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于禁獻計
曹操聽徐晃說不追擊關羽,饒有興緻地看著徐晃:
「公明為何說不如不追呢?」
徐晃朗聲道:
「末將以為,現在呂蒙已奪下南郡,關羽根基已失。此番回兵勢必要收回南郡,若我軍追襲,只怕會遭到關羽瘋狂反擊,圖為東吳作嫁衣。故末將以為,不如不追,讓關羽和東吳勢均力敵斗個你死我活,大王再從中漁利,方為上策!」
話音方落,曹操撫掌大笑:
「難得公明竟有如此算計,孤有意試二位將軍,如今看來,公明足當大任!」
徐晃面色不變,內心卻給自己點了無數個贊。若不是自己順嘴問了一句趙儼,恐怕就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面了,心裡更堅定了帶走趙儼的念頭。此人根基雖然一般,但頭腦見的,確與眾不同。
曹軍兵馬未動,但曹操的如意算盤卻並未如願。
呂蒙陰了關羽的南郡、公安等地,又令陸遜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率軍攻佔了宜都、夷陵,卡死了關羽西退益州的咽喉要道。
卻說呂蒙春風得意入住南郡后,在發榜安民的時候,竟意外得到了一位故人的下落。
與其說是故人,倒不如說是前些日子聞名天下成全關羽威名的一代名將——于禁。原來,于禁雖降了關羽,卻並未被其招降,而是被遣返回南郡關在了南郡的鐵牢之中。
呂蒙得知于禁就關在南郡,心下大喜,親自去獄中將落魄的于禁接回了將軍府。
誰曾想昔日曹魏中的五子良將之首,今日竟會落魄至此?雖然服飾衣著有些破舊,但最讓人難忘的是于禁的委頓的精神面貌。這樣的狀態,誰都不知道是什麼堅持他活下來的。呂蒙當然捨不得讓這位昔日曹魏的功臣,就這般凄涼的命喪牢獄,不僅接他出獄,又令人為于禁沐浴更衣,換了一身乾淨衣衫,這才請入府內相見。
直至此時,于禁才知道天下形勢,方威震天下登至人生巔峰的一代名將關羽,這麼快就嘗到了與自己同樣的失敗滋味,而且跌的更慘。自己只是丟了七軍,關羽連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錢都丟的七七八八了。
想至此處,于禁一掃往日陰霾,整個人的氣色也好多了。與呂蒙分賓主落座,于禁才自感慨:
「想不到將軍如此神速,竟這麼快就拿下了南郡。」
呂蒙淡然一笑,親自為于禁斟了杯茶道:
「不僅是南郡,荊州大半已盡入囊中,只余襄陽、上庸幾處孤城罷了。」
說至此處,不免得意:
「這其中還有將軍的功勞,若不是將軍的三萬大軍,關羽也不會糧草不忌,蒙也就不會有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戰績了,哈哈……」
說至此處,呂蒙不由得笑出聲來。
于禁卻大為汗顏,不由得面色一紅,低頭不語,呂蒙乾咳兩聲續道:
「只是關羽主力尚在樊城,此時恐怕正集合兵力趕來。」
于禁抬起頭,勉強笑道:
「以將軍之才,既可以兵不血刃奪取南郡,自可以退關羽之兵。關羽的主力縱是來了,也不過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罷了。」
呂蒙搖頭苦笑道:
「關羽雖失了南郡,但仍有六萬主力軍,而某在南郡城不過三萬兵馬,將軍如何說他是飛蛾撲火?」
于禁笑道:
「關羽雖有六萬主力,不過這六萬主力的軍屬可都在南郡。將軍只要招一招手,關羽的六萬主力便可傾刻瓦解,將軍又何必自謙?」
呂蒙聞言不禁湊近于禁道:
「世人都因關羽水淹七軍威鎮華夏而謗將軍無能,依某看來,將軍實是上將之才!若將軍願意,蒙願舉薦將軍,我主英明賢達,求賢若渴,將軍在東吳必定大施拳腳,一雪前恥!」
于禁搖頭洒然一笑:
「士為知己者死,魏王待某恩重如山,禁安敢背之?」
呂蒙聽了不由坐回位子,冷言道:
「只怕將軍回去也未必有好結果!將軍既肯為蒙獻策,何不留在東吳,安度晚年呢?」
于禁恭敬道:
「承蒙將軍厚愛,禁不勝感激。不過禁戒馬倥侗,如今已經老啦,禁不想晚年易主,再損聲名,還請將軍開恩放于禁回國。」
呂蒙心道:于禁雖經慘敗,卻是當世不可多得的上將,現在若放回曹魏實為放虎歸山必為東吳大患。想到這裡主意已定,不由笑道:
「將軍稍安勿躁,我這就回稟我主定奪,蒙定不負將軍!」
送走了于禁,呂蒙出榜安民,嚴令東吳軍不得騷擾荊州百姓,尋釁滋事,尤其是對隨關羽出征的將士家眷,更是不許攪擾。甚至對於有困難的還要竭力予以幫助,按月發放錢糧,以安眾心。
不表呂蒙在南郡收復人心,卻說關羽自公安退回,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把把南郡從東吳手中奪回來,一干眾將也多有此心。只是軍中士卒多擔心家中老小,已出現大量逃兵,而連日來攻打樊城,又輾轉公安,糧草已捉襟見肘,對關羽軍更如雪上加霜,讓人擔憂。
趙累一直跟隨關羽,見此情景勸道:
「將軍,咱們與東吳有盟約在身,共討操賊。如今卻助操賊攻我,背信棄義之舉,想來也自知理虧,將軍不如與呂蒙議和,分地而治荊州。」
關羽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惡氣:
「關某費勁心血經營荊州,豈可與此等鼠輩劃地而治?」
一旁關平忙給趙累打了個眼色,其實不用關平提醒,趙累也知道關羽性子執拗很難說服。畢竟任誰也難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現實,本來收復樊城指日可待。卻不料呂蒙釜底抽薪,致一切戰果付諸東流,關羽不恨死東吳才怪。可眼下逃兵甚多,兵無戰心,如何能打的下城堅壁厚的南郡?
趙累對關平的目光視而不見:
「將軍既然不肯議和,不如派人去責問呂蒙背盟之事,看他作何反應。」
關羽對趙累這個提議倒動心思,於是親自作書遣人送往呂蒙,責問呂蒙背盟棄義之事。