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檄文奇事
袁紹與手下謀士議論良久,決定發兵曹操。於是與眾商議起兵之事,直至午時,沮授等人方才退走。郭圖卻拉住審配留下,審配知道他有話說,便也留在袁紹府中。袁紹走出來與二人並排看著其他人遠去的背影,郭圖突道:
「監軍(沮授此時為監軍)之計太過保守,確非隨機應變之良策。」
審配聞言頗為同意,挼著鬍鬚點了點頭。袁紹見狀眼珠一轉也點了點頭。
郭圖又道:
「如今出兵伐曹,沮授監統內外,勢力過大,而其又無戰心……」
審配已然會意忙道:
「此實為兵家大忌,另外,如今其在外統領軍隊,實不該干涉內政!」
審配所言,意在指其權力過大,且兵政均有參與之心。
袁紹聞言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郭圖見目的已達到忙道:
「險些忘了正事。」
袁紹側眼視之,郭圖忙道:
「明公以大義伐操,當數曹操之惡,發檄各郡,聲討其惡,然後方可名正言順伐曹。」
袁紹聞言,拍了拍郭圖肩頭點頭道:
「公則所言甚是!」
袁紹於是一面令孫亁回書鄭玄,約劉備接應;一面令部署,將沮授部分為三軍,由沮授、郭圖、淳于瓊各引一軍,從而削弱沮授兵權,又令審配、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丑為將軍,起馬軍十五萬,步軍十五萬,共精兵三十萬,兵發黎陽。而作書一事,也自安排了下去,卻是自己的金牌寫手——陳琳。
陳琳字孔璋,此人雖為凡夫,卻頗有文采,乃是建安七子中最年長之人。靈帝在位之時,便為主簿,曾諫何進勿引地方武裝入京,何進不聽,后遭董卓之亂。
陳琳逃至冀州避亂,正碰上袁紹,二人早在京城之時便同朝為官,自是頗為相知,便歸了袁紹,袁紹平日文書多為陳琳起草。
不表人間,卻說天宮之上九宵殿前,玉帝正坐大殿,忽見隊列中少了聞仲。聞仲在天宮素來猖狂,見玉帝也只是微躬身形,但天宮禮儀也不敢不尊,也需在殿前聽令,玉帝見狀道:
「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何在?」
早有太白金星奏道:
「啟奏玉帝,前些日子獅子精大鬧天宮,天尊難歸天庭。正巧人間妖星顯現,天尊便未稟明聖上,下界降妖去了。」
玉帝聞言微微點了點頭笑道:
「這卻是好事,那妖星可曾滅得?」
太白金星道:
「現已伏誅。」
正在此時,托塔天王李靖出列道:
「啟奏陛下,普化天尊確實除了妖星,功德無量。只是此時卻欲在人間興王霸之事,正四處興兵作亂。」
李靖乃西方燃燈古佛駕下弟子,後來封神一戰與闡教諸仙並肩作戰,關係匪淺。且其在天宮亦是頗有實權,與聞仲衝突頗多。眼下眾神都知此時正是對付聞仲的好時機,但闡教諸神不好直言此事,由李靖出頭正是正理。太白金星見李靖說話,便也不好再開口。
玉帝聞言略思片刻道:
「如今討伐的可是當今丞相?」
李靖欠身道:
「正是此人,此人名為曹操,本為南萊仙島上修鍊的一條青蟒,早年因衝撞了人皇龍氣,導致漢室早衰五十五年。」
玉帝點了點頭哦了一聲沒做言語。
只聽李靖又道:
「如今此人卻是撫佐人皇,剪除誅雄,或可保得漢室江山。」
人皇關係,天庭早已做得通透,若宜其主,諸多變化,憑添了無數變數,玉帝點了點頭道:
「卻也算一琢一飲。」
李靖道:
「正是如此,只是如今普化天尊天眼未開,忠奸難辯,善惡難分。又因妖魔環繞,以致有爭人皇之心,大為不妙啊。」
玉帝聞言笑道:
「此乃逆天而為,怎麼使得,糊塗啊糊塗。」
話鋒一轉道:
「聽說這曹操得了頭風之病?」
太白金星點頭道:
「正是。」
玉帝取出一道靈符道:
「近日從老君那裡求的一道靈符,可抑此症。如今新一代人皇即將現世,若這曹操果是忠臣,則也算我天宮一大助力,若其有不軌之心,則還教他受那頭痛之苦。「
李靖道:
「陛下聖明,只是著何人前去?」
玉帝聞言將目光落向太白金星道:
「還要煩勞李長庚下界一趟「
李靖又道:
「陛下,那普化天尊如何處置?」
玉帝早有算計道:
「待看那曹操是否願興道統以佐明君,若其答應,則助他一力,便請元始天尊符召召普化天尊回天庭吧,否則,就以天意而定吧。」
眾官齊聲道:
「陛下聖明。」
且說陳琳書寫檄文,起了數稿都覺不盡心意,這夜陳琳正在寫此檄文,忽一陣清風吹過,不覺困意上涌,伏在案前便沉沉睡去。
正睡中,忽覺白光刺眼,睡意全無,睜眼看來,卻見一白鬍白髮老者立於桌前,仙風道骨正微笑著看自己,陳琳驚覺,卻也不怕,忙起身序禮道:
「老神仙,您此來何故?」
那老神仙捋須笑道:
「我乃是天庭上仙太白金星,今日欲勞一事,你可願意?」
陳琳忙拱手道:
「還請上仙賜教。陳琳必當盡全力而為。」
太白金星拿手一招,一卷書紙便在手中,太白金星執書卷道:
「我這有檄文一道,你將此文遍傳州郡便可。」
說罷,便遞於陳琳,陳琳展文觀之,不禁大喜點頭贊道:
「此檄文當真是文采飛揚,天下罕有,上仙果然神作。」
抬頭時,太白金星早已無了蹤跡。
卻說陳琳一覺醒來,卻見案前紙上已然寫滿文字,細細讀來,正是夢中所讀檄文,但看字跡,卻正是自己書寫,陳琳只道是自己夢中所作,不禁大喜道:
「當真神助,當真神助啊。」
這便是史上著名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此文頗長,便不在此贅述,估計也少有人能欣賞的了古人罵仗的方式。在當時,相當於我朝的李敖一般,觀此文風,便知道當時人的心境了。
當日,陳琳便將此檄文上呈袁紹,袁紹展書一覽,但見上書為袁紹檄豫州文,當下細細看來但見文中曆數曹操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更是文采抑揚,令人嘆服,大讚陳琳文采:
「此文只當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當下重賞陳琳,令左右將此檄文發至各州郡,張掛於各處關津隘口。此檄文一出,眾人皆贊其文采,但世俗之人,哪知此文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