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一步偷天> 第138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

第138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

  檢測出盜版!年  同樣一句「我哪有那本事」,宋青聽了會覺得確實如此,舍難大師卻沒這麼好打發。


  老和尚搖搖頭道:「少年人處處藏拙,莫非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心事?」


  和尚果然難纏,步安暗自琢磨,覺得自己身上這套魑魅內甲,別人看不出來,卻未必瞞得過這開了天眼的和尚。易地而處,站在和尚的立場,見有人穿著貼身內甲,恐怕也會覺得奇怪。


  要是連這鎖子甲有多少斤兩,都被和尚看出來了,那就更加不妙。


  一般修行人的力氣也會隨著修行而遞增,否則晴山一介弱女子,成天抱著幾十斤重的古琴怎麼吃得消。但步安向來給人沒有修行天賦的印象,一件七八十斤重的內甲,穿在身上輕若無物,就說不過去了。


  步安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如何用神魂之力冒充靈力,以修行儒門六藝,便是要用在這等關鍵時刻。但眼下老和尚不點破,他也樂得繼續裝糊塗。


  「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今日諸公雅趣,能容晚輩戲言,等出了這間水榭,國公還是國公,大師還是大師,晚輩還是晚輩,各歸雲泥。小生只恐行差踏錯,不敢有平步青雲之念。」步安道。


  「當真這麼想?」舍難大師好奇道。


  「又能怎麼想?」步安笑道。


  「人說天姥步安,三步成詩;莫聽穿林打葉聲,東坡詞換東坡地;問渠哪得清如許,蘭亭一覺震江南;越州七司不出,拜月賊子橫行……」舍難大師見步安笑而不語,輕嘆一聲道:「若藩台大人命你去爭一枚逐月令,你去或不去?」


  步安暗暗驚奇,瞥了一眼舍難大師,爽快道:「不去。」


  「為何不去?得逐月令者可號令一道軍民,權勢只在布政使之下,你不心動?」舍難大師問道。


  「大師以為藩台大人有此想法?」步安皺眉道。


  「十有八九。」舍難大師道。


  這大概又是微表情讀出來的,步安暗自驚嘆,頓了頓才輕聲道:「大師可知道春秋晏子?」


  舍難大師閉眼片刻,睜開眼時已經滿臉笑意:「小子果然天縱之才。」


  一僧一儒,一老一少,站在這雨簾之前,寥寥幾句,點到為止,看似波瀾不驚,舍難大師心中卻震撼不已。


  春秋時期,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戰功彪炳,卻恃功而驕,齊景公擔憂這三人遲早是個禍害,便問計於晏子。晏子遂以院中熟桃設計,使三將內訌而自相殘殺。


  這便是二桃殺三士的典故。


  如今邪月臨世,隆興皇帝卻要搞什麼逐月大會,使天下修行人來爭奪這一十三枚逐月令,便與二桃殺三士異曲同工。


  由此可見,在皇帝看來,即使邪月臨世,內憂也比外患要重。畢竟自宋以來,邪月臨世朝代更迭,從來都不是異族入住中原。


  因此隆興皇帝眼中的天下修行人,也與齊景公帳下的三員大將一樣。換言之,大梁得天下有修行人助力,眼下面臨邪月之患,又擔心起修行人來了。


  右使中丞在宋國公與孔浩言面前說起逐月大會,是舍難大師第一次聽說逐月令不由朝廷分發,而要修行人自行爭奪,對此,他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此時聽步安拿「二桃殺三士」來舉例,才發現這小書生比自己看得還要透徹。


  假如剛才水榭中,步安「十步三計平四海」,還有些笑談意味,那麼一句春秋晏子,點破隆興皇帝的陽謀,便無可爭議地證明了他的才智。


  有道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步安來到這個世界,便一直觀察著修行人與朝廷與世俗社會的關係。


  以步安所見,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思想,是這個世界明明有修行人,卻仍舊能夠維持世俗統治的關鍵。正因此,儒家在世代朝廷的推崇或者默許下,發展成了四海之內,最大的修行門派。


  而道家能維繫兩千年不倒,是因為他們符合一部分修行人出世的願望。可是兩百多年前,道家正宗遷至崑崙虛,從此不問世事,除了追求道家出世與無為的宗義以外,多半也受到了來自儒家的排擠。


  朝廷有槍有炮,雖然槍炮奈何不了陰魂鬼魅,但對付亂民應該綽綽有餘;湘楚反賊和拜月賊子屢剿不滅,自然有厲害的修行人摻雜其中。把步安換到隆興皇帝的位子上,也難免會對修行人起了忌憚之心。


  以十三枚逐月令為誘餌,使天下修行人內鬥,既能除掉隱患,又能選出十三位強者為朝廷所用,又或者連這十三人也想辦法除掉,年輕皇帝還真打得一手如意算盤。


  看透了這些,步安自然更願意在現有的官場體系中尋求進身之階。等待大梁朝土崩瓦解,再借勤王之名,行稱霸之實。在這之前,他想方設法也要隱藏自己修行人的身份,怎麼會覬覦所謂的逐月令呢。


  這時,長廊之後的岸邊水榭中傳來宋國公爽朗的笑聲,也不知道三人談到了些什麼這麼好笑。緊接著又聽見宋國公大聲道:「小子躲去何處了?一聽要你寫詩,就遁走了不成?」


  步安與舍難大師相對一笑,只不過舍難大師笑得幸災樂禍,步安卻是苦笑。


  只見宋國公、孔浩言與李岳三人踱步而來,宋國公道:「都說你三步成詩,今日一見,方知傳聞言過其實!」


  步安既不辯解,也不逞強,撓撓頭笑而不語。他知道今日自己不是主角,不該再搶風頭了。


  三位老大人依次「訓斥」了他一番,步安聽得很受用——以這三人的身份地位,不知道有多少人求「訓斥」而不得呢。若是三人看都不看他一眼,或者不咸不淡地誇讚幾句,那可真叫人心裡沒底。


  不多久有下人送傘過來,宋國公向舍難大師告罪一聲,便與孔浩言一同,送中丞大人出府。


  官場迎來送往的規矩大得很,中丞大人勝似欽差,宋公與藩台大人絕不會只送他到門口,步安有心想要一走了之,卻無奈風大雨大。


  他與舍難大師及素素,在水榭中坐了片刻,便又有人過來送傘。這一回不是下人,卻是宋蔓秋與一個年輕儒生。


  遠遠見到那儒生的時候,素素驚道:「公子你看,是茶樓上的那位大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