節「紅字的顯露」來到了。丁梅斯代爾的聲音終於停止了,敘述恢復了歡樂的協奏,「街道和市場上,四面八方都有人在讚美牧師。他的聽眾,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認為強過於旁人的見解盡情吐露之後,才得安靜。他們一致保證,從來沒有過一個演講的人像他今天這樣,有過如此明智、如此崇高、如此神聖的精神。」接下去,在音樂的鳴響和護衛隊整齊的步伐里,丁梅斯代爾和州長、知事,還有一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從教堂里走了出來,走向市政廳盛大的晚宴。霍桑此刻的敘述成為了華彩的段落,他似乎忘記了敘述中原有的節拍,開始了盡情的渲染,讓「狂風的呼嘯,霹靂的雷鳴,海洋的怒吼」這些奢侈的比喻接踵而來,隨後又讓「新英格蘭的土地上」這樣的句式排比著出現,於是歡樂的氣氛在市場上茁壯成長和生生不息。


  隨即一個不安的樂句輕輕出現了,人們看到牧師的臉上有「一種死灰顏色,幾乎不像是一個活人的面孔」,牧師踉蹌地走著,隨時都會倒地似的。儘管如此,這位「智力和情感退潮后」的牧師,仍然顫抖著斷然推開老牧師威爾遜的攙扶,他臉上流露出的神色使新任的州長深感不安,使他不敢上前去扶持。這個「肉體衰弱」的不安樂句緩慢地前行著,來到了絞刑台前,海絲特和珠兒的出現使它立刻激昂了起來。丁梅斯代爾向她們伸出了雙臂,輕聲叫出她們的名字,他的臉上出現了「溫柔和奇異的勝利表情」,他剛才推開老牧師威爾遜的顫抖的手,此刻向海絲特發出了救援的呼叫。海絲特「像被不可避免的命運推動著」走向了年輕的牧師,「伸出胳膊來攙扶他,走近刑台,踏上階梯」。


  就在這高高的刑台上,霍桑的敘述走到了高潮。在死一般的寂靜里,屬於丁梅斯代爾的樂句尖銳地刺向了空中。他說:「感謝領我到此地來的上帝!」然後他悄悄對海絲特說,「這不是更好嗎。」納撒尼爾·霍桑的敘述讓丁梅斯代爾做出了勇敢的選擇,不是通過「海上廣大的途徑」逃走,而是站到了七年前海絲特懷抱珠兒最初忍受恥辱的刑台之上,七年來他在自己的內心裡遭受著同樣的恥辱,現在他要釋放它們,於是火山爆發了。他讓市場上目瞪口呆的人們明白,七年前他們在這裡逼迫海絲特說出的那個人就是他。此刻,丁梅斯代爾的樂句已經沒有了不安,它變得異常地強大和尖銳,將屬於市場上人群的協奏徹底驅趕,以王者的姿態孤獨地迴旋著。丁梅斯代爾用他生命里最後的聲音告訴人們:海絲特胸前的紅字只是他自己胸口紅字的一個影子。接著,「他痙攣地用著力,扯開了他胸前的牧師的飾帶。」讓人們看清楚了,在他胸口的皮肉上烙著一個紅色的A字。隨後他倒了下去。敘述的高潮來到了頂峰,一切事物都被推到了極端,一切情感也都開始走投無路。


  這時候,納撒尼爾·霍桑顯示出了和肖斯塔科維奇同樣的體驗,如同「侵略插部」中小段的抒情覆蓋了巨大的旋律,建立了高潮之上的高潮那樣,霍桑在此後的敘述突然顯得極其安詳。他讓海絲特俯下面孔,靠近丁梅斯代爾的臉,在年輕的牧師告別人世之際,完成了他們最後的語言。海絲特和丁梅斯代爾最後的對話是如此感人,裡面沒有痛苦,沒有悲傷,也沒有怨恨,只有短暫的琴聲如訴般的安詳。因為就在剛才的高潮段落敘述里,《紅字》中所有的痛苦、悲傷和怨恨都得到了凝聚,已經成為了強大的壓迫,壓迫著霍桑全部的敘述。可是納撒尼爾讓敘述繼續前進,因為還有著難以言傳的溫柔沒有表達,這樣的溫柔緊接著剛才的激昂,同時也覆蓋了剛才的激昂。在這安詳和溫柔的小小段落里,霍桑讓前面二百多頁逐漸聚集起來的情感,那些使敘述已經不堪重負的巨大情感,在瞬間獲得了釋放。這就是納撒尼爾·霍桑,也是肖斯塔科維奇為什麼要用一個短暫的抒情段落來結束強大的高潮段落,因為他們需要獲得拯救,需要在越來越沉重或者越來越激烈的敘述里得到解脫。同時,這高潮之上的高潮,也是對整個敘述的酬謝,就像死對生的酬謝。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否定

  在歐內斯特·紐曼編輯出版的《回憶錄》里,柏遼茲顯示了其作家的身份,他在處理語言的節奏和變化時,就像處理音樂一樣才華非凡,而且辛辣幽默。正如他認為自己的音樂「變幻莫測」,《回憶錄》中的故事也同樣如此,他在回憶自己一生的同時,情感的浪漫和想象的誇張,以及對語言敘述的迷戀,使他忍不住重新虛構了自己的一生。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的語言作品中,柏遼茲的《回憶錄》可能是最缺少史料價值的一部。這正是他的風格,就是在那部有關管弦樂配器的著作《樂器法》里,柏遼茲仍然盡情地炫耀他華麗的散文風格。


  《回憶錄》中有關莫扎特歌劇的章節,柏遼茲這樣寫道:「我對莫扎特的欽佩並不強烈……」那時候柏遼茲的興趣在格魯克和斯蓬蒂尼身上,他承認這是他對《唐璜》和《費加羅的婚禮》的作曲者態度冷淡的原因所在,「此外,還有另外一個更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莫扎特為唐納·安娜寫的一段很差的音樂使我很吃驚……它出現在第二幕抒情的女高音唱段上,這是一首令人悲痛欲絕的歌曲,其中愛情的詩句是用悲傷和淚水表現的。但是這段歌唱卻是用可笑的、不合適的樂句來結束。人們不禁要問,同一個人怎能同時寫出兩種互不相容的東西呢?唐納·安娜好像突然把眼淚擦乾,變成了一個粗俗滑稽的角色」。接下去柏遼茲言辭激烈地說:「我認為要人們去原諒莫扎特這種不可容忍的錯誤是困難的。我願流血捐軀,如果這樣做可以撕掉那可恥的一頁,能夠抹洗他作品中其他類似的污點的話。」


  這是年輕的柏遼茲在參加巴黎音樂學院入學考試時的想法,當時的柏遼茲「完全被這所知名學院的戲劇音樂吸引了。我應該說這種戲劇是抒情悲劇」。與此同時,在巴黎的義大利歌劇院里,義大利人正用義大利語不斷演出著《唐璜》和《費加羅的婚禮》。柏遼茲對義大利人和對位法一向心存偏見,於是禍及莫扎特,「我那時不相信他的戲劇原則,我對他的熱情降到零上一度」。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多年,直到柏遼茲將音樂學院圖書館里的原譜與歌劇院里義大利人的演出相對照后,柏遼茲才從睡夢裡醒來,他發現歌劇院的演出其實是法國式的雜曲,真正的莫扎特躺在圖書館里泛黃的樂譜上,「首先,是那極其優美的四重奏、五重奏以及幾部奏鳴曲使我開始崇拜他那天使般的天才。」莫扎特的聲譽在柏遼茲這裡立刻峰迴路轉了。有趣的是,柏遼茲對莫扎特的崇拜並沒有改變他對那段女高音的看法,他的態度反而更加尖刻,「我甚至用『丟臉的』這個形容詞去抨擊那段音樂,這也並不過分。」柏遼茲毫不留情地說:「莫扎特在此犯了一個藝術史上最醒目的錯誤,它背離了人的感情、情緒、風雅和良知。」


  其實,莫扎特歌劇中樂曲和歌詞融合無間的友情在那時已經廣獲讚揚,雖然這樣的友情都是半途建立的,又在半途分道揚鑣。這是因為戲劇和音樂都在強調著各自的獨立性,音樂完美的原則和戲劇準確的原則在歌劇中經常互相抵觸,就像漢斯立克所說的「音樂與歌詞永遠在侵佔對方的權利或做出讓步」,漢斯立克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說:「歌劇好比一個立憲政體,永遠有兩個對等的勢力在競爭著。在這個競爭中,藝術家不能不有時讓這一個原則獲勝,有時讓那一個原則獲勝。」莫扎特似乎從來就不給另一個原則,也就是戲劇原則獲勝的機會,他相信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們忘掉最壞的歌詞,而相反的情況不會出現。因此莫扎特的音樂在歌劇中經常獨立自主地發展著,就是在最複雜的部分,那些終曲部分,取消歌詞單聽音樂時,音樂仍然是清晰和美麗的。


  與莫扎特認為詩應該是音樂順從的女兒完全不同,格魯克使音樂隸屬到了詩的麾下。這位「一到法國,就與義大利歌劇展開長期鬥爭」的德國人——這裡所說的義大利歌劇是指蒙特威爾第之後150年來變得越來越華而不實和故弄玄虛的歌劇,單憑這一點格魯克就深得法國人柏遼茲的好感。格魯克從那個時代虛張聲勢的歌唱者那裡接管了歌劇的主權,就像他的後繼者瓦格納所說的:「格魯克自覺地、信心堅定地表示:表情應和歌詞相符,這才是合情合理、合乎需要,詠嘆調和宣敘調都是如此……他徹底改變了歌劇中諸因素彼此之間一度所處的位置……歌唱者成為了作曲者目的的代理人。」不過格魯克沒有改變詩人與作曲家的關係,與其他越來越獨裁的作曲家不同,格魯克在詩歌面前總是彬彬有禮,這似乎也是柏遼茲喜愛格魯克的原因之一。在格魯克的歌劇里,柏遼茲不會發現莫扎特式的錯誤,那些樂曲和歌詞背道而馳的錯誤。


  這時,有一個疑問出現了,那就是莫扎特的錯誤是否真實存在。當柏遼茲認為莫扎特為唐納·安娜所寫的那一段音樂是「丟臉」的時候,柏遼茲是否掩蓋了音樂敘述中某些否定的原則?或者說他指出了這樣的原則,只是他不贊成將這樣的原則用在樂曲和歌詞關係的處理上,簡單地說就是他不贊成作曲家在詩歌面前過於獨斷專行。事實上,天使般的莫扎特不會看不見那段抒情女高音里的歌詞已被淚水浸濕了,然而在歌劇中樂曲時常會得到自己的方向,如同開始泛濫的洪水那樣顧不上堤壩的約束了。當莫扎特的音樂騎上了沒有韁繩的自由之馬時,還有誰能夠為他指出方向?只有音樂史上最為純真的品質和獨一無二的天才,也就是莫扎特自己,才有可能去設計那些在馬蹄下伸展出去的道路。


  於是,莫扎特的樂曲否定了唐納·安娜唱段中歌詞的含意。柏遼茲注意到了,認為是一個錯誤,而且還是一個「丟臉」的錯誤。柏遼茲同時代的其他一些人也會注意到,他們沒有說什麼,也許他們並不認為它是一個錯誤。那個差不多和勃拉姆斯一樣嚴謹的漢斯立克,似乎更願意去讚揚莫扎特歌劇中樂曲和歌詞的融合無間。這似乎是如何對待敘述作品——音樂作品和語言作品時屢見不鮮的例證,人們常常各執一詞,並且互不相讓。下面讓我們來讀一段門德爾松的書信,這是門德爾松聆聽了柏遼茲那首變幻莫測、情感泛濫的《幻想交響曲》以後,在羅馬寫給母親的信,他在信中寫道:「您一定聽人說起柏遼茲和他的作品。他使我沮喪。他是一位有教養、有文化、可親的君子,可是樂曲卻寫得很糟。」


  門德爾松對這首標題音樂和裡面所暗示的那個陰森的故事沒有好感,或者說他不喜歡柏遼茲在交響樂里賣弄文學。雖然如紐曼所說的:「所有現代的標題音樂作曲家都以他為基礎。」然而當時的門德爾松無法接受他這些「講故事的音樂」,因為柏遼茲有著拉攏文學打擊音樂的嫌疑。而且,「演奏前,他散發了兩千份樂曲解說」,這似乎激怒了門德爾松,使他語氣更加激烈:「我對上述這一切是多麼厭惡。看到人們極為珍視的思想被漫畫式的手法處理而受到歪曲,遭到貶低,實在令人激憤。」這就是門德爾松對柏遼茲音樂革命的態度。那個反覆出現的主題,也就是後來影響了李斯特和瓦格納的「固定樂思」,在門德爾松眼中,只是「被篡改過的『最後審判日』中的固定低音」而已;當柏遼茲讓樂器不再僅僅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是將樂器的音和色彩加以混合發出新的聲音時,門德爾松這樣寫道:「運用一切可能的管弦樂誇張手段來表現虛假的情感。四面定音鼓、兩架鋼琴——四手聯彈,以此模仿鈴聲,兩架豎琴、許多面大鼓、小提琴分為八個聲部,兩個聲部由低音提琴演奏,這些手段(如果運用得當,我並不反對)用來表現的只是平淡冷漠的胡言亂語,無非是呻吟、吶喊和反覆的尖叫而已。」


  門德爾松在信的最後這樣告訴母親:「當您看到他是怎樣敏銳、恰切地評價和認識事物,而對自己本身卻茫然不知時,您會感到他是十分可悲的。」就像柏遼茲願流血捐軀,如果可以撕掉莫扎特音樂中那「可恥的一頁」,門德爾松的反應是:「我無法用語言表達見到他時我是多麼沮喪。我一連兩天都未能工作。」


  優美精緻和旋律悠揚的門德爾松,他所贊成的顯然是莫扎特的信念。莫扎特說:「音樂……絕不能刺耳,它應該怡情悅性;換句話說,音樂應該永遠不失之為音樂。」這位從來不會將旋律寫得過長或者過短的門德爾松,站立在與柏遼茲截然相反的方向里,當柏遼茲在暴烈的激情里顯示自己的天才時,門德爾松的天才是因為敘述的剋制得到展現。就像門德爾松不能忍受柏遼茲作品中的喧嘩那樣,很多人因為他從來沒有在音樂里真正放任過自己而感到沮喪,與他對柏遼茲的沮喪極為相似。這就是音樂,或者說這就是敘述作品開放的品質,讚揚和指責常常同出一處,因此讚揚什麼和指責什麼不再成為目的,它們僅僅是經過,就像道路的存在並不是為了住下來而是為了經過那樣,門德爾松對巴赫的讚美和對柏遼茲的沮喪,其實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或者說是對自己音樂的理解和使其合法化的辯護。敘述作品完成後所存在的未完成性和它永遠有待於完成的姿態,一方面展現了敘述作品可以不斷延伸的豐富性,另一方面也為眾說紛紜提供了便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