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搶奪夏口(3)

  第115章 搶奪夏口(3)

  荀攸正走到衣櫃前正要拉開櫃門,聽得他這麼一問,不由得停住了動作,轉頭看向他來。這個司馬懿,可是叔父荀彧一直囑託自己要切實關照的荀門親傳弟子吶!他若是碰到了什麼問題,自己倒是不可袖手旁觀的。於是,荀攸臉上笑意微起,捻須問道:「哦?司馬君對南征軍備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但講無妨。」


  「軍師大人,您知道懿在心底里對您最是藏不住什麼事兒的了。」司馬懿裝出一臉的憨態可掬來,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後頸窩,「有些什麼疑惑啊、難題啊,懿總是喜歡第一個先找到軍師您傾訴……」


  「沒關係的。司馬君如此『敏而好學』,本軍師也是十分喜歡啊!」荀攸又轉回了頭,從衣櫃里取出一副鎧甲,順手嘩地一下抖開,便欲披在身上,「你有什麼疑問就直說吧。」


  「軍師大人……懿心底里一直有一個隱隱的疑問。據說劉備在樊城駐守之際,他手下本是擁有一萬步卒、一萬水師和一千騎兵的。如今他南遁江陵,那一萬步卒、一千騎兵自然是與他一道南下了,但那一萬水師卻到哪裡去了?」司馬懿微蹙著眉頭,話聲里滿是驚疑之意,「難不成他們也跟著劉備都丟下舟船、軍械一齊逃跑了?」


  「這……」荀攸一聽,面色微微一緊,正準備提起鎧甲披上身來的雙手驀地一停。他稍一定神,就呵呵笑道,「是啊!這些水師也確有可能上得岸來跟著劉備一道南遁了啊!」


  「嗯……軍師大人說得沒錯。」司馬懿假裝先是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又似自言自語地說道,「不過,最可恨的是,咱們昨天從樊城碼頭渡過漢水時,卻發現那些軍船全都無影無蹤了,大概它們都被劉備和他的手下燒毀了或是順流放跑了吧?」


  他嘴上是這麼說,心底卻暗暗想道:這些軍船固然有被燒毀或放跑的可能,但也難說不是被劉備手下那些水師駕著順流東下,往東面的夏口城那裡駛去了。以荀軍師的聰明縝密,對這一點不會看不出來啊!他若確是看不出來也就罷了,但如果他是看出來了卻故意不肯向丞相大人提醒呢?……這裡邊,可就有我司馬懿的文章可做了……


  荀攸聽了他這番話之後似乎隱隱躊躇了一下,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他一邊慢慢地穿著鎧甲,一邊把話題岔了開去:「仲達……這些枝蔓橫生的事兒,咱們此刻就用不著多花心思去忖度了——曹丞相現在的眼裡,就該只盯著劉備,只要他劉備跑到哪裡,咱們就一直追到哪裡……這是一箭穿心的快招,還是它來得最直接、最簡當。」


  「好的。軍師大人,懿是相信您的謀略永遠是最完善、最正確的。」司馬懿疾步上前,幫他扣好了鎧甲背面的那一排連環鎖子扣,口中語氣甚為謙恭地說道,「懿相信,在您的悉心指導之下,懿必能『舉無過事』。」


  「仲達,你這個做法很好。」荀攸背對著他,彷彿漫不經心地說道,「仲達,你是我潁川荀門的入室弟子,在本軍師面前完全應該這樣做。這丞相府兵曹軍署之中,人際關係極為紛繁複雜……你若每事先問於我,雖不至如你所言定會『舉無過事』,但大致也不會有什麼差錯。」


  他一邊埋頭整束著身上的鎧甲,一邊自顧自這麼說著,卻沒有看到那個低垂著頭站在他背後的司馬懿臉上竟是掠過了一絲莫名的笑意——他現在已經明白了。荀攸果然是我司馬家在此番南征途中的一大助力……


  藏兵於民

  路邊,一個歪歪斜斜的小木牌上標著地名:當陽縣長坂坡。


  劉備攜帶著十餘萬戶荊州僑戶士庶和兵卒渡過漢水河南岸來,因為拖著太多的老幼婦孺一路同行,所以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慢如蝸牛。不過,這樣一支龐大而又鬆散的兵民混雜隊伍,居然能夠始終保持每日趕行十五六里的進度和有條不紊的秩序,終於在第十五日的早上趕到當陽縣長坂坡這裡,實屬一樁大大的奇迹了。


  這多虧了那位新投於劉備幕府的南陽卧龍先生諸葛亮。這些日子以來,諸葛亮一直在跑前跑后地安排照應著十幾萬軍民的食宿行止,忙得是腳不沾地、不亦樂乎。無論情勢多麼緊急繁雜,他總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找到最恰當的方式和最合適的人選來解決那些大大小小、紛紛紜紜的庶務,所以,這十幾萬軍民在他的協調指揮之下一路井然有序地緩緩南來,途中居然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亂子。甚至連小的哄搶、糾攘都沒有。就憑這一點,劉備手下的宿將舊臣張飛、趙雲等都不禁對這個被自家主公三顧茅廬敦請出山的諸葛亮刮目相看、衷心欽佩。


  劉備有時都感到有些過意不去,望著諸葛亮那汗濕瀝瀝的鬢角和面龐,幾次三番喊張飛去讓他休憩一下,可諸葛亮只是轉首向他莞爾一笑,又風風火火地忙前忙後去了。真不知這位一向喜歡乾淨整潔、清談吟詠的青年高士怎會吃得了這份苦,幹得了這些雜務? 劉備和他的部將們欽佩的是諸葛亮的統籌協調之奇才,而那些隨軍南行的荊州僑戶們最感動的卻是劉備與大家同甘共苦的聖賢心腸。一開始,他們擔心劉備會聽從某些僚屬的建議拋下他們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上徑自遁去。然而幾日過後,他們卻漸漸放下心來。劉備果然無愧於「英主仁君」之譽,縱然僑戶隊伍大大地拖累了行軍速度,他卻毫無怨色,每日均要帶著自己的兩位夫人到每個僑戶群團中安撫一番,對那些大姓大族的族長元老,他往往還要親自送糧送菜上門、噓寒問暖。有一次,趙姓大族的長老趙大爺實在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便十分懇切地說道:「劉皇叔,您瞧,咱們這些老弱婦孺的,真是拖累您了……您乾脆還是不要管咱們了,自己趕快往江陵去吧!咱們誰都不會怪您的……」


  劉備一聽,當場就捧著他的手,含淚哽咽而道:「諸位父老鄉親,不以備之不才而赴義跟從,備豈忍為保一己之安危而私相棄去?趙大爺,您這些話真是折殺備了……」他這一番聲情並茂的剖白,立時便引得現場周圍聚觀的僑戶士庶們一個個眼淚汪汪,感動萬分。


  此刻,看到長坂坡那塊路牌之後,劉備不禁駐馬沉吟了起來。自己終於趕到這裡了——現在還能往江陵城那邊去嗎?江陵城那邊的守官就是張允和劉表生前的心腹、別駕從事劉先,他們也應該早就接到劉琮發給各郡縣的那份《投誠朝廷告荊州父老書》了吧?張允一定是會和蔡瑁、蒯越、韓嵩他們站在一起極力贊成向曹操投降的;劉先的態度雖然一直不很明確,但他到目前為止也沒派個信使什麼的和自己暗中聯絡通氣。這就表明,在江陵城中,張允等主降派的勢力必定是佔了上風的。自己若是貿貿然直趕過去,只怕會落得個前無歸宿,後有追兵的下場。


  當然,劉磐、黃忠等從洞庭湖那邊趕過來支持,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但是,張允他們只要牢牢守住江陵,在三五日內堅持擋住自己和劉磐從南北兩方水陸並進的攻擊,等到曹軍的虎豹營精銳長驅而至,自己和劉磐可就回天無力了……可是,以江陵城的糧草、甲械等充足條件,張允他們莫說抵擋個三五天,就是固守個三五十天也不成問題……想到這裡,劉備更是蹙緊了眉頭,勒著坐騎在原地緩緩打起轉兒來。


  「主公……」諸葛亮乘著一匹戰馬從他身後趕了過來,瞧了瞧那塊路牌,微一沉思,進言而道,「既然到了長坂坡,依亮之見,不如讓大隊人馬暫且停駐此處,稍後等到斥候來報再做處置。」


  劉備嗯了一聲,緩緩點了點頭。


  正在這時,「嘚嘚嘚」一串馬蹄聲響從他倆坐騎後面疾馳而至。劉備回頭循聲看去,卻見是自己麾下的一名斥候打馬徑自奔到了面前,神色顯得極為慌張,急急抱拳開口便稟道:「啟稟主公,曹賊有大隊騎兵從編縣方向追殺而來……」


  「他們還有多久便能襲到?」與劉備並轡而立的諸葛亮直截了當地問了一句。


  「啟稟軍師,按照他們的行軍速度,最快一個時辰,最慢一個半時辰,他們便能追來了。」


  「一個時辰左右?他們來得這麼快?」劉備一愕,倏地將目光投向了諸葛亮,「軍師,你怎麼看?」


  「應該是一個半時辰左右。」諸葛亮似乎並不格外驚訝,反而隨手解下腰間掛著的那柄鵝毛扇,不慌不忙地執在手中輕輕搖扇起來,「據亮之所料,以曹軍虎豹營的襲擊手法,是不會咬著咱們這支隊伍的尾部追襲上來的。因為咱們是軍民混雜,交錯而行,雖然表面上看似行軍速度受到了影響,但實則已將三軍主力隱匿於內,軍在民中,民在軍中,化有形而為無形,讓外人摸不清其中虛實。


  「所以,換了我是曹孟德,必然會兵分兩路,一路是依照常規之法,在我軍身後尾追而來;另一路則是集中虎豹營主力輕騎掩進,自荊山西路與我軍大隊平行而過,一直繞到前方,迂迴抄襲而返,堵住我們的南下去路,給我們迎頭痛擊,務求一舉擊散僑戶難民之營隊,強行逼迫我軍主力不得不現身與之公開決戰。這樣一來,他們至少也要在一個半時辰之後殺到前方與我軍交手……在這一個半時辰之內,咱們要想好應對之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